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䱐溪秘傳簡驗方》~ 卷下 (22)
卷下 (22)
1. 癰疽門
癰瘍初起,焮赤腫痛。,花粉、赤豆等分。醋詞,圍之。
又方:木芙蓉花葉根皆可用。杵爛,乾者研末,蜜調。圍之,中間留頭,干則頻易。初起即消,已成即膿聚而潰。已潰者易斂生肌。或加赤豆末同圍,功更大。
癰疽、發背,初起未成者。,苧根。熟搗,敷,日夜數易。
腫毒初起。,醋或豬膽汁磨墨。厚塗。
又方:灶心土。搗蒜和,敷。
又方:搗大蒜。加麻油,厚敷,干則易。
又方:馬齒莧。搗敷。
又方:木芙蓉花或葉或皮。搗,敷。
初起敷腫拔毒。,金銀藤(大者,燒存性)、葉(焙乾為末)各三錢,大黃(焙為末)四錢。以水酒調,搽四圍。
毒生要害。,以雄黃(飛面)、蚯蚓屎。共研細。醋調。塗,漸漸逼近,毒即移過要害處。
又方:以藤黃、銀硃等分。醋和。敷毒之半圈,即移他處出毒。
癰腫。,豌豆。研末。塗。
又方:未成膿者。耳垢封之,即散。
癰疽未腫。,米酢和蚌蛤灰。塗,干即易。
一切癰瘍。,麥粉陳久者。炒焦,醋熬成膏。塗。
又方:浸胖大黃豆。研,塗。
又方:赤小豆。生,研,入苧根杵勻。雞子清調敷。
又方:蓴菜。搗,敷。未成即消,已成即毒散。
又方:赤小豆四十九粒。為末。和雞蛋白、野苧根,敷。
癰疽發背。,生地、與歸各一兩。麻油二兩,煎至枯黑,去滓,白蠟溶化,攪勻,貼。
無名腫毒。,小粉。銅鍋炒淡紅,勿使焦黃,隨攤地下,去火毒,收入瓶,勿泄氣。麻油調敷,已破者乾摻。
又方:鮮桑枝火熱向患處,熏。
又方:蔥白。和生蜜,搗爛,塗。此二物相反,勿入口。
又方:用生豆腐渣。於砂鍋內焙熱,看紅腫大小,量作餅子。貼之,冷即易,以愈為度。
又方:煙管中油。塗之,立散。
又方:野苧根搗汁。醇酒和服,渣敷,患處露,蓋被出汗,即出膿水而愈。雖發背、對口亦可治。
又方:大芋頭。生,杵爛。敷之。
又方:龍眼核。為末,水調,塗之。
一切奇瘍惡毒。,生肥皂。去子弦及筋,搗爛,入醋和,敷。
無名惡瘡,不識名者。,用死蜣螂。杵汁,塗。
多年惡瘡。,鉛粉、硃砂等分。為末。蜜和,塗。
又方:諸藥不效。馬齒莧。搗爛,敷。
瘡腫焮熱大痛。,以大黃末醋調,敷之。燥即易,驗。
癰瘍,不論已成未成。,牛皮膠。水漬軟,當頭開孔,貼之。未膿自消,已膿潰出。
癰成不潰。,雀屎堅硬者。酒調,塗之,即破。
疽毒深遠,膿難直取,或患人畏用刀針者。,膿熟時,以驢蹄皮(炒),蕎麥麵各一兩,草烏(去皮)四錢。共研勻,加食鹽五錢,水調和成薄餅,瓦上炙微黃,再研細,醋調,攤紙上。貼患處,膿即從毛孔出,或從塗藥旁另潰一孔而出。
白話文:
癰瘡剛開始發作,紅腫熱痛:
將花粉和赤豆磨成粉,等量混合,用醋調成糊狀,敷在患處周圍。
另一種方法:
可以用木芙蓉的花、葉、根,新鮮的搗爛,乾燥的磨成粉,用蜂蜜調成糊狀,敷在患處周圍,中間留出膿頭,藥乾了就更換。剛開始發作時可以消腫,已經形成膿包的會使膿聚積潰破,潰破後則有助於傷口收斂並長出新肉。也可以加入赤豆粉一起敷,效果更好。
癰疽、背瘡剛開始發作,還沒形成膿包:
用苧麻根搗爛,敷在患處,每天早晚更換數次。
腫毒剛開始發作:
用醋或豬膽汁磨墨,厚厚地塗在患處。
另一種方法:
用灶底的土,和大蒜一起搗爛,敷在患處。
另一種方法:
搗爛大蒜,加入麻油,厚厚地敷在患處,藥乾了就更換。
另一種方法:
搗爛馬齒莧,敷在患處。
另一種方法:
搗爛木芙蓉的花、葉或樹皮,敷在患處。
初期敷藥,消除腫脹、拔除毒素:
將金銀藤(粗大的,燒成炭存性)和葉子(烘乾磨成粉)各用三錢,大黃(烘烤過磨成粉)用四錢,用水酒調成糊狀,塗抹在患處周圍。
毒瘡長在要害部位:
將雄黃(飛過提煉的粉末)和蚯蚓屎一起磨成細粉,用醋調成糊狀,塗在患處,逐漸逼近要害部位,毒素就會轉移離開要害。
另一種方法:
用藤黃和銀硃等量混合,用醋調成糊狀,敷在毒瘡的一半周圍,就能將毒素引到其他地方排出。
癰腫:
將豌豆磨成粉,塗在患處。
另一種方法:
還沒化膿的,用耳垢封住患處,就會消散。
癰疽還沒腫起來:
用米醋調和蚌殼灰,塗在患處,藥乾了就更換。
各種癰瘡:
將陳久的麥粉炒焦,用醋熬成膏狀,塗在患處。
另一種方法:
將泡脹的大黃豆磨成泥,塗在患處。
另一種方法:
將生的赤小豆磨成粉,加入搗爛的苧麻根,用雞蛋清調成糊狀,敷在患處。
另一種方法:
搗爛蓴菜,敷在患處,還沒形成膿包的可以消散,已經形成膿包的可以散毒。
另一種方法:
將四十九粒赤小豆磨成粉,和雞蛋清、野苧麻根一起搗爛,敷在患處。
癰疽、背瘡:
用生地和當歸各一兩,麻油二兩,煎到焦黑,去除藥渣,加入融化的白蠟,攪拌均勻,貼在患處。
不明原因的腫毒:
將小粉(麵粉)在銅鍋裡炒到淡紅色,不要炒焦,馬上攤在地上,去除火毒,放入瓶中,不要洩氣。用麻油調成糊狀敷在患處,已經破潰的可以乾粉灑在患處。
另一種方法:
用新鮮的桑枝,燒熱後對著患處熏。
另一種方法:
將蔥白和生蜂蜜一起搗爛,塗在患處。這兩種東西相剋,不要入口。
另一種方法:
用生的豆腐渣,在砂鍋內烘熱,根據紅腫大小,製作成餅狀。貼在患處,冷了就更換,直到痊癒。
另一種方法:
用煙管中的油,塗在患處,立刻消散。
另一種方法:
將野苧麻根搗爛取汁,用醇酒調和後服用,藥渣敷在患處,患處露出,蓋被子發汗,就能排出膿水而痊癒。即使是背瘡、對口瘡也能治好。
另一種方法:
將大芋頭生的搗爛,敷在患處。
另一種方法:
將龍眼核磨成粉,用水調成糊狀,塗在患處。
各種奇特的惡毒瘡瘍:
將生的肥皂去籽、筋,搗爛,加入醋調和,敷在患處。
不明原因的惡瘡:
用死去的蜣螂搗爛取汁,塗在患處。
多年的惡瘡:
將鉛粉和硃砂等量混合磨成粉,用蜂蜜調成糊狀,塗在患處。
另一種方法:
各種藥物都無效時,用馬齒莧搗爛,敷在患處。
瘡腫發熱疼痛劇烈:
用大黃粉用醋調成糊狀,敷在患處,藥乾了就更換,很有效。
癰瘡,不論是否已經化膿:
將牛皮膠用水浸泡軟,在中間開個孔,貼在患處。還沒化膿的會消散,已經化膿的會潰破流出。
癰瘡形成但膿液出不來:
用麻雀的硬便便,用酒調成糊狀,塗在患處,很快就會潰破。
疽毒部位深遠,膿液難以直接取出,或者病人害怕用刀針:
膿液成熟時,用驢蹄皮(炒過的)、蕎麥粉各一兩,草烏(去皮)四錢,一起磨成粉,加入食鹽五錢,用水調和成薄餅,在瓦片上烤到微黃,再磨成細粉,用醋調成糊狀,攤在紙上,貼在患處,膿液就會從毛孔出來,或者從塗藥旁邊另外潰破一個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