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良

《經絡彙編》~ 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4)

回本書目錄

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4)

1. 手太陰肺經(左右共二十二穴)

2. 肺臟之圖

《危言》曰:肺者茷也,茷茷然居乎上,為五臟之華蓋。《醫旨緒餘》曰,肺者勃也,言其氣勃鬱也。《難經》曰:肺重三斤三兩。

手太陰經肺,肺者,相傳之官,治節出焉。統一身之氣,主藏魄,與大腸為表裡。其母脾土,其子腎水。其克肝木,其賊心火。其華在毛,其充在皮。其位西,其時秋,其色白,其脈澀而短,其音商,其數九,其臭腥,其惡寒,其液涕,其聲哭,其味辛。在五行屬金,其外候竅通於鼻。其形四垂如蓋,六葉兩耳,凡八葉,附著於脊之第三椎,中有二十四空,虛如蜂窠,下無透竅,故吸之則滿,呼之則虛,一呼一吸,消息自然。司清濁之運化,為人身之橐龠,行列分布以行諸臟之氣。其經多氣而少血,寅時氣血注此。其不足則太息,其有餘則喘嗽。其平脈浮短,其賊脈洪。其死丙丁日。其畜馬,其谷稻,上為太白星。

其見證也,善嚏,悲愁欲哭,灑浙寒熱,缺盆中痛,腹痛,肩背痛,臍右少腹脹痛,小便數,溏泄,皮膚痛及麻木,喘、少氣,頰上氣見。形寒飲冷則傷肺。實則夢兵戈競擾,虛則夢田野平原。憂傷肺,喜勝憂,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辛走氣,氣病毋多食辛。多食苦,則皮膚槁而毛拔。

其經之脈,起於中焦,受足厥陰之交,下絡大腸,復行本經之外,還循胃口,迤邐上膈,而會屬於肺臟。從肺系出而橫行胸部四行之中府、雲門,以出腋下;下循臑內,歷天府、俠白,行少陰心經、手厥陰心主包絡兩經之前,下入肘中,抵尺澤,循臂內上骨之下膔,歷孔最、列缺穴,入寸口之經渠、太淵,以上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少商穴;而絡脈之支行者,從腕後列缺穴,達次指內膔出其端,而交於手陽明經,由合骨二間三間以至於商陽穴,又自商陽而上行也。

白話文:

【肺臟圖解】

根據《危言》所述,肺臟就像一片葉子,輕輕地居於上方,如同五臟的保護傘。《醫旨緒餘》中提到,肺臟代表旺盛,因為它的氣息是如此的強烈。《難經》記載:肺臟重量約為三斤三兩。

手太陰肺經,肺臟被喻為相傳的官員,負責管理身體的節奏。它控制全身的氣流,主要儲存魄力,與大腸相互影響。其母親為脾臟(屬土),其孩子為腎臟(屬水)。它剋制肝臟(屬木),但受到心臟(屬火)的制約。其健康狀況反映在毛髮,皮膚是其養分所在。其位置在西方,季節在秋季,顏色為白色,脈象澀且短,音樂屬性為商,數字為九,氣味為腥,畏寒,分泌物為鼻涕,聲音為哭泣,口味為辛辣。在五行中屬於金,其外部反應在鼻子。肺臟的形狀四面垂掛,猶如一把傘,有六片葉子和兩側像耳朵的部分,總共八片葉子,附著於脊椎的第三椎骨,中間有二十四個空腔,像蜂窩一樣空虛,下方沒有穿透的孔洞,因此吸氣時充滿,呼氣時則空虛,一呼一吸,自然運作。它負責清濁之氣的轉換,猶如人體的風箱,排列和分配各臟腑的氣。其經絡多氣少血,寅時氣血注入此處。若不足,則會深呼吸,過剩則會喘息咳嗽。其正常脈象為浮短,異常脈象為洪。在丙丁日可能死亡。其動物象徵為馬,其谷類為稻米,星象為太白星。

當出現問題時,可能會打噴嚏,悲傷想哭,寒熱交替,鎖骨上方疼痛,腹部疼痛,肩膀背部疼痛,肚臍右邊的小腹脹痛,頻繁小便,腹瀉,皮膚疼痛和麻木,喘息、呼吸困難,臉頰上方的氣色不正。如果在寒冷的天氣或飲冷飲,就會傷害肺臟。實證時會夢見戰爭紛擾,虛證時會夢見田野平原。憂慮會傷害肺臟,喜悅可以克服憂慮,熱會傷害皮膚和毛髮,寒可以抑制熱,辛辣會傷害皮膚和毛髮,苦味可以抑制辛辣。辛辣食物影響氣的運行,若氣的疾病不要多吃辛辣食物。多吃苦味食物,則皮膚會乾燥且毛髮脫落。

肺經的脈絡,起始於中焦,接受足厥陰的交匯,向下聯繫大腸,再沿著經絡回到肺部,繞過胃口,蜿蜒向上穿過膈膜,然後連接到肺臟。從肺部系統出來,橫向穿越胸部,經過中府和雲門,然後從腋下出去;沿著上臂內側,經過天府和俠白,位於手少陰心經和手厥陰心包絡兩條經絡前面,進入肘部,到達尺澤,沿著手臂內側的肱骨下緣,經過孔最和列缺,進入寸口的經渠和太淵,再沿著魚際向上,出現在拇指尖的少商穴;而分支的絡脈,從手腕後方的列缺穴,達到第二手指的內側,從指尖出去,然後交會到手陽明經,經過合骨、二間、三間,直到商陽穴,再從商陽穴向上行進。

3. 肺臟諸穴歌

手太陰十一穴,中府雲門天府列,俠白下尺澤,孔最見列缺,經渠太淵下魚際,抵指少商如韭葉。

白話文:

手太陰肺經上有十一個穴位,排列順序如下:首先是從胸部側面的中府穴開始,接著是雲門穴和天府穴。然後向下是俠白穴,再往下是尺澤穴,接着是孔最穴和列缺穴。之後是經渠穴,位於太淵穴下方,再下來是魚際穴,最後到達手指端的是少商穴,其形狀就像細長的韭菜葉一樣。

4. 又分寸歌

太陰肺兮出中府,雲門之下一寸許,雲門璇璣旁六寸,巨骨之下二骨數,天府腋下三寸求,俠白肘上五寸主,尺澤肘中約文論,孔最腕下七寸取,列缺腕上一寸半,經渠寸口陷中是,太淵掌後橫紋頭,魚際節後散脈舉,少商大指端內側,鼻衄刺之立見止(璇現,任脈穴名。巨骨,手陽明大腸經穴名)。

白話文:

太陰肺經開始於中府穴,位於雲門穴下方約一寸的地方。雲門穴則在璇璣穴旁邊六寸的位置。巨骨穴在兩骨之間,位於手陽明大腸經上,從這個位置再往下數兩塊骨頭就是。天府穴則在腋下三寸處。俠白穴在肘上五寸的位置。尺澤穴在肘中,可以通過約紋來定位。孔最穴在腕下七寸的地方。列缺穴在腕上一寸半的位置。經渠穴在寸口陷中的地方。太淵穴在掌後的橫紋頭。魚際穴在節後,可以找到散脈的位置。少商穴在大拇指的內側尖端,當鼻子出血時,刺這個穴位馬上就能止血。

(注:璇璣為任脈上的穴位名稱,巨骨則是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名稱)

5. 手陽明大腸經(左右共四十穴)

6. 大腸腑之圖

迴腸者,以其回疊也;廣腸即迴腸之更大者,直腸,又廣腸之末節也,下連肛門,是為穀道、後陰,一名魄門,總皆大腸也。廣腸長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

《難經》曰:大腸重二斤十二兩,肛門重十二兩。《危言》曰:腸者暢也,貴通暢也。

手陽明經大腸,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其體長二丈一尺,廣四寸,徑一寸,當臍右回十六曲,受谷一斗,水七升半,其上口接小腸之下口。在干為庚,在支司酉,在五行屬金,在八卦為兌,與太陰肺為表裡。其經氣血俱多,卯時氣血注此。

其見證也,齒痛頗腫,目黃口乾,鼻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難用,耳聾輝輝焞焞,耳肺嘈嘈,耳後、肩臑、肘臂外皆痛。氣滿,皮膚堅而不痛;氣盛,則脈太過而熱腫;虛則脈不給而寒慄。

其經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商陽穴,受手太陰之交,行陽之分。由是循次指之上廉,歷二間、三間以出合谷兩骨之風復上入陽谿兩筋之中;自陽谿而上,循臂上廉之偏歷、溫溜、下廉、上廉、三里,入肘外廉之曲池,循膀外前廉,歷肘髎、五里、臂臑,絡手少陽之臑會,上肩至本經之肩髃;出肩髃之前廉,循巨骨上行,會督之大椎,由大椎而下,入足陽明之缺盆,循足陽明之外絡,繞肺臟,復下膈,當胃經天樞之分會屬於大腸;其支者,自缺盆上行於頸,循天鼎、扶突上貫於頰,入下齒縫中,由齒縫復出俠口兩吻,相交於人中之內,左脈之右,右脈之左,上俠鼻孔,循禾髎、迎香,以交於足之陽明經,而由承泣、四白、巨髎、地倉至頭維,又自頭維而下行也。

白話文:

迴腸之所以叫迴腸,是因為它的形狀呈回疊狀;廣腸就是比迴腸更大的部分,直腸則是廣腸的末端,它直接連接到肛門,這部分也被稱為穀道、後陰或魄門,統稱都是大腸的一部分。廣腸全長約二尺八寸,能容納九升三合八分之一的穀物。

根據《難經》的記載,大腸的重量約為二斤十二兩,而肛門的重量則為十二兩。《危言》提到,腸道的功能是保持暢通,所以其重要性就在於能否順利運作。

手陽明經的大腸,是負責傳導消化食物的器官,食物在此進行最後的轉化和排出。其全長約二丈一尺,寬四寸,直徑一寸,位於肚臍右側,有十六個彎曲,能容納一斗的穀物及七升半的水分,其上端與小腸相連。在干支中,大腸對應的是庚和酉,五行中屬金,八卦中對應兌卦,與肺臟互為表裡。其經脈的氣血都較旺盛,卯時(清晨五點到七點)是其氣血流注的時間。

大腸的病症可能包括牙痛、腫脹、眼睛發黃、口乾、鼻子出血、喉嚨痛、肩膀前方疼痛、大拇指和食指活動困難、耳朵聽力下降、耳鳴、耳後、肩膀前方、手肘、手臂外側疼痛等。如果氣滿,皮膚可能會變得堅硬但不痛;如果氣太盛,脈搏可能過快並導致局部熱腫;氣虛時,脈搏可能不足,身體會感到寒冷並發抖。

大腸的經脈起始於食指端的商陽穴,接受手太陰肺經的交匯,沿著陽面行走。經脈沿著食指向上,經過二間、三間、合谷、陽谿、偏歷、溫溜、下廉、上廉、三里、曲池、肘髎、五里、臂臑、臑會、肩髃、巨骨、大椎,再向下進入足陽明胃經的缺盆部位,繞過肺臟,再下膈膜,最終到達大腸的天樞位置。其分支從缺盆上行至頸部,沿著天鼎、扶突,穿過臉頰,進入下齒縫,再從齒縫出來夾著嘴脣,兩側脈絡在人中的內部交錯,左脈向右,右脈向左,再向上夾著鼻孔,經過禾髎、迎香,與足陽明經交會,再由承泣、四白、巨髎、地倉到頭維,再從頭維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