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䱐溪秘傳簡驗方》~ 卷上 (1)
卷上 (1)
1. 背門
發背初起。,雞內金不落水者。陰乾,用時溫水潤開。貼之,隨干隨潤,以愈為度。
又方:牡蠣粉灰。以雞子白和,塗瘡四圍,頻上。
又:雞肫皮。浸軟,貼。
發背,腫毒未成者。,活蟾一個。系放瘡上半日,蟾必昏
憒,置水中,再易一個,如前法;重者破開,連肚乘熱合瘡上。
發背初起,紅色者。,用稠泥圍瘡外成圈,中間放水下螞蝗數條,待蝗吸毒血,一日三易。
癰疽、發背,初起未成者。,苧根。熟搗,敷上,日夜數易,瘥。
發背。,芙蓉花及葉。並曬乾,為末。酢調敷。白蓮尤佳。
又方:紫荊皮。為末。酒調,箍住即撮小不開。
癰疽、發背及乳瘡。,半夏末。雞子白調塗。
虛火背瘡,背內熱如火炙。,附子末。津調,塗湧泉穴。
發背、癰癤。,糞坑底泥。陰乾,為末,新水調敷。
癰腫、發背。,酢磨濃墨。塗四圍,中以豬膽汁塗,干又上。
發背諸腫毒。,豬脂。切片,冷水浸,貼。熱即易,散盡為度。
發背欲死。,伏龍肝末。酒調厚敷,干即易。
又:冬瓜。截頭,合瘡上,瓜爛截去,再合。
發背欲死及一切腫毒、赤遊風疹、風熱頭痛。,芭蕉根。搗爛,塗。
癰疽、發背,大如盤,臭腐不可近。,桐葉。酢蒸。貼,效。
發背已潰。,雞肫黃皮。同綿絮焙末。搽。
背瘡潰爛。,黃黑牛屎多年者。曬乾,為末,入百草霜研勻。細摻。
背疽,已潰如碗,視五臟僅膈膜。,大鯽魚一枚。去腸贓,以羯羊糞入其中,烘,焙焦黑極燥,為細末。乾摻,須候膿少時用。
背瘡肉長疾,皮不及裹,見風成僵。,寒水石。燒,研為細末。敷。再用銅綠細末上之。
白話文:
【背門】
-
背部膿腫剛開始發作,如果雞的胃壁(雞內金)無法沉在水裡,應在陰涼處自然乾燥,使用時用溫水使其濕潤,然後貼於患處,隨時保持濕潤直到病情好轉。
-
另一方法是使用牡蠣粉灰,與雞蛋清混合後塗抹於傷口周圍,頻繁更換。
-
還可以使用雞胗皮,先浸泡至柔軟後,貼於患處。
-
如果背部膿腫尚未形成,可將一隻活的蟾蜍綁在患處半天,蟾蜍會顯得昏沉,再放入水中,再換一隻,依照同樣的方法;若病情嚴重,可剖開蟾蜍,將其肚子熱熱地覆蓋在患處。
-
初期背部膿腫,皮膚呈現紅色,可用稠泥在傷口外圍成圈,圈中放置數條水螞蝗,待螞蝗吸食毒血,一天需更換三次。
-
初期癰疽或背部膿腫,可將薴根熟搗後敷於患處,日夜多次更換,直到痊癒。
-
背部膿腫,可使用芙蓉花和葉子,曬乾後磨成粉末,用醋調和敷於患處,使用白蓮效果更佳。
-
背部癰疽或乳癌,可用半夏粉末,與雞蛋清混合後塗抹於患處。
-
虛火引起的背部瘡瘍,背部內部感覺像被火燒一樣,可用附子粉末,與唾液調和,塗抹於湧泉穴。
-
背部膿腫或癰癤,可取自糞坑底部的泥,陰乾後磨成粉末,用水調和敷於患處。
-
膿腫或背部膿腫,可用醋研磨濃墨,塗抹於患處周圍,中心部位則用豬膽汁塗抹,乾了再塗。
-
背部膿腫,快要死亡的情況,可用伏龍肝粉末,與酒調和厚敷於患處,乾了就更換。
-
冬瓜,切開後合在瘡上,待瓜肉腐爛後再切去,再換新的。
-
背部膿腫,快要死亡或各種腫毒、紅色遊走性風疹、風熱引起的頭痛,可用芭蕉根搗爛後塗抹於患處。
-
大型的癰疽或背部膿腫,大如盤子,且臭味濃烈無法靠近,可用桐葉,用醋蒸煮後敷於患處,效果良好。
-
背部膿腫已經破裂,可用雞胗的黃色內膜,與棉絮一起烘焙成粉末,擦拭於患處。
-
背部瘡瘍已經潰爛,可用多年的黃黑色牛糞,曬乾後磨成粉末,加入百草霜研磨均勻,細細撒在患處。
-
背部瘍疽,已經破裂,大小如碗,能看到五臟六腑,僅剩下膈膜,可用一條大鯽魚,去掉腸胃等內臟,填入公羊的糞便,烘烤至極端乾燥,磨成細末,乾燥時撒在患處。
-
背部瘡瘍,肉生長過快,皮膚來不及包裹,遇風會變硬,可用寒水石,燒制後磨成細末,敷於患處,再撒上銅綠粉末。
2. 肘腋門
腋氣,即狐臭。,生薑汁。頻塗。
又方:龍眼核六枚,胡椒十四粒。研勻。頻擦。
患腋臭者,耳內皆有油濕。,大田螺一個。養水中,候靨開,以巴豆肉一粒,針挑放螺內,仰頓,盞內化水。搽腋下。
又方:密陀僧四兩,白礬(枯過)二兩,輕粉三錢。共為細末。擦一月。
又方:裹鐵落。熨腋下,療狐臭,驗。
又:自己小便。乘熱久洗。
又方:大田螺一個。入麝香三分在內,埋露地,七七日取出,將患處洗拭,以墨塗上,再洗,看有墨處,是患竅。以螺汁點之。
又方:雞子兩枚。煮熟,去殼,熱夾,待冷棄路旁,勿顧。
又方:漿水洗淨,油調密陀僧塗。或用熱蒸餅一個,切開,密陀僧摻末,夾之。
又方:礬石。絹袋盛之。常粉腋下。
⿰羊昷羝,腋氣也,俗曰肋腥臭。,用大田螺一個,巴豆仁一粒,膽礬豆大一粒,麝香少許。先將螺養,吐去泥土,靨藥於內,用線拴住,放瓷碗內,次日化成水。凡用須五更時,將藥水以手自抹其腋下,不住手抹藥,直待腹中欲瀉,卻住手。揀深遠無人到處空地內,出大便,黑糞極臭,是其驗也,以土蓋之,勿令人知。如不盡,再抹之,又去大便。次用枯礬一兩,蛤粉五錢,樟腦一錢。研細。擦之,以去病根。
又方:精豬肉兩大片。以甘遂末一兩拌之,五更時挾腋下。至天明,以生甘草一兩,煎湯飲之,良久瀉出穢物,須棄野地中,恐氣傳人也,五次即愈。虛弱者間日為之。
腋癰。,池塘爛泥一杯,桐油三杯。和勻,以鵝翎頻掃塗,勿令乾。
又方:糯米飯。乘熱入鹽塊、蔥管少許,極爛如膏。貼患處,即消。
腋下瘤癭。,長柄苦壺。燒,研末。搽,以消為度。
白話文:
【肘腋門】內容如下:
腋氣,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狐臭。使用生薑汁,頻繁地塗抹在腋下。
另一個方法是:取六顆龍眼核,加上十四粒胡椒,研磨均勻後,頻繁地擦拭腋下。
對於患有腋臭的人來說,他們的耳朵裡通常會有油性的分泌物。可以取一個大田螺,放在水中養著,等到田螺殼打開後,將一粒巴豆肉用針挑起放入螺內,然後倒置田螺,等它融化在碗中後,將此液體塗抹在腋下。
另一個方法是:取四兩的密陀僧,二兩的白礬(需經過枯萎處理),以及三錢的輕粉,一起研磨成細末,持續擦抹一個月。
還有一種方法是:用鐵片包裹住,熨燙腋下,能治療狐臭,效果顯著。
另一個方法是:利用自己的尿液,趁熱長時間清洗腋下。
另一個方法是:取一個大田螺,在裡面放入三分的麝香,埋在露天的地方,七七四十九天後取出,將患處洗拭乾淨,然後塗上墨汁,再洗掉,看看有墨汁的地方,就是患處,再用螺汁點在上面。
另一個方法是:取兩個雞蛋,煮熟後去掉殼,趁熱夾住,等到冷了後拋在路邊,不要回頭看。
另一個方法是:用漿水清洗乾淨,然後用油調合密陀僧塗抹。或者用一個熱蒸餅,切開後,摻入密陀僧粉末,夾在腋下。
另一個方法是:用礬石,裝在絹袋中,經常撒在腋下。
羊溫羝,也就是腋氣,俗稱為肋下腥臭。可以取一個大田螺,一粒巴豆仁,一粒膽礬(大小如豆),少許麝香。先將田螺養在水中,吐去泥土,然後將藥物放入螺殼內,用線拴住,放入瓷碗中,第二天會化成水。使用時應在清晨五點左右,將藥水用手塗抹在腋下,不停地塗抹,直到感到肚子想拉肚子,才停止。選擇一個遠離人羣,沒有人會到的空地,排泄大便,會看到黑色且極其臭味的大便,這是治療有效的證明,用土覆蓋,不要讓人知道。如果一次沒有效果,可再塗抹,再排泄大便。然後使用一兩的枯礬,五錢的蛤粉,一錢的樟腦,研磨細末,擦抹腋下,以去除病根。
另一個方法是:取兩大片的精豬肉,拌入一兩的甘遂末,在清晨五點左右夾在腋下。到天亮時,喝下一兩的生甘草煎的湯,不久後會排出髒物,必須拋棄在野外,避免氣味傳染給他人,五次後就會痊癒。體虛的人可以隔一天進行一次。
腋癰的治療方法是:取一杯池塘中的爛泥,加上三杯桐油,混合均勻,用鵝毛刷頻繁地塗抹,不能讓其乾燥。
另一個方法是:趁熱取一些糯米飯,加入少許的鹽塊和蔥管,攪拌成像膏狀,貼在患處,即可消除。
腋下瘤癭的治療方法是:取長柄苦壺,燒後研磨成粉末,塗抹在患處,直到腫塊消失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