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經發揮》~ 卷上
卷上
1. 手足陰陽流注篇
凡人兩手足,各有三陰脈,三陽脈,以合為十二經也。
三陰,謂太陰、少陰、厥陰。三陽,謂陽明、太陽、少陽也。人兩手足,各有三陰脈、三陽脈,相合為十二經也。手三陰,謂太陰肺經、少陰心經、厥陰心包經。手三陽,謂陽明大腸經、太陽小腸經、少陽三焦經。足三陰,謂太陰脾經、少陰腎經、厥陰肝經。足三陽,謂陽明胃經、少陽膽經、太陽膀胱經。
謂之經者,以血氣流行,經常不息者而言。謂之脈者,以血理分衺行體者而言也。
手之三陰,從臟走(至)手;手之三陽,從手走(至)頭;足之三陽,從頭下至足;足之三陰,從足上走入腹。
白話文:
人體的雙手雙腳,各有三條陰經和三條陽經,合起來就是十二經脈。三條陰經分別是太陰、少陰、厥陰,三條陽經分別是陽明、太陽、少陽。
手部的三條陰經分別是太陰肺經、少陰心經、厥陰心包經;手部的三條陽經分別是陽明大腸經、太陽小腸經、少陽三焦經。腳部的三條陰經分別是太陰脾經、少陰腎經、厥陰肝經;腳部的三條陽經分別是陽明胃經、少陽膽經、太陽膀胱經。
所謂經脈,是指血液和氣血流動,持續不斷的通道;脈絡則是指血液按照一定的規律在身體內運行。
手部的三條陰經從臟腑出發,流向手臂;手部的三條陽經從手臂出發,流向頭部;腳部的三條陽經從頭部往下流向腳部;腳部的三條陰經則從腳部向上流入腹部。
手三陰從臟走至手:謂手太陰起中焦,至出大指之端,手少陰起心中,至出小指之端,手厥陰起胸中,至出中指之端。手三陽從手走至頭:謂手陽明起大指次指之端,至上挾鼻孔。手太陽起自小指之端,至目內眥。手少陽起小指次指之端,至目銳眥。足三陽從頭走至足:謂足陽明起於鼻,至入中趾間。
足太陽起目內眥,至小趾外側端。足少陽起目銳眥,至入小趾次趾間。足三陰從足走入腹:謂足太陰起大趾之端,至屬脾絡胃。足少陰起足心,至屬腎絡膀胱。足厥陰起大趾聚毛,至屬肝絡膽。
足三陰雖曰從足入腹,然太陰乃復上膈挾咽,散舌下;少陰乃復從腎上挾舌本;厥陰乃復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兼手太陰從肺系橫出腋下;手少陰從心系上肺出腋下;手厥陰循胸出脅,上抵腋下。此又秦越人所謂諸陰脈,皆至頸胸而還者也。
白話文:
手部的三條陰經從內臟出發走向手掌:手太陰經從中焦起,沿途經過大拇指,最後到達大拇指尖端;手少陰經從心臟起,沿途經過小指,最後到達小指尖端;手厥陰經從胸部起,沿途經過中指,最後到達中指尖端。手部的三條陽經從手掌出發走向頭部:手陽明經從食指和拇指之間起,沿途向上經過鼻孔;手太陽經從小指尖端起,沿途向上經過眼內角;手少陽經從小指和無名指之間起,沿途向上經過眼外角。
腳部的三條陽經從頭部出發走向腳部:足陽明經從鼻子起,沿途向下經過中趾;足太陽經從眼內角起,沿途向下經過小趾外側;足少陽經從眼外角起,沿途向下經過小趾和無名趾之間。腳部的三條陰經從腳部出發走向腹部:足太陰經從大腳趾尖端起,沿途向上經過脾臟,最後連接到胃部;足少陰經從腳心起,沿途向上經過腎臟,最後連接到膀胱;足厥陰經從大腳趾內側的毛髮處起,沿途向上經過肝臟,最後連接到膽囊。
雖然說腳部的三條陰經從腳部進入腹部,但太陰經會繼續向上,經過橫膈膜,沿著咽喉,散布到舌頭下方;少陰經會繼續向上,從腎臟沿著舌根;厥陰經會繼續向上,從額頭出來,與督脈會合於頭頂,同時手太陰經會從肺部橫向經過腋窩;手少陰經會從心臟經過肺部,然後經過腋窩;手厥陰經會沿著胸部經過肋骨,然後向上到達腋窩。這就是秦越人所說的,所有的陰經都經過頸部和胸部,然後再返回。
而厥陰則又上出於巔,蓋厥陰陰之盡也,所以然者,示陰無可盡之理,亦猶之碩果不食,示陰無可盡之義也,然之陰陽以氣言,人身之陰陽以藏象言,氣則無形,而臟象有質,氣陽而質陰也。然則無形者貴乎陽,有質者貴乎陰歟?
絡脈傳注,周流不息。
絡脈者,本經之旁支,而別出以聯絡於十二經者也。本經之脈,由絡脈而交他經;他經之交,亦由是焉。傳注周流,無有停息也。夫十二經之有絡脈,猶江漢之有沱潛也。絡脈之傳注於他經,猶沱潛之旁導於他水也。是以手太陰之支者,從腕後出次指端,而交於手陽明。手陽明之支者,從缺盆上挾口鼻,而交於足陽明。
白話文:
厥陰經脈向上到達頭頂,因為厥陰代表陰氣的極限,說明陰氣是沒有盡頭的,就像碩果不食,代表著陰氣的無盡。然而,陰陽是以氣來論述,人體的陰陽則是以臟腑來論述,氣是無形的,而臟腑是有形的,氣屬陽,而臟腑屬陰。那麼,無形的氣應該重視陽氣,而有形的臟腑應該重視陰氣嗎?
絡脈相互連接,周流不息。
絡脈是經脈的旁支,分別從十二正經分出,彼此相互連接。經脈的脈氣,通過絡脈與其他經脈相通;其他經脈的交匯,也是通過絡脈進行。絡脈傳注,周流不息。十二正經有絡脈,就像長江、漢水有沱潛河一樣。絡脈傳注到其他經脈,就像沱潛河匯入其他河流一樣。因此,手太陰經的支脈,從手腕後側伸出到手指尖,與手陽明經相通;手陽明經的支脈,從鎖骨上緣經過口鼻,與足陽明經相通。
足陽明之支者,別跗上,出大趾端,而交於足太陰。足太陰之支者,從胃別上膈,注心中而交於手少陰。手少陰則直自本經少衝穴,而交於手太陽,不假支授,蓋君者出令者也。手太陽之支者,別頰上至目內眥,而交於足太陽。足太陽之支者,從膊內左右別下合膕中,下至小趾外側端,而交於足少陰。
足少陰之支者,從肺出,注胸中而交於手厥陰。手厥陰之支者,從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而交於手少陽。手少陽之支者,從耳後出,至目銳眥而交於足少陽。足少陽之支者,從跗上入大趾爪甲、出三毛而交於足厥陰。足厥陰之支者,從肝別貫膈,上注肺而交於手太陰也。
白話文:
足陽明經的支脈,從足背上分出,經過大拇指末端,與足太陰經交會。足太陰經的支脈,從胃部分出,向上穿過隔膜,進入心臟,與手少陰經交會。手少陰經則直接從本經的少衝穴起,與手太陽經交會,沒有經過其他經脈的傳導,因為它是主導的經脈,發號施令。
手太陽經的支脈,從臉頰上分出,到達眼內眥,與足太陽經交會。足太陽經的支脈,從肩膀內側分出,左右兩條支脈向下匯合於膝蓋後窩,再向下到達小指外側末端,與足少陰經交會。
足少陰經的支脈,從肺部分出,進入胸腔,與手厥陰經交會。手厥陰經的支脈,從手掌中沿著小指外側到達指尖,與手少陽經交會。手少陽經的支脈,從耳後分出,到達眼角外側,與足少陽經交會。足少陽經的支脈,從足背上進入大拇指指甲,穿過三毛穴,與足厥陰經交會。足厥陰經的支脈,從肝臟分出,穿過隔膜,向上到達肺部,與手太陰經交會。
故經脈者,行血氣,通陰陽,以榮於身者也。
通結上文,以起下文之義。經脈之流行不息者,所以運行血氣,流通陰陽,以榮養於人身者也。不言絡脈者,舉經以該之。
其治從中焦。注手太陰陽明,陽明注足陽明太陰,太陰注手少陰太陽,太陽注足太陽少陰,少陰注手心主少陽,少陽注足少陽厥陰,厥陰復還注手太陰。
始於中焦,注手太陰,終於注足厥陰,是經脈之行一周身也。
其氣常以平旦為紀句以漏水下百刻,晝夜流行,與天同度,終而復始也。
氣,營氣。紀,統紀也。承上文言經脈之行,其始則起自中焦,其氣則常以平旦為紀也。營氣,常以平旦之寅時為紀,由中焦而始注手太陰,以次流行也。不言血者,氣行則血行。可知漏水下百刻,晝夜流行。與天同度者,言一晝夜漏下百刻之內,人身之經脈流行無有窮止,與天同一運行也。
白話文:
經脈是運行血氣、溝通陰陽、滋養身體的重要通道。經脈的運行永不停息,始於中焦,流經手太陰、陽明、足陽明、太陰、手少陰、太陽、足太陽、少陰、手心主、少陽、足少陽、厥陰,最後回到手太陰,完成一個循環。經脈之氣以平旦為起始點,遵循著晝夜更替的規律,與天地運行同步,週而復始。
蓋天以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為一周天,而終一晝夜;人之榮衛,則以五十度周於身。氣行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八百一十丈,而終一晝夜,適當明日之寅時,而復會於手太陰。是與天同度,終而復始也。或云:晝夜漏刻有長短,其營氣盈縮當何如?然漏刻雖有短長之殊,而五十度周身者,均在其中,不因漏刻而有盈縮也。
上本篇正文,與金蘭循經同。
白話文:
天地運行一週天為三百六十五度四分之一,正好一天一夜;人體的氣血則以五十度為週期運行全身。氣息運行一萬三千五百次,脈搏跳動八百一十丈,也正好一天一夜,最後在明日寅時回到手太陰經脈。這與天地運行週期相同,終結後又重新開始。有人問:晝夜時間長短不一,營氣的盈縮應該如何變化?其實,即使漏刻長短不同,五十度週期運行全身是不變的,不會因為漏刻而有所盈縮。
這段文字與金蘭經脈運行原理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