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錦燧

《䱐溪秘傳簡驗方》~ 卷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

1. 臍門

氣臍,大如慄,虛腫而軟,痛。,竹瀝。頻塗。

小兒臍腫。,荊芥。煎湯洗。煨蔥貼之。須常留意,勿為尿濕。

小兒臍突囊腫。,大黃、牡蠣各五錢,朴硝二錢。研末。每一二錢,以田螺一枚,洗淨,浸一宿,取水調塗。

小兒多哭,以至臍突。,須設法使之不哭。外用赤小豆、淡豆豉、天南星、白蘞各一錢。為末。搗芭蕉自然汁調塗四圍,小便下,愈。

肚臍突出。,原斷臍帶,並艾葉。同燒灰。油胭脂調搽。

小兒臍濕。,發灰、棉灰皆可敷,須防受風。

又方:枯礬、龍骨。為末,麝香少許,拭臍,干敷之,避風。

小兒臍汁不幹。,車前子。炒焦,為細末。敷。

臍間出水。,附子二錢,甘遂錢半,蛇床子一錢,麝香五釐。各研細末,和勻。填臍中,外加膏藥封之。

腹如鐵石,臍出水,變作蟲行狀。,煎蒼朮湯。浴。

小兒臍未落時,腫痛水出。,故緋絹。燒灰,研細末,敷。

小兒臍爛。,哆羅呢、羽毛、緞嗶、吱絨、洗絨、□子,皆可燒灰,研末。厚糝,包好勿見風。如濕再糝。

小兒臍瘡。,黃柏,或龍骨末。敷。

又方:干蝦蟆灰。頻敷。

又方:胭脂、海螵蛸。研末。油調搽。

小兒臍帶有犯而落,舊根未斂,潰腫成瘡。,白龍骨、黃柏、枯礬。為末。敷。

臍風爛瘡。,紅綿、黃牛糞(同燒灰)、干胭脂各五分。濕則濕敷,干則清油調敷。

臍瘡久不瘥。,馬齒菜。燒,研。敷。

小兒臍瘡變癇。,黃連二錢半,鉛粉、龍骨(煅)各一錢。研細和勻。頻以少許敷臍中。

小兒臍爛成風。,杏仁。去皮,研。敷。

小兒撮口臍風,胎熱也。,蝸牛五枚。去殼,研汁。塗口。

小兒臍風撮口。,生地、生薑、蔥白、蘿蔔子、田螺肉。共搗爛。塗臍四圍一指厚,抱住,泄矢氣而愈。

又方:噤口者,用蜈蚣一條(酒炙),蠍梢四條,殭蠶七條,瞿麥五分。為末。以少許吹鼻,取嚏,啼哭者可治。

臍風將死。,搗蒜,安臍,以熱艾灸蒜上,至口中有蒜氣方止,仍以蒜汁滴鼻中。

又方:艾。燒灰。厚敷臍上,綢絹裹之。

白話文:

[臍門]

氣臘,大小如栗子,虛腫且軟,疼痛。,使用竹瀝頻繁塗抹。

小兒臍部腫脹。,用荊芥煎湯清洗,再用烤熱的大蔥貼於其上。需經常注意,避免被尿液弄濕。

小兒臍部囊腫。,取大黃、牡蠣各五錢,朴硝二錢,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一二錢,用一隻田螺清洗乾淨,浸泡一夜,取其水調和塗抹。

小兒常哭,導致臍部突出。,應想辦法讓他停止哭泣。外部治療可用赤小豆、淡豆豉、天南星、白蘞各一錢,研磨成粉末。再用搗碎的芭蕉自然汁調和塗抹四周,待小便排出後,症狀會好轉。

肚臍突出。,原本用來切斷臍帶的工具,加上艾葉,一同燒成灰。再用油胭脂調和塗抹。

小兒臍部濕潤。,髮灰、棉灰都可直接敷在上面,但需防風。

另一方法:枯礬、龍骨研磨成粉末,加入少量麝香,先擦拭臍部,再乾敷,避免接觸風。

小兒臍部滲液不止。,車前子炒焦後,研磨成細粉末,直接敷在臍部。

臍部流出水液。,取附子二錢,甘遂錢半,蛇牀子一錢,麝香五釐,各自研磨成細粉末,混合均勻。填入臍部,外面再加上膏藥封住。

腹部堅硬如鐵石,臍部出水,形狀像蟲在爬行。,煎煮蒼朮湯,全身沐浴。

小兒臍帶未脫落時,臍部腫痛且有水液流出。,舊紅色絹布燒成灰,研磨成細粉末,敷在臍部。

小兒臍部腐爛。,哆羅呢、羽毛、緞嗶、吱絨、洗絨、□子等物,都可燒成灰,研磨成粉末。厚厚地撒在臍部,包紮好,避免接觸風。若臍部仍濕,需再次撒粉末。

小兒臍部瘡口。,黃柏或龍骨粉末,直接敷在瘡口。

另一方法:乾燥的蝦蟆灰,頻繁地敷在瘡口。

另一方法:胭脂、海螵蛸研磨成粉末,用油調和塗抹。

小兒臍帶脫落後,舊根未收斂,潰爛成瘡。,白龍骨、黃柏、枯礬研磨成粉末,敷在瘡口。

臍部風爛瘡口。,紅棉、黃牛糞(一同燒成灰)、乾燥胭脂各五分,濕時濕敷,乾時用清油調和敷上。

臍瘡久久不愈。,馬齒菜燒成灰,研磨後敷在瘡口。

小兒臍瘡轉變為癇病。,黃連二錢半,鉛粉、煅龍骨各一錢,研磨細緻混合均勻,頻繁地敷在臍部。

小兒臍部腐爛,形成風病。,杏仁去皮後研磨,敷在臍部。

小兒撮口臍風,是胎熱所導致。,蝸牛五枚去殼,研磨成汁,塗在口中。

小兒臍風撮口。,生地、生薑、蔥白、蘿蔔子、田螺肉,一起搗碎,塗在臍部四周厚度約一指,緊緊抱住,待排出矢氣後症狀會好轉。

另一方法:對於閉口不語的,用一條蜈蚣(酒炙),蠍梢四條,殭蠶七條,瞿麥五分,研磨成粉末。用少量粉末吹入鼻中,讓嬰兒打噴嚏,啼哭的可以治療。

臍風病情危急。,大蒜搗碎,放置臍部,用熱艾灸在大蒜上,直到口中出現大蒜味才停止,同時用蒜汁滴入鼻中。

另一方法:艾草燒成灰,厚厚地敷在臍部,用織物包裹住。

2. 腫脹門

腫毒初起。,麻油煎蔥黑色,趁熱通手塗,井內服一二斤。

諸腫毒。,山藥。搗爛,塗。

遍身黃腫。,掘新鮮百部根,洗,搗,罨臍上,以糯米飯半升,拌水酒半合,揉軟,蓋在藥上,以帛包住。一二日後,口作酒氣自愈。

積聚腫滿。,白馬屎。同蒜搗膏。敷患處,效。

風濕腫痛。,生芥子末。調熱酒或熱醋,包患處。

手足心腫,乃風也。,椒、鹽末等分。酢和,敷之。

陰囊腫痛。,用連根蔥白頭二十一根(不必水洗),川椒一兩,麥芽(炒)一兩,地膚子一兩。共煎湯。淋洗,日三度。

水腫尿少。,醋炒針砂,入豬脂、生地龍各三錢,甘遂末一錢,蔥汁和,敷臍中約一寸厚,尿多為度。

又方:商陸,入麝香三分。貼臍,小便利則腫自消。

水氣腫滿。,大蒜、田螺、車前子等分。熬膏,攤貼臍中。效。

水腫自足起。,削楠木、桐木。煮汁,漬足,並飲少許。

水腫從足起,入腹則殺人。,赤小豆一斗。煮極爛,取汁五升,溫漬足、膝。若已入腹,但食小豆,勿雜食。

水臌腫胖。,輕粉二錢,巴豆四錢,(去油),生硫黃一錢。研末,做成餅。以新棉一片鋪臍上,次以藥餅當臍按之,外以帛縛之,自然瀉下,候五六次,去餅,以溫粥補之,效。愈後忌涼水。

水腫氣腫。,大麥拌硃砂喂雄雞,取其矢,澄清,熬膏。貼。

臌腫。,蓋草,稻草。煎湯洗。

一切臌脹,肚飽發虛。,大田螺一個,雄黃一錢,甘遂末一錢,麝香一分。藥末、螺搗如泥。以麝香置臍上,以物覆之,束好,小便大通去之。

白話文:

【腫脹門】

  • 初期腫毒,應使用麻油煎蔥至黑色,趁熱用手塗抹於患處,並喝下一到兩斤的井水。

  • 對於各種腫毒,可以採用山藥,將其搗爛後塗抹於患處。

  • 全身黃腫的情況,挖取新鮮的百部根,清洗後搗碎,敷在肚臍上方,再將半升的糯米飯和半杯的水酒混合揉軟,蓋在藥材上,用布包裹住。一兩天後,口中有酒氣即表示病情已經痊癒。

  • 積聚腫脹,可用白馬的糞便與大蒜一起搗成膏狀,敷於患處,效果顯著。

  • 風濕引起的腫痛,可使用生芥子末,調和熱酒或熱醋,包覆在患處。

  • 手腳心腫脹,由風邪引起,花椒和鹽末等量,用醋和勻,敷於患處。

  • 陰囊腫痛,可使用帶根的蔥白頭21根(無需清洗)、川椒一兩、炒過的麥芽一兩、地膚子一兩,共同煎湯淋洗,每日三次。

  • 水腫且尿量減少,可將醋炒的針砂、豬脂、生地龍各三錢,甘遂末一錢,以蔥汁和勻,敷於肚臍中約一寸厚,尿量增加即可。

  • 另一方,使用商陸加入三分麝香,貼於肚臍,小便順利腫脹就會自行消除。

  • 水氣腫滿,大蒜、田螺、車前子等量,熬製成膏,敷貼在肚臍上,有療效。

  • 從腳開始的水腫,削楠木、桐木煮汁,浸泡腳部,同時喝少量的汁液。

  • 若水腫從腳開始,一旦進入腹部則會致命,應使用一斗的紅小豆,煮至極為熟爛,取出五升的湯汁,溫熱浸泡腳、膝。如果已經進入腹部,只需食用紅小豆,避免吃其他食物。

  • 水臌腫胖,使用輕粉二錢,巴豆四錢(去除油脂),生硫磺一錢,研磨成末,做成餅狀。先在肚臘上鋪一層新的棉花,然後將藥餅放置在肚臍上按壓,外層用布綁緊,自然會產生瀉下反應,待瀉下五六次後,移除藥餅,以溫熱的粥補充能量,療效顯著。痊癒後避免飲用冷水。

  • 氣腫和水腫,大麥拌硃砂餵養公雞,取得其排泄物,澄清後熬成膏狀,敷貼在患處。

  • 臉腫,使用蓋草和稻草煎湯洗滌。

  • 各種臌脹和肚子飽脹虛弱,選取一個大田螺,雄黃一錢,甘遂末一錢,麝香一分,將藥末和田螺一起搗成泥狀。將麝香放在肚臍上,覆蓋物體並綁好,小便暢通後即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