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錦燧

《䱐溪秘傳簡驗方》~ 䱐溪外治方選卷上 (15)

回本書目錄

䱐溪外治方選卷上 (15)

1. 積聚門

積聚,為結塊於腹內。,陳醬茄。燒存性,入麝香、輕粉少許,豬油調貼。

痞塊。,水紅花,新鮮者,同老蒜打爛,量入皮硝一二兩,捏成餅比痞塊大。圍放痞上,用袱紮緊,待乾再換。

大人小兒癬塊。,甘草、甘遂各三錢,硇砂一錢,木鱉子四個(去殼),莧菜三錢,鱉肉一兩,蔥頭七個。加蜜少許,搗成膏,以狗皮攤貼,藥乾用蔥蜜潤之。

白話文:

陳醬茄。

燒至存性,加入麝香、輕粉少許,以豬油調和後貼敷。

痞塊。

取新鮮紅花,與老蒜一同搗爛,加入皮硝一至二兩,捏成比痞塊大的餅狀。將餅狀藥物圍放在痞塊上,用布包紮緊,待藥物乾燥後再更換。

大人小兒癬塊。

取甘草、甘遂各三錢,硇砂一錢,木鱉子四個(去殼),莧菜三錢,鱉肉一兩,蔥頭七個。加入少許蜂蜜,搗成膏狀,用狗皮攤開貼敷,藥物乾燥後用蔥蜜潤濕。

大人小兒痞積。,水紅花細末,以面和,加麝一釐。放痞上,熨斗烙數次,愈。

腹中痞塊。,皮硝一兩,獨蒜一個,大黃末八分。搗餅。貼患處,漸消。

又方:耆葉、穿山甲末、獨蒜、食鹽。同以好酢搗餅。量痞大小,貼,能化痞為膿,從大便出。

腹中痞積。,水紅花或子。用桑柴文武火煎成膏,量痞大小攤貼,仍以酒調膏一匙服。忌腥葷、油膩。

腹脅痞塊。,雄黃、白礬各一兩。為末,麵糊調膏。攤貼,效。

小兒乳癖。,白芥子。研成膏,攤紙花子上,貼痛硬處。

白話文:

大人小孩患有痞積症。

治療方法

用水紅花研磨成細末,加入麵粉和勻,再加入麝香一小撮。將藥粉敷在患處,用熨斗反覆熨燙,可治癒。

腹中長了痞塊。

治療方法

將芒硝一兩,獨蒜一個,大黃末八分搗成餅狀,貼在患處,痞塊就會逐漸消散。

另一個方法

將當歸葉、穿山甲末、獨蒜、食鹽一起用好醋搗成餅狀。根據痞塊的大小,貼敷患處,可以將痞塊化為膿,從大便排出。

腹中患有痞積症。

治療方法

用水紅花或水紅花子用桑柴文武火煎煮成膏狀,根據痞塊的大小敷貼患處,同時用酒調服一匙膏藥。忌食腥葷油膩食物。

腹脅部位長了痞塊。

治療方法

將雄黃、白礬各一兩研磨成粉末,用麵糊調成膏狀敷貼患處,效果顯著。

2. 癥瘕門

一切癥瘕。,大麥拌硃砂喂雄雞,取其矢。澄清。熬膏。貼。

病發症者,欲得飲油。,用油一升。入香澤煎之,盛置病人頭邊,令氣入口鼻,勿與飲,疲極眠睡,發當從口出,急以石灰粉手捉取,抽盡。

痰凝氣滯,在皮裡膜外。,臭椿根皮內肉。打碎,煎膏。貼患處,塊即下行而消。

痞癖等與積聚相類,可參觀。

白話文:

各種癥瘕,可用大麥拌硃砂餵雄雞,取其糞便,澄清後熬成膏,貼敷患處。如果病發症,想喝油,可用一升油加入香澤煎煮,放置病人頭邊,讓香氣入口鼻,不要喝下,等病人疲憊睡著後,發物就會從口中出來,趕緊用石灰粉用手捉取,抽盡。痰凝氣滯,停留在皮裡膜外,可用臭椿根皮內肉打碎,煎成膏,貼敷患處,塊狀物就會下降消散。痞癖等與積聚類似,可參照處理。

3. 蟲門

寒症吐蛔。,花椒、烏梅肉。搗餅。擦胸口。

蟯蛔在胃中,漸漸羸人。,楝實。醇苦酒中浸再宿,用棉裹。納穀道中,頻易。

蟲蝕下部,肚盡腸穿。,長服蝦蟆青背者一枚,雞骨一分。燒為灰,和合。吹下部,令深入,效。

白話文:

以上三段文字描述了古代中醫治療蛔蟲病的三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針對的是寒症引起的吐蛔,用花椒和烏梅來驅寒止吐。

第二種方法針對的是蟯蛔寄生在胃中引起的消瘦,用楝實來驅蟲。

第三種方法針對的是蟲子侵蝕下腹部造成的腸穿肚爛,用蛤蟆和雞骨來治療。

請注意

以上治療方法僅供參考,不建議自行嘗試。任何疾病的治療都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4. 霍亂門

霍亂腹痛。,炮鹽一包,熨心腹,令氣透。又以一包,熨背。

攪腸痧痛,手足冷,身有紅點。,以燈草蘸油,點火,焠於點上。

霍亂危急時。,用鹽斤許。炒熱,包二包,更替熨肚,時即愈。

乾霍亂。,鹽湯一碗。入皂角末少許,調服,探吐,效。

霍亂,未得吐下。,用蒜搗敷足心。

霍亂轉筋而肢冷。,燒酒。摩搨患處,效。

霍亂轉筋,俗名吊腳痧,入腹即死。,急用糟,燒一大碗湯,入斑蝥末攪。乘熱熨四肢,數人用手連拍之,冷則易。至小便通,然後服藥,不然無及。

白話文:

【霍亂腹痛】:取一包炒鹽,敷在腹部和胸部,讓氣流通暢。再取一包,敷在背部。

【攪腸痧痛、手腳冷、身上有紅點】:用燈草蘸上油,點燃後,對著疼痛處灼燒。

【霍亂危急時】:取約一兩鹽,炒熱,包成兩個包,交替敷在肚子上,很快就能好轉。

【乾霍亂】:用一碗鹽水,加入少量皁角粉,調勻後服用,引發嘔吐,效果顯著。

【霍亂但未嘔吐或下瀉】:使用大蒜敷在腳心。

【霍亂轉筋且肢體寒冷】:用熱酒按摩疼痛處,效果佳。

【霍亂轉筋,俗稱吊腳痧,若進入腹部即有生命危險】:急用米糟煮成一大碗湯,加入斑蝥粉攪拌。趁熱敷在四肢,多人用手連拍,直到冷了就換一次。等小便排出後,再服用藥物,否則就來不及了。

干、濕霍亂,轉筋。,大蒜。搗,塗足心,愈。

又方:皂角末。吹豆許入鼻,取嚏。

霍亂轉筋,入腹無可奈何。,以酢煮青布。搽之,冷即易。

又方:小蒜、鹽各一兩。搗。敷臍中,灸七壯。

霍亂轉筋,欲死氣絕,腹有暖氣者。,鹽填臍中。灸七壯。

霍亂轉筋,身冷,心下微溫者。,硃砂(研)二兩,蠟三兩。和丸。著火籠中熏之,周圍厚覆,勿令煙泄,兼床下著火,令腹暖,當汗出而蘇。

白話文:

患上干濕霍亂,出現抽筋時,可以將大蒜搗碎塗抹在腳心,就能治癒。

另一個方法是用皂角末,吹入鼻中,使人打噴嚏。

如果霍亂引起的抽筋,藥物無法治癒,可以將醋煮青布,冷卻後擦拭患處,效果會比較好。

另外,將小蒜和鹽各一兩搗碎,敷在肚臍上,灸七壯。

若霍亂抽筋,病人快要斷氣,肚子有暖氣,可以用鹽填滿肚臍,灸七壯。

如果霍亂抽筋,身體冰冷,但胸口微溫,可以將硃砂研磨成粉,與蠟混合製成丸藥,放在火籠中熏,並用厚布包住,不要讓煙散出,同時在床下生火,讓肚子暖和起來,這樣就會出汗而恢復健康。

5. 痧氣門

番痧,狀如蚊咬,粒如㾦瘰。,看頭額及胸前兩邊,或腹上與肩膊處,照定紅點,以紙捻條,或粗燈草微蘸香油,點著焠之。

痧在膚里,發不出者。,用青錢或瓷碗口蘸香油,自上向下刮。若背脊、頸骨及胸前、脅肋、兩肘、臂、膝、腕以紅紫色靛方止。

又方:於兩臂彎、兩腿彎蘸溫水拍打,露出紫紅,然後以針刺出毒血。

攪腸痧。,載霍亂門。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古代中醫對“番痧”的診斷和治療方法。番痧是一種皮膚病,症狀類似蚊蟲叮咬,會出現紅點和疙瘩。

治療方法主要包括:

  • **熱敷法:**用香油浸泡紙捻或燈草,點燃後燙灼紅點,促進血液循環,驅散痧氣。
  • **刮痧法:**用青銅錢或瓷碗蘸香油,從上往下刮拭患處,幫助痧氣排出體外。
  • **針刺法:**用針刺破皮膚,排出毒血。

此外,還提到了一些其他治療方法,例如塗抹紅紫色靛方止痛等。

需要注意的是,這段文字僅供參考,不代表現代醫學的治療方法。

6. 腰門

腰挫氣。,硼砂。研極細。點眼睛四角。

閃腰。,木香一錢,麝香三分。共研細末。右痛吹入左鼻,左痛吹入右鼻,令病人手上下動之。

卒然腰痛。,大豆六升。水拌濕,炒熱,布裹熨之,冷則易。

蛇纏瘡。,糯米。嚼爛,和鹽敷。

又方:雄黃。研末。醋調塗,仍用酒調服。

又方:舊糞桶箍。煅,研。麻油調敷。

腰疽。,用糯米飯,乘熱入鹽塊、蔥管少許。杵爛如膏。貼患處,即消。

白話文:

  1. 腰挫傷時,使用硼砂研磨成極細粉末,點在眼週四角。

  2. 過度彎腰導致閃腰時,取木香一錢和麝香三分,共研磨成細末。若右側腰痛,將藥末吹入左鼻孔;若左側腰痛,則吹入右鼻孔,並讓病人輕微活動手部。

  3. 突發腰痛時,取大麥粒六升,與水混合後弄濕,炒至熱,再用布包裹敷於腰部,待冷後更換新的熱物。

  4. 皮膚被蛇咬傷時,取糯米,咀嚼後與鹽混合敷在傷口上。

又有一個方子:使用雄黃研磨成粉末,與醋調和塗抹,並用酒調和後服用。

又有一個方子:使用舊糞桶的箍,先煅燒,再研磨成粉,與麻油調和後敷在患處。

  1. 腰部長了腫瘤(腰疽)時,用熱糯米飯加入少量鹽塊和蔥管,攪拌成膏狀,貼在患處,能促其消散。

腰脊脹痛。,芥子末。酒調貼,效。

腰腳錐痛,牽引支腿。,貓屎。燒灰,唾津調塗。

腰腳冷痛。,草烏頭三個。去皮臍,為末。醋調貼。

男婦大小,腋、肋、臂、腿、腰間等處,忽如火熱,腫硬如石,痛不可忍,傴僂跼蹐。,急用糯米炊飯,少加食鹽、蔥管,搗、罨一二次,過宿即松,其渣務傾大水內。

白話文:

不論男女老少,腋窩、肋骨、手臂、腿部、腰部等地方,突然感到火熱,腫脹堅硬如同石頭,疼痛難忍,彎腰駝背,步履維艱。這時應該立即用糯米煮飯,加入少許食鹽和蔥管,搗成糊狀,敷在患處一到兩次,隔夜就會鬆軟。敷過的藥渣一定要倒入水中,不要亂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