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經發揮》~ 卷中 (1)
卷中 (1)
1. 手太陰肺經穴歌
手太陰肺十一穴。中府雲門天府列。俠白尺澤孔最存。列缺經渠太淵涉。魚際少商如韭葉。
手太陰,肺之經:凡十一穴,左右共二十二穴。是經多氣少血。
肺之為臟,六葉兩耳,四垂如蓋,附著於脊之第三椎中,有二十四空,行列分布諸臟清濁之氣,為五臟華蓋云。
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
起,發也。絡,繞也。還,復也。循,巡也,又依也,沿也。屬,會也。中焦者,在胃中脘,當臍上四寸之分。大腸,注見本經。胃口,胃上下口也;胃上口,在臍上五寸上脘穴,下口在臍上二寸下脘穴之分也。膈者,隔也,凡人心下有膈膜與脊脅周迴相著,所以遮膈濁氣,不使上熏於心肺也。
白話文:
手太陰肺經共有十一穴,左右手各十一穴,共計二十二穴。這條經絡氣多血少。
肺臟像六片葉子,左右各三片,形狀像帽子一樣,向下垂掛在脊椎第三節位置,內有二十四個空穴,排列分布著五臟的清濁之氣,所以稱肺為五臟之華蓋。
手太陰經脈起始於中焦,向下連接大腸,再沿著胃口向上穿過橫膈膜,最後連接到肺臟。
手太陰起於中焦,受足厥陰之交也。由是循任脈之外,足少陰經脈之裡,以次下行,當臍上一寸水分穴之分,繞絡大腸,手太陰陽明相為表裡也。乃復行本經之外,循胃上口,邐迤上膈而屬會於肺,榮氣有所歸於本臟也。
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
肺系,謂喉嚨也;喉以候氣,下接於肺。肩下脅上際曰腋。膊下對腋處為臑,肩肘之間也。臑盡處為肘,臂節也。自肺臟循肺系出而橫行,循胸部第四行之中府、雲門,以出腋下,下循臑內,歷天府、俠白,行手少陰、手心主之前,下入肘中,抵尺澤穴也。蓋手少陰循臑臂,出小指之端;手心主循臑臂出中指之端;手太陰則行乎二經之前也。
白話文:
手太陰經脈起始於中焦,與足厥陰經脈交接。它沿著任脈外側,在足少陰經脈內側向下運行,經過臍上一寸水分穴的分界,環繞大腸,與手陽明經脈互為表裡。然後它繼續沿著本經外側,循行胃的上口,蜿蜒上行至膈肌,與肺臟相連接,使肺臟的氣血得到滋養。
從肺臟橫穿腋窩,向下沿著手臂內側,經過手少陰、手心主經脈的前方,到達肘部。
肺系指的是喉嚨,喉嚨用來呼吸,與肺臟相連。肩部下方與肋骨上緣之間稱為腋窩。胳膊下方與腋窩相對的地方稱為臑,即肩部到肘部之間。臑的盡頭是肘部,即手臂的關節。
從肺臟循行肺系而出,橫行於胸部,經過中府、雲門穴,從腋窩向下沿著手臂內側,經過天府、俠白穴,行走在手少陰、手心主經脈的前方,進入肘部,到達尺澤穴。手少陰經脈沿著手臂外側,從小指末端走出;手心主經脈沿著手臂外側,從中指末端走出;手太陰經脈則行走在兩者之間。
中府穴:在雲門下一寸,乳上三肋間,動脈應手陷中。雲門:在巨骨下,俠氣戶傍二寸陷中,動脈應手,舉臂取之。天府:在腋下三寸臑內廉動脈中。俠白:在天府下去肘五寸動脈中。尺澤:在肘中約紋上動脈中。
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
肘以下為臂。廉,隅也,邊也。手掌後高骨旁、動脈為關。關前動脈為寸口。曰魚,曰魚際云者,謂掌骨之前,大指本節之後。其肥肉隆起處,統謂之魚;魚際,則其間之穴名也。既下肘中,乃循臂內,上骨之下廉,歷孔最、列缺,入寸口之經渠、太淵以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至少商穴而終也。端,孔最穴:去腕上七寸。
白話文:
中醫穴位解說:
中府穴: 位於雲門穴下方一寸,乳頭上方第三根肋骨之間,動脈應手可觸摸到凹陷處。
雲門穴: 位於鎖骨下,靠近氣戶穴外側二寸凹陷處,動脈應手可觸摸到,舉起手臂時更易取穴。
天府穴: 位於腋窩下三寸,手臂內側邊緣的動脈處。
俠白穴: 位於天府穴下方,距離肘窩五寸的動脈處。
尺澤穴: 位於肘窩橫紋上方,動脈處。
循行路線:
從手臂內側,沿著骨頭下緣向上,經過寸口穴上方的魚際穴,再循著魚際,從大拇指尖端出來。
術語解釋:
- 臂:指肘關節以下至手腕的部位。
- 廉:指邊緣、角落。
- 關:指手腕後方,高骨旁的動脈處。
- 寸口:指手腕前方的動脈處。
- 魚:指手掌前側,大拇指指根後方隆起的部分。
- 魚際:指魚部位的穴位名稱。
- 端:指穴位的位置。
- 孔最穴:距離手腕上七寸。
經脈循行:
從肘窩以下,沿著手臂內側,向上經過骨頭下緣,再循經孔最穴、列缺穴,進入寸口穴的經渠穴、太淵穴,繼續向上經過魚際穴,最後從大拇指尖端出來,到達少商穴而結束。
列缺:去腕側上一寸五分。以手交叉頭指當作食指末,筋骨罅中絡穴也。經渠:在寸口陷中。太淵:在掌後陷中。魚際:在大指本節後內側散脈中。少商:在大指端內側,去爪甲如韭葉,白肉內宛宛中。
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
臂骨盡處為腕。脈之大隧為經,交經者為絡。本經終於出大指之端矣,此則從腕後列缺穴,達次指內廉出其端,而交於手陽明也。
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此謂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嗽上氣,喘喝煩心,胸滿,臑臂內前廉痛,掌中熱。氣盛有餘,則肩背痛,風寒寒字疑衍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黃變卒遺矢無度。盛者,寸口大三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白話文:
列缺穴位於手腕外側向上1.5寸處,以手交叉,大拇指當食指末端,筋骨間隙中的脈絡穴位。經渠穴位於寸口凹陷處。太淵穴位於手掌後側凹陷處。魚際穴位於大拇指根節後方內側散開的脈絡中。少商穴位於大拇指末端內側,距離指甲約一韭葉寬,白色肉中柔軟的部位。
經脈分支從手腕後方直出,沿著次指內側邊緣到達指尖。
手腕是指臂骨盡頭的位置。脈絡中最大的通道稱為經脈,與經脈相連的脈絡稱為絡脈。本經脈最終到達大拇指末端,從手腕後方的列缺穴開始,經過次指內側邊緣到達指尖,與手陽明經脈交匯。
若此經脈不通暢,則會出現肺部脹滿、呼吸急促、喘咳、鎖骨凹陷處疼痛等症狀,嚴重時兩手交叉,神志不清,稱為臂厥。此經脈主治肺部疾病,包括咳嗽、氣喘、胸悶、手臂內側疼痛、手掌發熱等。
若氣盛有餘,則會出現肩背疼痛、風寒、出汗、中風、小便頻繁等症狀。若氣虛,則會出現肩背疼痛、怕冷、氣短、小便顏色發黃、大小便失禁等症狀。氣盛時,寸口脈搏比人迎脈搏強三倍;氣虛時,寸口脈搏反而比人迎脈搏弱。
2. 手陽明大腸經穴歌
手陽明穴起商陽。二間三間合谷藏。陽谿偏歷歷溫溜。下廉上廉三里長。曲池肘髎迎五里。臂臑肩髃巨骨當。天鼎扶突禾髎接,終以迎香二十穴。
手陽明大腸之經。凡二十穴,左右共四十穴。是經氣血俱多。
大腸長二丈一尺,廣四寸,當臍右回十六曲。
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間,上入兩筋之中。
大指次指:大指之次指,謂食指也。手陽明,大腸經也。凡經脈之道,陰脈行手足之裡,陽脈行手足之表。此經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商陽穴,受手太陰之交,行於陽之分也。由是循指上廉,歷二間、三間,以出合谷兩骨之間,復上入陽谿兩筋之中。商陽:在手大指次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
白話文:
手陽明经脉从商阳穴开始,经过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曲池、肘髎、迎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禾髎,最后到达迎香穴,一共二十个穴位。左右手各有一条经脉,共计四十个穴位。这条经脉的气血都很充盈。
大肠长二丈一尺,宽四寸,从肚脐右侧绕行十六曲。
手阳明经脉从食指尖开始,沿着食指上缘,经过合谷两骨之间,向上进入两筋之间。
二間: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前,內側陷中。三間: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後,內側陷中。合谷:在手大指次指岐骨間陷中。陽谿:在腕中上側兩筋間中。
循臂上廉,入肘外廉,循臑外前廉,上肩。
自陽谿而上,循臂上廉之偏歷、溫溜、下廉、上廉、三里,入肘外廉之曲池,循臑外前廉,歷肘髎、五里、臂臑,絡臑會,上肩,至肩髃穴也。偏歷:在腕中後三寸。溫溜:在腕後,小士六寸,大士五寸下廉:在輔骨下,去上廉一寸。上廉:在三里下一寸。三里:在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
曲池:在肘外輔骨屈肘曲骨之中,以手拱胸取之。肘髎:在肘大骨外廉陷中。五里在肘上三寸,行向里,大脈中央。臂臑:在肘上七寸。臑會:見手少陽經,手陽明之絡也。肩髃:在肩端,兩骨間陷者宛宛中,舉臂有空。
白話文:
二間穴位於大拇指旁邊第二根手指第一個關節前方的內側凹陷處,三間穴則位於第二個關節後方的內側凹陷處。合谷穴位於大拇指和第二根手指之間的骨縫凹陷處。陽谿穴位於手腕上側兩條筋之間的凹陷處。
從陽谿穴向上沿著手臂外側,經過偏歷、溫溜、下廉、上廉、三里等穴位,到達肘部外側的曲池穴,繼續向上沿著手臂外側,經過肘髎、五里、臂臑等穴位,連接臑會穴,最終到達肩部的肩髃穴。
偏歷穴位於手腕後方三寸處,溫溜穴位於手腕後方小臂六寸處(大臂五寸處),下廉穴位於輔骨下方,距離上廉穴一寸,上廉穴位於三里穴下方一寸,三里穴位於曲池穴下方二寸,按壓時肌肉會隆起。
曲池穴位於肘部外側輔骨和屈肘曲骨之間的凹陷處,以手環抱胸部,即可找到此穴位。肘髎穴位於肘部外側大骨的凹陷處。五里穴位於肘部上方三寸處,行向內側,位於大脈的中央位置。臂臑穴位於肘部上方七寸處。臑會穴屬於手少陽經的絡穴,也是手陽明經的絡穴。肩髃穴位於肩部兩骨之間的凹陷處,舉起手臂時,此處會出現空隙。
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會上。
肩端兩骨間,為髃骨。肩胛上際會處,為天柱骨。出髃骨前廉,循巨骨穴,上出柱骨之會上,會於大椎。巨骨:在肩端上,行兩叉骨間陷中。大椎:見督脈,手足三陽、督脈之會。
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
自大椎而下入缺盆,循足陽明經脈外,絡繞肺臟,復下膈,當天樞之分,會屬於大腸。缺盆、天樞:見足陽明經。
其支別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縫中。
頭莖為頸。耳以下曲處為頰。口前小者為齒。其支別者,自缺盆上行於頸,循天鼎、扶突上貫於頰,入下齒縫中。天鼎:在頸,缺盆直扶突後一寸。扶突:在氣舍後一寸五分,仰而取之。又云:人迎後一寸五分。
白話文:
從肩關節外側骨頭前緣開始,沿著巨骨穴向上,到達天柱骨的交會處,也就是大椎穴。巨骨穴位於肩端兩骨之間的凹陷處,大椎穴位於頸部後正中線上,是督脈、手足三陽經和督脈的交會點。從大椎穴向下進入鎖骨上窩,連繫著肺臟,再穿過橫膈膜,歸屬於大腸。其中一條分支從鎖骨上窩向上穿過頸部,經過頰部,進入下顎的牙縫。
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
口唇上、鼻柱下,為人中。既入齒縫,復出挾兩口吻,相交於人中之分,左脈之右,右脈之左,上挾鼻孔,循禾髎、迎香,而終以交於足陽明也。人中:見督脈,為手陽明、督脈之會。禾髎:在鼻孔下,挾水溝旁五分。迎香:在禾髎上一寸,鼻孔旁五分。
是動:則病齒痛䪼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黃、口乾、⿰鼻丸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氣有餘則當脈所過者熱腫。虛則寒凜盛者:人迎大三倍於寸口。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白話文:
經脈從嘴巴兩側出來,交會於人中,左邊經脈走右邊,右邊經脈走左邊,往上經過鼻孔。人中位於嘴唇上方、鼻樑下方,是手陽明經與督脈交會的地方。經脈從人中出來,經過鼻孔旁的禾髎穴、迎香穴,最後連接到足陽明經。禾髎穴位於鼻孔下方、水溝穴旁五分。迎香穴位於禾髎穴上方一寸,鼻孔旁五分。如果這個經脈有問題,會導致牙痛,這是因為津液不足導致的。其他症狀包括眼睛發黃、口乾、流鼻血、喉嚨痛、肩膀前側疼痛、大拇指和食指疼痛等。如果氣血充盈,會導致經脈經過的地方發熱腫脹。如果氣血虛弱,則會感到寒冷,人迎脈搏比寸口脈搏大三倍。如果氣血非常虛弱,人迎脈搏會比寸口脈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