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遵

《洪氏集驗方》~ 卷第二(癰疽)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癰疽) (2)

1. 化毒排膿內補散

以川中來者為上,今多用撫芎。大塊者淨洗,切焙),防風(溫,無毒。治心腹痛,四肢拘急,經脈虛羸。主骨節風,男子一切勞劣;補中益神,通利五臟關脈,五勞七傷,羸損盜汗,心煩體重。能安神定志,勻氣脈。擇新香者,淨洗,切焙),厚朴(大溫,無毒。主中風寒熱,血痹死肌,溫中下氣。

去留熱,止煩滿,厚腸胃,去結水,破宿血,消化水穀,止五臟一切氣痛。宜用梓州來者,肉厚而色紫,掐之油出;去粗皮,切,薑汁窨一宿,爁熟,焙燥,切。勿用杜、樸),桔梗(微溫,有小毒;主胸脅痛如刀刺,腹滿腸鳴,利五臟,補血氣,除寒熱,破血消積,止心腹脹痛。補五勞,養氣除邪,又養血排膿,補內漏,療胸中寒。

肺脈數,咽噪不渴,時時出濁唾腥臭,吐膿如粳米粥,是肺癰。治之用桔梗甘草各二兩,水三升,煮取一升,分再服,朝暮吐膿血即瘥。今所在有之,以有心、味苦者為真。無心、味甘者薺苨也,主解藥毒,恐於眾藥不利,切勿誤用。洗淨去頭尾,薄切焙燥),白芷(溫,無毒。

破宿血,長新血。治乳癰瘰癧,腸風痔瘻,排膿止痛生肌),桂(大熱,有小毒,一曰:溫,無毒。為諸藥先聘,主溫中,利肝肺氣。去心腹寒熱,補五勞七傷,通九竅,利關節,破痃癖癥瘕,消瘀血,續筋骨,生肌肉。筒厚者,宜入治臟及下部藥;輕薄者,宜入治頭目發散藥。

今宜用卷薄者。古法帶皮桂,每兩止取二錢半,合用一兩者,當買四兩。候眾藥罷,別碾方入),甘草(平,無毒。主臟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解毒,溫中下氣,倍力。生用)

上十味,選藥貴精,皆取淨,曬焙極燥方秤。人參、當歸、黃耆各二兩,余各一兩。除桂外,一處為細末,入桂,令勻。每服自三錢,加至五六錢,熱酒調下,日夜各數服,以多為妙。服至瘡口合,更服為佳。所以補前損,杜後患也。不飲酒人,濃煎木香湯下,然不若酒力之勝也。或飲酒不多,能勉強間用酒調,並以木香湯解酒,功效當不減於酒也。

白話文:

化毒排膿內補散方劑說明:

此方以川產的防風為最佳,現多用撫芎代替。大塊的防風需清洗乾淨,切片後烘乾。防風性溫,無毒,能治療心腹疼痛、四肢拘緊、經脈虛弱等症狀。主治骨節風痛及男性勞損諸疾;能補益中氣,益精養神,通利五臟經脈,治療五勞七傷、體虛盜汗、心煩體重等症。此外,還能安神定志,調和氣血。需選擇新鮮且香氣濃郁的防風,清洗乾淨,切片後烘乾。

厚朴性大溫,無毒,主治中風寒熱、血脈痹阻、肌肉壞死等症,能溫中降氣,去除邪熱,止煩悶,強健腸胃,去除積水,破除陳舊血塊,促進消化,治療五臟各種疼痛。宜選用梓州所產的厚朴,其肉厚色紫,用手掐能擠出油來;去除粗皮,切片,用薑汁浸泡一夜,煮熟後烘乾,再切片。切勿使用杜仲或其他劣質厚朴。

桔梗性微溫,略有毒性,主治胸脅疼痛如刀刺般劇烈、腹部脹滿腸鳴、能通利五臟、補益血氣、去除寒熱、破除血瘀積聚、止痛。能治療五勞七傷,養氣除邪,並能養血排膿,治療內漏,治療胸中寒邪。肺經脈數,咽喉腫痛而不渴,時常吐出濁液且腥臭,吐膿似米粥,這是肺癰的症狀。治療肺癰可用桔梗、甘草各二兩,水三升,煎煮至一升,分二次服用,朝暮服用,吐出膿血即愈。現今各地都有桔梗,以帶心、味苦者為真品。不帶心、味甘者是薺苨,有解毒作用,但可能會與其他藥物相沖,切勿誤用。需清洗乾淨,去掉頭尾,薄切後烘乾。

白芷性溫,無毒,能破除陳舊血塊,促進新血生成。主治乳癰、瘰癧、腸風、痔瘻等症,具有排膿止痛、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桂枝性大熱,略有毒性,也有人認為性溫,無毒。它能先引導其他藥物的作用,主治溫中,利肝肺氣。能去除心腹寒熱,治療五勞七傷,通達九竅,利關節,破除癥瘕,消散瘀血,修復筋骨,生長肌肉。桂枝中,筒身厚的適合治療臟腑及下焦的病症;筒身輕薄的適合治療頭面部的疾病。本方宜用筒身輕薄的桂枝。古法用帶皮桂枝,每兩只取二錢半,如需用一兩,需購買四兩。待其他藥物處理完畢後,再單獨研磨桂枝,與其他藥粉混合均勻。

甘草性平,無毒,主治臟腑寒熱及邪氣,能強健筋骨,使肌肉豐滿,解毒,溫中降氣,並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需生用。

以上十味藥材,選藥需精挑細選,藥材都需清洗乾淨,曬乾烘烤至極度乾燥後再稱量。人參、當歸、黃耆各二兩,其餘各一兩。除了桂枝外,其他藥材研磨成細末,再加入桂枝粉,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三錢到五六錢不等,用熱酒調服,日夜服用數次,藥量越多越好。直至瘡口癒合後,繼續服用一段時間,以鞏固療效,預防後患。不喝酒的人,可用濃煎的木香湯送服,但療效不如酒。如果只能少量飲酒,可以勉強用酒調服,再用木香湯解酒,其療效與用酒調服相差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