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經發揮》~ 新刊十四經絡發揮序
新刊十四經絡發揮序
1. 新刊十四經絡發揮序
十四經發揮者,發揮十四經絡也。經絡在人身,手三陰三陽,足三陰三陽,凡十有二,而云十四者,並任、督二脈言也。任、督二脈何以並言,任脈直行於腹,督脈直行於背,為腹背中行諸穴所繫也。手太陰肺經,左右各十一穴。足太陰脾經,左右各二十一穴。手陽明大腸經,左右各二十穴。
足陽明胃經,左右各四十五穴。手少陰心經,左右各九穴。足少陰腎經,左右各二十七穴。手太陽小腸經,左右各十九穴。足太陽膀胱經,左右各六十三穴。手厥陰心包經,左右各九穴。足厥陰肝經,左右各十三穴。手少陽三焦經,左右各二十三穴。足少陽膽經,左右各四十三穴。
白話文:
十四經發揮是指十四條經絡的運行和作用。人體經絡包括手三陰三陽、足三陰三陽,共十二條,再加上任脈和督脈,合稱為十四經。任脈行於腹,督脈行於背,兩者貫穿腹背,與人體許多穴位相連。手太陰肺經左右各十一穴,足太陰脾經左右各二十一穴,手陽明大腸經左右各二十穴,足陽明胃經左右各四十五穴,手少陰心經左右各九穴,足少陰腎經左右各二十七穴,手太陽小腸經左右各十九穴,足太陽膀胱經左右各六十三穴,手厥陰心包經左右各九穴,足厥陰肝經左右各十三穴,手少陽三焦經左右各二十三穴,足少陽膽經左右各四十三穴。
兼以任脈中行二十四穴,督脈中行二十七穴,而人身周矣。醫者明此,可以針,可以灸,可以湯液投之。所向無不取驗。後世醫道,不明古先聖救世之術,多廢不講。針、灸、湯液之法,或歧為二,或參為三,其又最下則針行者百一,灸行者什二,湯液行者什九而千萬。抑何多寡之相懸耶!或者以針誤立效,灸次之,而湯液猶可稍緩乎?是故業彼者多,業此者寡也。
噫!果若是,亦淺矣哉,其用心也!夫醫之治病,猶人之治水,水行於天地,猶血氣行於人身也,溝渠畝澮,河泖川瀆,皆其流注交際之處,或壅焉,或塞焉,或溢焉,皆足以害治而成病,苟不明其響道而欲治之。其不至於氾濫妄行者否也。醫之治病,一迎一隨,一補一瀉,一汗一下,一宣一導,凡所以取其和平者,亦若是耳,而可置經絡於不講乎?滑伯仁氏有憂之,故為之圖,為之注,為之歌,以發揮之。周悉詳盡,曲暢旁通,後之醫者,可披卷而得焉,伯仁氏之用心亦深矣哉。
白話文:
人體的任脈有二十四個穴位,督脈有二十七個穴位,貫穿全身。醫生了解這些穴位,就可以用針灸、藥湯等方法治療疾病,效果顯著。但後世的醫術卻不重視古聖先賢的救世之術,很多都荒廢了。針灸、湯藥等方法,有的被分開,有的被混淆,甚至針灸師一百一,灸師十二,湯藥師九千九百九十九,數量懸殊。難道認為針灸能快速見效,湯藥效果稍差,所以學習的人就多,學習湯藥的人就少嗎?
唉!如果真是這樣,就太淺薄了!醫治疾病就像治水一樣,水流經天地,就像氣血流經人體一樣。溝渠、田野、河流、湖泊都是水流交匯的地方,如果堵塞、溢流,都會造成災害,生病也是一樣。如果不懂得人體經絡,就想治病,就如同不了解水道就想要治理洪水一樣,很難避免氾濫。醫治疾病,要順應身體的變化,有的時候要補,有的時候要瀉,有的時候要發汗,有的時候要利尿,有的時候要宣通,有的時候要導引,都是為了達到人體的平衡。怎么能不重視经络呢?滑伯仁先生非常擔心这个问题,所以繪製圖譜,注解經絡,甚至作歌來講解,目的是讓後人能夠更容易理解和學習。他所寫的內容周全詳盡,思路清晰通暢,後世醫生只要翻閱他的著作,就能明白經絡的奧妙。伯仁先生的用心實在是太深了!
後伯仁氏而興者,有薛良武氏焉,良武氏潛心講究,其所自得,亦已多矣。乃復校正是書而刊諸梓,欲以廣其傳焉,推是心也,即伯仁氏之心也。良武名鎧,為吳之長洲人,有子曰己者,今以醫判南京太醫事,尤以外科名,而外科者,特其一也,君子謂其能振家業云。
嘉靖戊子冬閏十月望日,前進士姑蘇西閶盛應陽斯顯書於金陵官寓。
白話文:
在伯仁氏之後興起的人,有薛良武氏。良武氏潛心研究醫術,所獲得的知識也已不少。他再次校正這本書並刊印成冊,希望廣泛流傳,這種心意,正是伯仁氏的心意。良武名鎧,是吳郡長洲人,有一個兒子叫己,現在擔任南京太醫判,尤其精通外科醫術。外科只是他醫術的一部分,人們都說他能振興家業。
嘉靖戊子年冬十月望日,進士出身、來自姑蘇西閶的盛應陽,在金陵官舍寫下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