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彙編》~ 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20)
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20)
1. 足經起止圖
足三陽部位穴情既定於頭,其脈氣之流動,烏得不自高而下行也?大抵諸經脈氣,經絡未交,寂然不動;經絡一交,脈氣即行,是人身流動之陰陽,皆生定不易之陰陽相交接也。人身是一小天地。今再以天地之陰陽申言之,天屬陽,地屬陰,此天地已定之陰陽。至於地氣上升而為云,天氣下降而為雨,又天地交泰流動之陰陽也。
晝則屬陽,夜則屬陰,亦天地已定之陰陽。至於晝而復夜,夜而復晝,日者,陽之精,月者,陰之精,每一月初旬,則日前行而月後,先陽而後陰也,十五之後,則月前行而日後,先陰而後陽也,陰陽交濟亦流動之陰陽也。由此推之,人身之陰陽,可洞悉矣。
或問:真陽之氣,蓄於命門。陽氣鼓動,煦育無形之氣,生有形之質,先天之元氣在於此;其氣熏蒸臟腑,腐化水穀,後天之氣血生於此,命門之所由稱也。而十二經之中,不載命門,何也?答曰:命門之氣,人之有生,胞胎凝結,即含此氣。其氣熏蒸煦育先天無形之真陽,生後天有形之臟腑。
先生兩腎,其次腎生脾,脾生肝,肝生肺,肺生心,以生其勝己者。腎屬水,故五臟由是而為陰。其次心生小腸,小腸生大腸,大腸生膽,膽生胃,胃生膀胱,膀胱三焦,以生其己勝者。小腸屬火,故六腑由是而為陽。則命門實五臟六腑之根蒂,陰陽之橐龠,十二經之總司也。
且其氣與膈膜脂膏之內,五臟六腑之隙,水穀流化之關,融會於其間,熏蒸膈膜,腐化水穀,發達皮膚分肉,運行四旁。五臟非此,悉皆寒凝之質;六腑非此,難成腐化之功。是命門之氣,統通臟腑,默行十二經絡,豈一經之所能盡,十二經之所能遺者哉?何謂不載?
白話文:
足三陽經脈的起止位置和穴位已經確定在頭部,那麼它們的氣血為何要從上往下運行呢?總體來說,所有經脈的氣血,在經絡沒有交接之前,都是靜止不動的;一旦經絡交接,氣血就會運行。這說明人體內流動的陰陽,都是由固定不變的陰陽相互交接而產生的。人體就像一個小宇宙。現在我們再用天地陰陽來解釋:天屬陽,地屬陰,這是天地間固定的陰陽。但是地氣上升形成雲,天氣下降形成雨,這又是天地間交合流動的陰陽。
白天屬陽,晚上屬陰,也是天地間固定的陰陽。但是白天會變成夜晚,夜晚又會變成白天,太陽是陽的精華,月亮是陰的精華。每月月初,太陽在前面,月亮在後面,先陽後陰;十五之後,月亮在前面,太陽在後面,先陰後陽。陰陽交替也是流動的陰陽。由此推論,人體的陰陽變化,就可以完全明白了。
有人問:真陽之氣,儲存在命門穴。陽氣鼓動,溫煦滋養無形的氣,產生有形的物質,先天之元氣就在這裡;它溫煦臟腑,消化水谷,後天之氣血由此產生,這就是命門的稱謂由來。但是十二經脈中,沒有記載命門,這是為什麼呢?回答是:命門之氣,人一生下來,在胞胎凝結時,就已經包含了這種氣。它溫煦滋養先天無形的真陽之氣,產生後天有形的臟腑。
首先是腎生精,其次腎生脾,脾生肝,肝生肺,肺生心,這是相生相剋的關係。腎屬水,所以五臟因此而屬陰。其次是心生小腸,小腸生大腸,大腸生膽,膽生胃,胃生膀胱,膀胱生三焦,這是相生相剋的關係。小腸屬火,所以六腑因此而屬陽。因此,命門實際上是五臟六腑的根本,是陰陽的樞紐,是十二經脈的總司令部。
而且它的氣遍佈在膈膜、脂肪和五臟六腑之間,水谷運化的關口,都與之相關聯,溫煦膈膜,消化水谷,滋養皮膚和肌肉,運行於全身。若非命門之氣,五臟都會是冰冷凝滯的;六腑也無法完成消化運化的功能。所以命門之氣統攝臟腑,暗中運行十二經絡,豈是一條經脈所能完全涵蓋,而其他經脈又能遺漏的呢?何謂不記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