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良

《經絡彙編》~ 經絡統序

回本書目錄

經絡統序

1. 經絡統序

經絡者,人之元氣,伏於氣血之中,周身流行,晝夜無間,所謂脈也。其脈之直行大隧者為經,其脈之分派交經者為絡,其脈絡之支別者,如樹之有枝,又以其自直行之脈絡,而旁行之者也。

人肖天地以有生,其經絡亦肖天地之時運以流行,如每日寅時肺臟生,卯時流入大腸經,辰胃巳脾午心火,未時又到小腸經,申屬膀胱酉屬腎,戊居包絡亥三焦,子膽醜肝又屬肺,十二經脈任流行。十二經之脈,一有壅滯則病,太過、不及則病,外邪入經絡亦病。有始在一經,久而傳變,為症多端,其症各有經絡。

如一頭疼也,而有左右之分,前後不同;一眼病也,而有大眥、小眥、黑珠、白珠、上下胞之異,當分經絡而治。經絡不分,倘病在肺經也而用心經藥,則肺病不除,徒損其心;病在血分也而用氣藥,則氣受其傷,而血病益甚。至外邪入經絡,而為傳變之症,尤不可不分經絡。

東垣曰:傷寒邪在太陽經,誤用葛根湯,則引邪入陽明,是葛根湯乃陽明經藥,非太陽經藥也。由此推之,患病之夭於藥者,不知其幾許人矣。方書云:「不明十二經絡,開口動手便錯。」誠確論也。世之庸醫,輒曰吾大方脈也,非針灸科,何必識穴。曾不思先知經絡,後能定穴,穴可不識,經絡亦可不知乎?此其所以為庸也。

今所匯之書,經絡最晰。穴不混淆,使學者因穴以尋絡,因絡以尋經,經絡瞭然,直尋病源,庶用藥無惑。仁人君子有實心濟世者,當注意於此矣。

白話文:

經絡,是人體的元氣,隱藏在氣血之中,它在全身流動,晝夜不停,這就是所謂的脈。那些直接行走於體內的主要通道稱為經脈,而那些從主要經脈分出,與其他經脈相交的稱為絡脈,這些絡脈的分支,就像樹上的枝條,它們從主要的經脈旁邊延伸出去。

人體模仿天地的規律而存在,同樣的,人體的經絡也模仿天地的運行節奏而流動。比如,每天寅時肺臟開始工作,卯時轉移到大腸,辰時到胃,巳時到脾,午時到心臟,未時又到小腸,申時是膀胱,酉時是腎,戌時在心包絡,亥時在三焦,子時到膽,醜時到肝,然後再回到肺臟,這就是十二經脈的循環流程。如果十二經脈中有一條出現阻塞,或者過度或不足,或者外來的邪氣侵入經絡,就會導致疾病。有些疾病可能最初隻影響一條經脈,但久而久之,可能會轉變影響到其他的經脈,形成多種不同的病症,而這些病症都與特定的經脈有關。

例如,頭痛可能有左邊右邊的不同,前後的差異;眼睛的疾病,可能涉及到大眼角、小眼角、眼球、眼白、上眼瞼和下眼瞼等不同部位,治療時應當根據不同的經脈來進行。如果不能區分經脈,例如,如果肺部的疾病卻使用了心臟的藥物,那麼肺部的問題不會得到解決,反而會損傷心臟;如果血液的問題卻使用了氣的藥物,那麼氣會受到傷害,而血液的問題會更加嚴重。至於外來的邪氣進入經脈,導致病情轉變的情況,更不能忽視經脈的區別。

東垣先生曾經說過:如果風寒邪氣在太陽經脈,卻錯誤地使用了葛根湯,就會把邪氣引入陽明經脈。由此可知,葛根湯實際上是陽明經脈的藥物,而不是太陽經脈的藥物。由此推測,很多病人因為醫生不懂得經脈的區別,而導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醫學書籍中提到:「如果不瞭解十二經脈,一開口一動手就會出錯。」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觀點。世界上的一些普通醫生總是說他們專精於大範圍的診斷,而不是針灸,因此不需要認識穴位。然而,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首先必須瞭解經脈,然後才能確定穴位。可以不認識穴位,但經脈的知識是絕對不能缺少的。這就是為什麼他們被稱為普通醫生的原因。

現在我整理的這本書,對經脈的描述非常清晰。對於穴位的解釋毫不混亂,讓學習者能夠通過穴位找到絡脈,通過絡脈找到經脈,這樣一來,經脈的概念就會變得非常清楚,可以直接找到疾病的根源,這樣使用藥物就不會感到困惑。如果有真正想要幫助他人的人,應該對這個概念給予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