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良

《經絡彙編》~ 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7)

回本書目錄

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7)

1. 脾經諸穴歌

足太陰脾中洲,二十一穴太自遊,趙大都穴瞻太白,訪公孫兮至商丘,越三陰之交而漏谷地機,可即步陰陵之泉,而血海箕門是求,入衝門兮府舍軒豁,解腹結兮大橫優遊。腹哀食竇兮,接天溪而同派;胸鄉周榮兮,綴大包而如鉤。

白話文:

足太陰脾經起始於中洲,總共有二十一個穴位,我們可以隨意遊覽。從趙大都穴開始,接著到太白穴,再訪問公孫穴,直到商丘穴。穿過三陰交穴後抵達漏谷穴和地機穴,接著就可以步行到陰陵泉穴,然後去尋找血海穴和箕門穴。進入衝門穴,感覺到府舍的寬敞開闊,再來到腹結穴,經過大橫穴,感受到它的悠閒。

腹哀穴和食竅穴相連,與天溪穴相通,如同一條河流。再來到胸鄉穴和周榮穴,最後到達大包穴,像是一把鉤子一樣,串聯起整個脾經的穴位。

2. 又分寸歌

大指端內側隱白,節後陷中求大都,太白內側核骨下,節後一寸公孫呼。商丘內踝微前陷,踝上三寸三陰交,踝上六寸漏谷是,漏上五寸地機朝。膝下內側限陵泉,血海膝臏上內廉,箕門穴在魚腹取,動脈應手越筋間。衝門期下尺五分(期門,肝經穴,巨闕旁四寸五分;巨闕,任脈穴,臍上六寸五分),府舍期下九寸看,腹結期下六寸入,大橫期下五寸半。腹哀期下方二寸,期門肝經穴道現,巨闕之旁四寸五,卻連脾穴休胡亂。

自此以上食竇穴,天溪胸鄉周榮貫,相去寸六無多寡,又上六寸中府換,大包腋下有六寸,淵液腋下三寸絆(淵液,膽經穴,腋下三寸;與脾大包穴相連)。

白話文:

【又分寸歌】

在大拇指根部的內側,找到一個凹陷處,那就是隱白穴。在第一蹠骨小頭後方的凹陷中,可以找到大都穴。在足大趾本節(第1蹠趾關節)後方,太白穴就在內側的核骨下方。在第一蹠骨基底後方一寸的地方,就是公孫穴的位置。

商丘穴在內踝尖前方微微凹陷的地方。在內踝上方三寸,脛骨後緣,那裡就是三陰交穴。內踝上方六寸的地方,就是漏谷穴。在漏谷穴上方五寸,就是地機穴。

膝蓋下內側,小腿骨與大腿骨之間的縫隙中,那裡就是陵泉穴。血海穴在膝蓋骨上緣內側邊緣。箕門穴在大腿內側,就像魚腹一樣,當你按下去,會感到脈搏跳動,就在大腿肌肉之間。

衝門穴在期門穴下方尺五寸的地方。(期門穴是肝經上的穴位,位於巨闕穴旁四寸五分;巨闕穴是任脈上的穴位,位於肚臍上六寸五分)。府舍穴在期門穴下方九寸。腹結穴在期門穴下方六寸。大橫穴在期門穴下方五寸半。

腹哀穴在期門穴下方二寸。期門穴是肝經上的穴位,位於巨闕穴旁四寸五分,千萬不要弄錯了。

從此往上,食竇穴、天溪穴、胸鄉穴、周榮穴,這些穴位間隔大約一寸六分。再往上六寸,就是中府穴。大包穴在腋下六寸。淵液穴在腋下三寸,這是膽經的穴位,與脾經的大包穴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