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氏集驗方》~ 卷第五 (4)
卷第五 (4)
1. 木香分氣丸
治小兒脾胃虛弱,飲食過傷,積滯內停,或多吐逆,胸膈不快,面黃腹急,下利無度。
白話文:
治療小兒脾胃功能虛弱,因飲食過量而導致食物積滯在體內,或是經常嘔吐,胸部和上腹部感到不舒適,面色發黃,腹部脹痛,且有頻繁的腹瀉。
香附子(水浸一宿,搗去黑皮,令淨,飯上蒸過一次,焙乾秤,二兩),南木香(一錢,麵裹,煨),縮砂(一分,去殼),甘草(半兩,炙),京三稜(半兩,濕紙裹,煨,乘熟切,焙),薑黃(半兩,米泔水浸一宿,切,焙)
白話文:
香附子(浸泡一晚上,去除黑皮,清洗乾淨,在米飯上蒸一次,烘乾稱重,二兩),南木香(一錢,用麵粉包裹,煨),縮砂仁(一分,去除外殼),甘草(半兩,炙烤),京三稜(半兩,用濕紙包裹,煨至熟,切片,烘乾),薑黃(半兩,用米泔水浸泡一晚上,切片,烘乾)。
上為末,用白麵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二十丸,飯飲吞下,溫熟水亦得,食後服。
白話文:
把上邊的(藥材)弄成粉末,用麵糊做成丸子,就像黍米那麼大。每次服用二十丸,用飯或水吞服也可以,飯後服用。
2. 助胃膏
助小兒胃氣,思食止渴,常服甚妙。(饒州張採助教傳。)
人參,白朮,甘草,茴香(各半兩),乾山藥(一兩),檀香(一錢),烏梅肉(半兩),白豆蔻仁(半兩),縮砂仁(半兩),乾木瓜(一兩)
白話文:
-
人參:半兩
-
白朮:半兩
-
甘草:半兩
-
茴香:半兩
-
乾山藥:一兩
-
檀香:一錢
-
烏梅肉:半兩
-
白豆蔻仁:半兩
-
縮砂仁:半兩
-
乾木瓜: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膏。空心,如皂子大,每服一丸,嚼服,或溫水吞下。治小兒麻豆瘡子,已出太盛,發潰,膿水黏衣著席,不能轉動,疼痛,濕爛,敷之便乾,更不成瘢痕方。
白話文:
將藥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蜜調成藥膏。空腹時,取一丸藥,比皁角稍大一些,嚼服或用溫水送服。用於治療小兒麻豆瘡,已經大量爆發,開始潰爛,膿水粘滿衣物被褥,不能轉動,疼痛,濕爛。敷上藥膏後就能乾爽,且不會留下疤痕。
上用牛糞,不以多少,曬乾,火煅成灰,取心中白者,研令極細。如用蛤粉相似,用綿撲撲有瘡處,不以時候。一方用烏牛糞,一方用黃牛糞。(出《幼幼新書》。一名白龍散,此方用之有驗。)
白話文:
取用牛糞,不拘多少,曬乾後用火燒成灰,然後取出其中的白色處研磨成極細的粉末。使用方法類似於蛤粉,用棉花沾取白龍散,可以直接塗抹在有瘡口的地方,沒有時間限制。一方用黑色牛糞,一方用黃色牛糞。(出自《幼幼新書》。此方取名為白龍散,有治療功效。)
3. 辰砂安驚丸
理風熱涎盛,身體拘急,睡中不穩,鎮心。(以下三方,張採助教傳。)
白話文:
調整風熱引起的痰多,身體僵硬不適,睡眠不安穩,安定心神。(以下三個方劑,是由張採助教傳授的。)
天麻(一分),川芎(二錢),防風(半兩,洗,去蘆頭),甘草(一兩,炙),白附子(一分),人參(半兩,洗),茯神(半兩),硃砂(二錢,一半入藥,一半為衣)
白話文:
天麻一分,川芎二錢,防風半兩,洗淨去蘆頭,甘草一兩,炙過,白附子一分,人參半兩,洗淨,茯神半兩,硃砂二錢,一半入藥,一半作為藥衣。
上細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大。每一丸至兩丸,用薄荷、荊芥煎湯化下。
羌活膏,散風熱,化痰安驚。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蜂蜜製成丸藥,每丸的大小約如雞頭一般。每次服用一至兩丸,以薄荷、荊芥煎煮的湯汁送服。
羌活(半兩),荊芥穗(半兩),白朮(二錢),甘草(半兩),白附子(二錢),桔梗(去蘆頭,洗,半兩),白茯苓(二錢),川芎(二錢),防風(二錢,去蘆頭),硃砂(二錢,一半入藥,一半為衣)
白話文:
羌活(半兩):祛風散寒,解表止痛的藥物。
荊芥穗(半兩):辛溫解表,散風寒,止咳平喘的藥物。
白朮(二錢):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的藥物。
甘草(半兩):益氣補脾,調和藥性,清熱解毒的藥物。
白附子(二錢):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止瀉的藥物。
桔梗(去蘆頭,洗,半兩):宣肺祛痰,利咽排膿,止咳的藥物。
白茯苓(二錢):益氣補脾,健脾寧心,利尿的藥物。
川芎(二錢):活血行氣,祛風止痛,調經止痛的藥物。
防風(二錢,去蘆頭):祛風解表,散寒止痛,止咳止瀉的藥物。
硃砂(二錢,一半入藥,一半為衣):清熱解毒,鎮靜安神,止驚悸的藥物。
上細末,煉蜜為丸,如皂皂子大。每服一丸至兩丸,用薄荷湯化下,如痰盛加臘茶湯下。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粉,加入蜂蜜製成丸劑,大小如皁莢子。每次服用一到兩丸,用薄荷湯或臘茶湯送服。如果痰液較多,可以用臘茶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