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經發揮》~ 自序
自序
1. 自序
人為血氣之屬,飲食起居,節宜微爽,不能無疾。疾之感人,或內或外,或大或小,為是動,為所生病,咸不出五臟六腑,手足陰陽。聖智者興,思有以治之,於是而入者,於是而出之也。上古治病,湯、液、醪、醴為甚少,其有疾,率取夫空穴經隧之所統系。視夫邪之所中,為陰、為陽、而灸刺之,以驅去其所苦。
觀《內經》所載服餌之法才一二,為灸者四三,其他則明針刺,無慮十八九。針之功,其大矣。厥後方藥之說肆行,針道遂寢不講,灸法亦僅而獲存。針道微而經絡為之不明;經絡不明,則不知邪之所在,求法之動中機會,必捷如響,亦難矣。若昔軒轅氏岐伯氏斤斤問答,明經絡之始末,相孔穴之分寸,探幽摘邃,布在方冊,亦欲使天下之為治者。
白話文:
人體是由血氣構成,飲食起居,都要適度舒暢,不能毫無病痛。疾病的感染,可能是內在或外在,可能是輕微或嚴重,導致身體機能失調,造成各種疾病,最終都與五臟六腑、手足陰陽有關。古代的聖人智者,為了治療疾病,深入研究人體,找到疾病的根源,並找出治療方法。
上古時期治療疾病,以湯、液、醪、醴等藥物較少,主要依靠針灸。他們會觀察病灶的位置,判斷陰陽屬性,然後針灸驅散病邪。
《內經》中記載的服藥方法只有少數,針灸方法則占了大部分,其他治療方法更是以針灸為主。針灸的功效非常大。然而,後來藥物療法盛行,針灸之道逐漸被忽略,僅有少部分保留下來。由於針灸之道逐漸式微,經絡學說也變得不清晰,無法準確判斷病邪所在,治療時就難以把握最佳時機,如同響應不及。
像以前軒轅氏和岐伯氏那樣,詳細研究經絡的始末,探究穴位的精微之處,並將這些知識記錄在書本中,希望天下所有醫者都能掌握這些知識。
視天下之疾,有以究其七情六淫之所自,及有以察夫某為某經之陷下也,某為某經之虛若實,可補瀉也。某為某經之表裡,可汗可下也。針之,灸之,藥之,餌之,無施不可,俾免夫嚬(顰)蹙呻吟,抑以備矣。遠古之書,淵乎深哉。於初學或未易也,乃以《靈樞·本輸篇》、《素問·骨空》等論,裒而集之。
得經十二,任督脈之行腹背者二,其隧穴之周於身者,六百五十有七,考其陰陽之所以往來,推其骨之所以駐會,圖章訓釋,綴以韻語,釐為三卷,目之曰《十四經發揮》。庶幾乎發前人之萬一,且以示初學者,於是而出入之響方也。嗚呼,考圖以窮其源,因文以求其義,尚不戾前人之心,後之君子,察其勤而正其不逮,是所望也。
至正初元閏月六日,許昌滑壽自序。
白話文:
觀察天下人的病症,要追究其七情六慾的根源,並了解某種病症是哪條經絡的虛損,哪條經絡的虛實,才能知道該補還是瀉,該用汗法還是下法。針灸、藥物、飲食,各種方法都可以使用,讓病人免受痛苦,身體才能康復。古代醫書博大精深,初学者难以理解。因此,我将《灵枢·本输篇》、《素问·骨空》等相关论述汇集整理。
整理出十二经脉,再加上任督二脉运行于腹背,以及全身六百五十七个穴位。详细考究阴阳之气的运行规律,推演骨骼的组合规律,绘制图解,并以韵语注释,编成三卷,名为《十四经发挥》。希望能略微发扬前人醫學的万分之一,并指引初学者学习,从而掌握针灸的精髓。唉,仔细研究图解才能明白根源,反复研读文字才能理解含义,希望我不会违背前人的思想。后世的君子,看到我的努力,并指正我的不足,这就是我所期望的。
至正初元闰月六日,许昌滑寿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