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䱐溪秘傳簡驗方》~ 䱐溪外治方選卷上 (2)
䱐溪外治方選卷上 (2)
1. 面腮門
又方:桃花,或荷花,或芙蓉花。並以冬雪水煎湯。久洗。
面上毒瘡初起。,小蜒蚰一二條,醬少許。共搗,塗紙上。貼,留一小孔出氣,效。
面上生瘡腫。,大活蝦蟆一隻。劃開胸前,取肝下。貼瘡上。
面上惡瘡不可名識者。,柳葉或皮。水煮汁,入少鹽。頻洗。
面上黃水瘡,流到即生,蔓延無休。,蠶豆殼。炒成炭,研細,加東丹少許,真菜油調塗,頻潤之。
小兒甜瘡,生於面耳。,母嚼白米。臥時塗三五次。
小兒頭面患瘡,膿汁作癢,出水,水到即潰者。,載頭門。
小兒面瘡,出黃水。,鯽魚頭。燒灰,研末,和醬。清汁敷,日一易。
小兒面瘡,爛成孔臼。,蒸糯米時,甑蓬滴下水,承取掃之,效。
指爪抓破面目。,橄欖。磨水。搽。
下頦落。,烏梅。含一個即上。
白話文:
面頰及口周圍的皮膚問題治療方法:
桃花、荷花或芙蓉花,用冬天的雪水煎煮,長期洗患處。(適用於面上毒瘡初期)
面上長了毒瘡初期,可用小蜒蚰一到兩條,加少許醬一起搗碎,塗在紙上,貼在患處,留一小孔透氣,有效。(適用於面上毒瘡初期)
面上生瘡腫痛,可用一隻大蟾蜍,剖開胸部,取肝下部位敷貼在瘡瘍上。(適用於面上瘡腫)
面上長了難以辨識的惡瘡,可用柳葉或柳樹皮水煮取汁,加少許鹽,經常清洗。(適用於面上惡瘡)
面上長黃水瘡,流膿蔓延不止,可用蠶豆殼炒成炭,研成細末,加少量雄黃(東丹),用真菜油調和塗抹,經常保持濕潤。(適用於面上黃水瘡)
小兒面部及耳朵周圍長甜瘡,可用母親嚼碎的白米飯,在孩子睡覺時塗抹三到五次。(適用於小兒甜瘡)
小兒頭面患瘡,膿液奇癢,流膿流水,流水到哪就潰爛到哪,請參考「頭門」篇的治療方法。(適用於小兒頭面瘡)
小兒面部生瘡,流出黃色膿水,可用鯽魚頭燒成灰,研磨成粉末,和醬汁混合,取清液敷於患處,每天換一次。(適用於小兒面瘡)
小兒面瘡潰爛成坑洞狀,可用蒸糯米時,甑子蓋上滴下的水來清洗患處,有效。(適用於小兒面瘡)
手指甲抓破面部,可用橄欖磨成水,塗抹患處。(適用於面部抓傷)
下巴脫落(或指下巴潰爛),可用烏梅,含在口中即可。(適用於下巴潰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