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菉竹堂集驗方》~ 卷五 (4)
卷五 (4)
1. 腫毒門
以上藥共作一劑,用無灰好酒三茶盞入瓦罐內,煎四、五滾取出,濾去渣,溫服。藥湯以盡為度。瘡在腰上,食後服;瘡在腰下,空心服。能飲酒者,服藥酒後再飲三、兩杯無藥的清酒尤妙,最行藥勢。
蠟礬丸,凡癰疽已成,即服此藥,護心止痛。
黃蠟、白礬,以鐵勺盛蠟,置灰火上熬化,生布濾過,冷稱一兩,下勺再熬化,入細礬末一兩攪勻,取出為丸,如綠豆大。食遠,百沸湯下八丸十丸,服三日止,每日一次。
忍冬丸
金銀花,開時摘取花數斤,曬乾聽用。臨時,將曬乾花一斤同粉草二兩,共為細末,無灰酒打麵糊為丸,酒下八丸十丸,不拘時服,每日服三次。
如閒常無事,摘取金銀花四斤,稱。濕水洗淨,入石臼中柞爛,置大瓦罐內,入井花水三碗、無灰酒三碗,調調煎十餘沸,藥性出取下,生布濾去渣,汁入罐,再熬成膏滴水不散。又將一斤焙乾,用粉草二兩共為細末,取膏摻入末內,以酒打麵糊和入石臼中杵一、二百下,丸如綠豆大。食遠,酒下八、九十丸,此藥得酒者白沸湯下。
凡入將發癰疽惡毒,半年前或一年前必常常自覺口乾,或作渴思飲茶並水或食已即飢,名為中消。倘有此症後發背,必難治療,急須每日服忍冬丸。不次如是加念久服,可免發背,縱不免必可治療;凡人未發背時不作渴,正發背時亦不甚渴及發背得痊後,慎勿自謂無恙,仍須服忍冬丸,每日夜各一次。服至百日後,覺自身飢飽如常,津液不渴方止。
豬蹄湯
用肥牙豬後蹄一隻,自蹄尖以上約二斤半重,不用鹽,井花水入大瓦罐偎爛,其肉取出著鹽少許,與病者下飯。其湯吹去罐口上油,或用皮紙打去油,以鵝翎蘸湯洗患處,不住手蘸洗令瘡知腥氣易潰。洗畢。以抿子塗麥飯石膏。但有紅暈處盡塗,無紅暈處勿塗。
麥飯石
白麥飯石(二兩),白蘞(二兩),鹿角灰(四兩)
白麥飯石以一斤為率,大鐵瓢盛石,瓢上下以武火煅石令紅,將大鐵鉗夾瓢出火,置地上。用經年米醋半茶盞淬之,復鉗瓢入火。如是煅淬,滿十二次去其石之燥烈性也。煅後,加清水洗極淨入鐵鍋內,焙乾入石臼中,用石杵搗碎,極細。仍以細絹羅數次,再用薄皮紙羅過如眼藥一般方取聽用。
自蘞俗名隔山鍬,此藥處處有之,在土一、二尺,其形似雞卵,連珠而生,或長如懷慶山藥者亦是。採來以一斤為率洗淨,刮去皮,刀切薄片,曬乾杵為極細末聽用。
鹿角用帶頂骨,不用自解者,須一、二年內新殺角。陳久者則骨中髓枯不能奏效。用鋸鋸作三寸一筒,十字劈開作四塊,取東流水一擔浸三日,一日換水一次,二日後取出,鐵瓢盛角,下用炭火每次煅四、五片,人多恐鉗不及燒過性也。須看角煙將盡急鉗入瓦罐內,布包黃糍粑一團,急急封固罐口,以存其性,俟冷定取出,人石臼中,將石杵杵細羅過聽用。
白話文:
腫毒門
以上藥材一起煎煮一劑,用無灰好酒三茶杯的量放入瓦罐中,煎煮四五沸後取出,過濾掉藥渣,趁溫服下。藥湯要喝完。瘡瘍長在腰部以上,飯後服用;瘡瘍長在腰部以下,空腹服用。能喝酒的人,服用藥酒後再喝三兩杯無藥的清酒效果更好,藥效發揮得更迅速。
蠟礬丸:凡是癰疽已經形成的,就服用此藥,保護心臟,止痛。
將黃蠟、白礬以鐵勺盛裝,將蠟放在灰燼的火上熬化,用生布過濾,冷卻後稱取一兩,再放回勺中熬化,加入研磨成細末的白礬一兩,攪拌均勻,取出做成丸藥,大小如綠豆。飯後,用滾燙的開水送服八到十丸,服用三日即可,每日一次。
忍冬丸:
金銀花,在花朵盛開時採摘,採集數斤,曬乾備用。需要使用時,取曬乾的金銀花一斤,與粉草二兩,一起研磨成細末,用無灰酒調成糊狀做成丸藥,用酒送服八到十丸,不拘時間服用,每日服用三次。
如果平時沒有事情,可以採摘金銀花四斤,清洗乾淨,放入石臼中搗爛,放入大瓦罐中,加入井水三碗、無灰酒三碗,攪拌均勻,煎煮十幾沸,藥性煎出來後取出,用生布過濾掉藥渣,將藥汁倒入罐中,再次熬製成膏狀,滴水不散。再將一斤金銀花曬乾,與粉草二兩研磨成細末,將熬好的膏狀藥物與藥末混合,用酒調成糊狀,放入石臼中搗杵一百到二百下,做成如綠豆大小的丸藥。飯後,用酒送服八九十丸,此藥若用酒送服,則可用滾燙的開水送服。
凡是將要發作癰疽惡毒的,在半年前或一年前,經常會感覺口乾,或感到口渴想喝茶或水,或者吃完飯就餓,這叫做中消。如果出現這種症狀後再發背瘡,就難以治療,必須每天服用忍冬丸。如果不這樣做,長期服用,可以避免發背瘡,即使避免不了,也能治療;凡是未發背瘡時不口渴,正在發背瘡時也不很口渴,或者背瘡痊癒後,不要自認為沒有事了,仍然要服用忍冬丸,每日早晚各一次。服用到一百天后,感覺飢餓飽腹感恢復正常,津液不渴才能停止。
豬蹄湯:
用肥豬後蹄一隻,從蹄尖往上約二斤半重,不用加鹽,用井水放入大瓦罐中煨爛,將豬肉取出,加少許鹽,讓病人下飯吃。將湯中的油去掉,可以用紙巾擦去油脂,用鵝毛蘸取湯汁清洗患處,不停地蘸洗,使瘡瘍聞到腥味,容易潰爛。洗完後,用棉籤塗抹麥飯石膏。凡是有紅暈的地方都塗抹,沒有紅暈的地方不要塗抹。
麥飯石:
白麥飯石(二兩),白蘞(二兩),鹿角灰(四兩)
以白麥飯石一斤為例,用大鐵勺盛放麥飯石,用旺火煅燒麥飯石使其變紅,用大鐵鉗夾住鐵勺將其從火中取出,放在地上。用陳年米醋半茶杯的量澆在上面,再用鉗子夾住鐵勺放入火中煅燒。這樣反覆煅燒和澆醋十二次,去除麥飯石的燥烈性。煅燒後,用清水洗淨,放入鐵鍋中焙乾,放入石臼中,用石杵搗碎,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再用細絹篩幾次,再用薄紙過篩,像眼藥一樣細才能使用。
白蘞,俗名隔山撬,這種藥到處都有,長在地下約一兩尺深,形狀像雞蛋,連珠而生,或者像懷慶山藥一樣長長的也是。採摘後,以一斤為例,清洗乾淨,刮去外皮,切成薄片,曬乾,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備用。
鹿角要用帶有頂骨的,不要用自行脫落的,必須是一到兩年內新殺的鹿角。陳舊的鹿角骨髓已枯竭,不能起作用。用鋸子鋸成三寸長的一段,十字形劈開成四塊,用東流水一擔浸泡三天,每天換水一次,第二天取出,用鐵勺盛放鹿角,用炭火每次煅燒四五片,人多怕夾不過去,燒過頭了。要注意觀察鹿角冒煙將盡時,迅速用鐵鉗夾入瓦罐內,用布包裹一團黃糯米飯團,迅速封好罐口,以保存藥性,待冷卻後取出,放入石臼中,用石杵搗碎,過篩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