滑壽

《十四經發揮》~ 序 (1)

回本書目錄

序 (1)

1.

觀文於天者,非宿度無以稽七政之行,察理於地者,非經水無以別九圍之域。矧夫人身而不明經脈,又烏知營衛之所統哉。此內經靈樞之所由作也。竊嘗考之,人為天地之心,三材蓋一氣也。經脈十二,以應經水,孫絡三百六十有五,以應周天之度,氣穴稱是,以應周期之日。

宜乎營氣之營於人身,晝夜環周,軼天旋之度,四十有九。或謂衛氣不循其經,殆以晝行諸陽,夜行諸陰之異,未始相從,而亦未嘗相離也。夫日星雖殊,所以麗乎天者,皆陽輝之昭著也。河海雖殊,所以行乎地中者,實一水之流衍也。經絡雖交相貫屬,所以周於人身者,一營氣也。

噫!七政失度則災眚見焉;經水失道,則洚潦作焉;經脈失常,則所生是動之疾,繇是而成焉。以故用針石者,必明俞穴,審開闔,因以虛實,以補瀉之。此經脈本輸之旨,尤當究心,靈樞世無注本,學者病焉,許昌滑君伯仁甫,嘗「著十四經發揮」,專疏手足三陰三陽及任督也。觀其圖章訓釋,綱舉目張,足以為學者出入向方,實醫門之司南也。

即成將鋟梓以傳,徵余敘其所作之意,余不敏,輒書三材一氣之說以歸之。若別經絡骨度之屬,則以不暇備論也。

至正甲辰中秋日,四明呂復養生主書於票騎山之樵舍。

白話文:

在觀察天文的人,如果不瞭解星宿的運行度數,就無法核對七政(日、月、五星)的運行。在考察地理的人,如果不熟悉河流的走向,就無法區分九州(古中國的九大區域)的範疇。更何況對於人的身體,如果不明白經脈的運作,又怎能知道營氣和衛氣是如何統籌全身呢?這就是《黃帝內經》中的《靈樞》一書創作的原因。

我曾經深入研究過,人作為天地的核心,與天地自然形成一個整體。人體的十二條經脈,對應著自然界的十二條大河,三百六十五條孫絡,對應著一年三百六十五度的天體運行。氣穴的數量,對應著一年的日期。

營氣在人體中運行,晝夜不停,其運行的週期,與天體運轉的度數相符合,為四十九。有人認為衛氣不遵循經脈的路線,因為它在白天行走於陽經,夜晚行走於陰經,但實際上,衛氣與營氣並未真正分離。太陽和星辰雖然不同,但它們都掛在天空,都是陽光的顯現。江河和海洋雖然不同,但它們都在地表流動,實際上是一種水的衍生。經絡雖然互相貫通,但他們在人體中的運行,實際上只有一種營氣。

唉!如果七政運行的度數出了問題,就會出現災難;如果大河的流向出了問題,就會發生洪水;如果經脈的運行出了問題,就會產生疾病。因此,使用針灸治療的人,必須要明白穴位的位置,仔細辨別開合的時機,根據虛實來進行補瀉。這就是經脈本輸的要旨,尤其應該深入研究。《靈樞》一書,世上沒有註解的版本,學習者感到困擾。許昌的滑伯仁,曾寫了《十四經發揮》,專門解釋手足三陰三陽以及任督二脈。他的圖文並茂,條理清晰,足以讓學習者有所啟發,實在是醫學界的指南。

他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編輯成書,準備刊印傳播,請求我為他寫一篇序言,闡述他的創作意圖。我雖然愚鈍,但還是寫下了關於三才一氣的理論,以此來回應他的要求。至於其他如經絡、骨骼度量等內容,因為時間有限,未能詳細論述。

至正甲辰中秋日,四明呂復在票騎山的樵舍,為養生主書寫下這些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