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選秘》~ 卷五 (15)
卷五 (15)
1. 卷五
感風熱而出麻者,俗謂飄麻,此皮膚小恙,不致傷人,只散風清熱而即愈矣。
小兒初生彌月之內而出麻者,俗謂胎麻,可不藥而愈。
麻有四忌
一忌葷腥生冷風寒:夫穀氣通,肉氣滯,凡是葷腥俱有滯毒,所以忌也。果生則難克化,物冷則能冰伏,冰伏不化毒,乃滯留,又當忌也。若風寒閉塞,毛竅不開,則毒氣何由出乎?此數端者俱不可犯也。
一忌驟用寒涼:麻雖熱症,固不宜用辛熱之劑,然初熱之際,虛實之症未形,輕重之勢未見,遂驟以苦寒之藥而峻攻之,幾何不冰伏其毒而不得出,其反至於內攻乎?故善治者唯達毒而不郁毒,只解毒而不冰毒也。
一忌誤用辛熱:麻本熱症,若復投辛熱之藥,是猶火上覆加薪也。以火助火,其毒不愈橫乎?然麻症初起之時,亦有四肢厥冷者,然熱極似寒之故,切不可妄認虛寒而妄投以熱藥也。即遇天時大寒,亦宜置暖室,切不可因嚴寒而遂投以辛熱之物,以濟腹中之火也。
一忌誤用補澀:毒火之發,最要疏通,尤嫌補澀。蓋疏通則毒得外泄而解,補澀則毒滯內留為殃。但初發之時症多吐瀉,愚夫愚婦急欲止之,若誤用參、朮、砂仁補澀之藥,則關門閉盜,毒滯於中,必作內攻之禍矣。
麻症治法
夫痘為陰毒,其勢更緩,或死或生,尚判之於成漿之日;麻為陽毒,其熱甚烈,若存若沒,早定之於方出之時。故發熱三日,麻當現於皮膚。若腠理緊秘,風寒嚴束,氣滯於中,毒凝於內,不能出現,則毒作內攻,須臾告變。故痘則慮難成漿,麻則懼其不出,麻前痘後最為緊要,此古今之通議也。
當發熱三日之間,急宜觀形察色,審聲辨症,以為調治之方。如聲重鼻塞,肌慄惡寒,是為風寒所束,宜用:
加味升麻湯,升麻,乾葛,防風,荊芥,牛蒡,連翹,桔梗,木通,赤芍,甘草,柴胡,黃芩,陳皮,蟬蛻,元參
加蔥白水煎熱服,令取微汗,一二服間,其麻即出。
如大熱熏蒸,肌膚乾燥,目赤唇紫,毛髮焦豎,煩渴不安,驚狂顛譫,二便秘結而出不快者,乃熱毒壅盛故也。宜用:
桅子解毒湯,桅子,黃芩,黃連,石膏,知母,牛子,連翹,升麻,柴胡,防風,赤芍,甘草
大便秘加酒大黃;煩躁加麥冬;嗽甚者加杏仁、桔梗、花粉;驚譫用抱龍丸或牛黃丸。無汗腠理秘,加大黃,再用紫蘇煎水,令熱氣熏之;或用酒遍身擦之,然後以被蓋片時,其麻即出。治風寒閉者亦如是。若為穢氣所觸而出不快,則用沉香、檀香、荊芥燒煙燻之。
又有毒氣本盛,元氣又虧而出不快者,宜用:
人參白虎湯,臺黨(二錢),知母(一錢半),加:升麻,防風,牛子,炒芩
水煎服。
孟氏治麻方,石膏(二兩,煅),荊芥,地骨皮,桔梗(各八錢),赤芍,牛子,薄荷,陳皮,枳殼(各六錢),川貝,甘草(各四錢),紅花(三錢),乾葛,歸尾,桑白皮(各一錢)
白話文:
[卷五]
麻疹俗稱飄麻,是皮膚的小毛病,不會危及性命,只要散風清熱就能痊癒。
新生兒滿月內出現麻疹,俗稱胎麻,通常不需用藥也能自愈。
麻疹的四個禁忌:
一忌葷腥生冷風寒:穀物容易消化吸收,肉類則容易滯留,所有葷腥之物都可能導致毒素積聚,所以要忌口。生冷食物難以消化,寒涼之物會阻礙毒素排出,導致毒素滯留,所以也應忌食。風寒會阻塞毛孔,妨礙毒素排出,這幾點都必須注意。
二忌驟用寒涼:麻疹雖然是熱症,不宜使用辛熱的藥物,但初期熱症的虛實、輕重尚未明朗,就貿然使用苦寒的藥物強力攻治,很容易導致毒素被抑制而無法排出,甚至轉而內攻。所以善於治療的人,只會讓毒素順利排出,而不是將毒素抑制住。
三忌誤用辛熱:麻疹本就是熱症,如果再服用辛熱的藥物,就好比火上澆油,毒素只会更加严重。雖然麻疹初期,也可能出現四肢厥冷的情況,那是因為熱極反而表現出寒象,切不可誤認為是虛寒而服用溫熱藥物。即使遇到嚴寒的天氣,也應待在溫暖的房間,不可因為嚴寒而服用辛熱的藥物來溫暖身體。
四忌誤用補澀:毒火發作,最重要的是疏通,最忌諱使用補澀的藥物。因為疏通才能讓毒素排出體外,補澀則會讓毒素滯留在體內,造成危害。但初期症狀常伴隨嘔吐腹瀉,一般人會急於止瀉,如果誤用人參、白朮、砂仁等補澀藥物,就會關閉毒素排出的通道,導致毒素滯留在體內,造成內攻的禍患。
麻疹的治療方法:
痘瘡屬陰毒,病程較緩慢,生死存亡要看是否能順利出膿;麻疹屬陽毒,病情發展迅速,病程輕重在發疹初期就能判斷。發熱三日後,麻疹應出現在皮膚上。如果皮膚毛孔閉塞,風寒阻滯,氣血運行不暢,毒素淤積體內,無法排出,則毒素會內攻,病情會迅速惡化。所以痘瘡要擔心出膿困難,麻疹則擔心出疹困難,麻疹前期和痘瘡後期都非常關鍵,這是古今醫家都認同的觀點。
發熱三日內,應仔細觀察病人的外貌、膚色、聲音,辨別病症,再制定治療方案。如果聲音沉重鼻塞,身體發抖惡寒,這是風寒阻滯的表現,宜服用:
加味升麻湯:升麻、葛根、防風、荊芥、牛蒡子、連翹、桔梗、木通、赤芍、甘草、柴胡、黃芩、陳皮、蟬蛻、玄參
加蔥白水煎熱服,讓病人微微出汗,服用一到兩劑,麻疹就會出現。
如果出現高熱、皮膚乾燥、眼睛發紅、嘴唇紫暗、毛髮豎立、口渴不安、神志不清、大便秘結、出疹困難等症狀,這是熱毒壅盛的表現,宜服用:
桅子解毒湯:桅子、黃芩、黃連、石膏、知母、牛蒡子、連翹、升麻、柴胡、防風、赤芍、甘草
大便秘結者加酒大黃;煩躁者加麥冬;咳嗽嚴重者加杏仁、桔梗、花粉;神志不清者服用抱龍丸或牛黃丸。無汗且皮膚毛孔閉塞者,加大黃,再用紫蘇煎水,用熱氣熏蒸;或用酒擦拭全身,然後用被子蓋住一段時間,麻疹就會出現。治療風寒閉塞者也同樣如此。如果因穢氣感染而導致出疹困難,則用沉香、檀香、荊芥燃燒熏蒸。
如果毒氣盛而正氣不足,導致出疹困難,宜服用:
人參白虎湯:人參(二錢)、知母(一錢半),再加:升麻、防風、牛蒡子、炒黃芩
水煎服。
孟氏治麻方:石膏(二兩,煅)、荊芥、地骨皮、桔梗(各八錢)、赤芍、牛蒡子、薄荷、陳皮、枳殼(各六錢)、川貝、甘草(各四錢)、紅花(三錢)、葛根、當歸尾、桑白皮(各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