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遵

《洪氏集驗方》~

回本書目錄

1. 卷第四

2. 治舌衄。

二方出方氏《泊宅編》。

槐花

上炒為末摻之。昔有士人,無故出血,仍有小穴,醫者不曉何疾,偶曰此名舌衄,用此而愈。

白話文:

治療舌頭出血。

有兩種方法出自方氏《泊宅編》。

方法一:

將槐花炒過後磨成粉末,敷在出血的地方。以前有個讀書人,沒有任何原因舌頭就出血,而且還有個小洞,醫生不知道是什麼病,後來有人偶然說這是「舌衄」,用這個方法就治好了。

3. 治舌腫。

蒲黃

上為末摻之,須真者佳。一士人沿汴東歸,夜泊村步,其妻熟寐,撼之,問何事,不答,又撼之,妻驚起視之,舌腫滿口,不能出聲。急訪醫,得一叟負囊而至,用藥摻,比曉復舊,問之,乃蒲黃也。

白話文:

用蒲黃磨成粉末,直接撒在腫脹的舌頭上,一定要用真正的蒲黃才好。有個讀書人沿著汴河往東回家,夜晚停船在村邊休息。他的妻子正在熟睡,他搖醒妻子,問她怎麼了,妻子不回答,他又搖了搖她,妻子驚醒坐起來看他,發現她舌頭腫脹塞滿整個嘴巴,不能發出聲音。他趕緊去請醫生,來了一位背著藥囊的老先生,用藥粉撒在妻子的舌頭上,到天亮就恢復原狀了。問老先生,他說用的是蒲黃。

4. 治湯火傷。

大黃

上搗碎。調以美醋,敷瘡上。《夷堅志》云:金山修供神,怒庖人不謹,漬其手鑊中,痛楚徹骨,號呼欲死,神授此方遂愈。

白話文:

將大黃搗碎,用好醋調和,敷在燙傷的傷口上。《夷堅志》記載:金山寺的廚師因為不小心,惹怒了神明,手被浸在熱鍋裡,痛得像要死一樣,哀號哭叫。神明傳授這個藥方,結果就痊癒了。

5. 蓯蓉丸

暖水藏,明目。(京師老李畫傳。尋常眼藥多涼,非水藏之便。)

蓯蓉(二兩,酒浸一宿,焙乾),巴戟,枸杞子,菊花,川楝子(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粒,溫酒或鹽湯下,空心,食前,臨臥。

白話文:

這個藥丸可以溫暖腎臟,使眼睛明亮。(這是京城老李傳授的秘方。一般的眼藥大多是涼性的,並不適合腎虛的人。)

藥材包含:肉蓯蓉(二兩,用酒浸泡一個晚上後,烘乾),巴戟天,枸杞子,菊花,川楝子(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粒,用溫酒或淡鹽水送服,在空腹、飯前或睡前服用。

6. 治乾癬

(以下八方景盧傳。)

樟腦(一錢),白礬(半錢,生用),雄黃(半錢)

並細研,以生薑自然汁、釅醋各少許,磨羊蹄菜根如手指大二寸許,調藥擦敷。止有食頃痛極,不過三次見效。

白話文:

以下八個藥方是景盧傳授的。

樟腦(一錢),白礬(半錢,生的),雄黃(半錢)

把這些藥材都磨成細粉,然後用少量新鮮生薑的天然汁液和濃醋,再加上磨碎的、大約兩寸長、像手指大小的羊蹄菜根,混合均勻調成藥膏,塗抹在患處。塗抹後會有大約一頓飯時間的劇痛,但只要塗抹不超過三次就會見效。

7. 治淋。

皂角刺(燒,存性),破故紙(等分)

為細末。紅酒或無灰酒調下。

白話文:

將皂角刺燒過後,保留它的藥性,再和破故紙磨成等量的細末。用紅酒或不含灰的酒調和後服用。

8. 治沙石淋。

定磁末,羅細,以生地黃槌碎,同煎。如熟水,時時飲之。

白話文:

將磁石研磨成細末,取生地黃搗碎,一起加水煎煮。煎好後如同開水一般,隨時飲用。

9. 治毒蛇傷

(屢試如方。)

香白芷為末,麥門冬水調飲。倉卒時,新汲水亦可。

白話文:

(這個方子屢次試驗都有效。)

將香白芷磨成粉末,用麥門冬水調和後飲用。如果情況緊急,用剛打上來的新鮮水也可以。

10. 治冷積降氣,寬膈逐痰

橘皮去穰,取紅一斤,甘草、鹽各四兩,水五碗,慢火煮乾,焙,搗為末,點服。

白話文:

將橘子皮去除白色內膜,取橘皮紅色部分一斤,甘草、鹽各四兩,加水五碗,用小火慢慢煮到水分收乾,然後烘乾,搗成粉末,用來服用。

11. 補益治漏,秘精丸

大附子(炮裂,去皮臍),龍骨(煅,通赤),牛膝(酒浸一宿,焙),肉蓯蓉(酒浸一宿,焙),巴戟(去心),菟絲子(酒浸三宿)

上等分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空心,溫酒或鹽湯下三五十粒。甚者,日午再服。小便如米泔者,不過十服。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加入煉製過的蜂蜜攪拌均勻,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天早上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水吞服三、五十粒。如果病情嚴重,中午可以再服用一次。小便像洗米水一樣混濁的,服用不超過十次就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