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增彬

《經驗選秘》~ 卷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

1. 卷五

小兒初生去毒開口法

小兒初離母體,口有液毒,形如血塊,啼聲一出,隨即嚥下而毒伏於命門,他日發為驚熱、瘡疾、惡痘等症。須於未啼時,急用絲綿裹指,挖出口內濁穢,以清臟腑。

又方,熟軍,枳殼,歸尾,生草(各五分),紅花,桃仁(各三分)

以水濃煎,屢屢與食半盅,方可食乳。此方最能去毒免疾,有益無損。

保嬰備法

凡天寒孩兒生下不哭,或已哭不響,宜急用衣物包裹,再用香油紙捻將臍帶艾火炙斷,使暖氣入腹,漸漸作聲而活。倘或先剪斷臍帶,氣絕死矣。

有悶臍生者,兒糞門有一膜閉住其氣,故不能出聲音,當以手微拍之則膜破而能哭。如拍之不破,以銀簪輕輕挑破,或不能挑者,急用暖衣緊抱,勿令散放,用藥水浸其胞衣,天寒則加火熱之,久則熱氣內鼓其膜自破,出聲而蘇。

初生不啼,急看上齶有泡,用銀針挑破,指裹軟絹拭去惡血或白點。但挑破時須低覆兒頭,使血往外出,切不可使其吞血下喉,致生他疾。又有馬牙在牙齦上,白點如碎米,亦急須挑出,以墨擦之。間日再看,再生再挑。

小兒同母睡時,切忌鼻風口氣吹兒囟門,恐成風疾。

小兒四五歲,只會叫人,不能言語。以真赤小豆研末,酒調塗於舌下,二三次即能說話。

小兒下地開乳時,以胭脂一個,雄黃酒浸曬乾,將胭脂放在小兒口內擦抹,永不生馬牙墊舌。此方濟人,謂之第一善事。

兒臍中久不幹,以當歸焙研,頻敷之。

臍腫出汁,以桔礬、黃柏末敷,效。

兒多啼,致臍中出血,白石脂研末敷之。如未愈,再以末微炒存性,再敷,仍不可剝揭前藥,必愈。

小兒初生,周身無皮,以白米粉干撲之,俟皮生乃止。

兒初生遍體如魚胞、如水晶,破則水流又生。以密陀僧生研撲之,內服蘇合丸自愈。

小兒青盲眼,以木賊草、白蒺藜各等分,研末,炒豬肝食。

稀痘神方,用生甘草一寸、橄欖一枚,劈碎同煎,間日服,服四五次後大便有黑物解下,再服二次,共七次即熱毒降也。此方吳中沈香谷家行之,已不出痘三世,勿輕忽之。

兒科外治

疏表法:小兒發熱,不拘風寒飲食,時行痘疹,以蔥一握搗爛取汁,少加麻油和勻,指蘸蔥油摩運兒之心口、頭頂、背脊諸處,每處摩擦十數下,運完以厚衣裹之,蒙其頭,略達微汗,但不可令其大汗。此法最能疏通腠理,宣行經絡,使邪氣外出,不致久羈營衛而又不傷正氣,誠良法也。

解煩法:凡小兒實熱之症,及麻症毒甚者,其候面赤口渴,五心煩熱,啼哭焦擾,身熱如火,上氣喘急,揚手擲足。一時藥不能及,用雞蛋清調綠豆粉貼足心,其熱解散,不復啼擾。

開閉法;凡小兒風痰閉塞,昏沉不醒,藥不能入,甚至用艾火灸之亦不知痛者。蓋因痰塞其脾之大絡,截其陰陽升散之隧道也,原非死症。用生菖蒲、生艾葉、生薑蔥各一握,共搗如泥,以麻油好醋同煎四味,炒熱布包之。從頭頂、背胸、四肢,乘熱往下熨之,其疾亦豁然而醋。此方不特治小兒,凡閉症皆效。

白話文:

嬰兒出生去除胎毒的開口方法

嬰兒剛離開母體時,口中會有像血塊一樣的液體毒素,一旦啼哭就會吞下,毒素潛伏在命門,日後可能引發驚熱、瘡疾、惡痘等疾病。因此,在嬰兒還沒開始哭時,要趕緊用絲綿包裹手指,挖出嬰兒口中的污穢之物,以清潔臟腑。

又一方法:熟大黃、枳殼、當歸尾、生甘草(各取五分)、紅花、桃仁(各取三分),用水濃煎,多次餵食嬰兒半盅,之後才能餵母乳。這個方子最能去除毒素,避免疾病,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保嬰注意事項

冬天出生的嬰兒如果生下來不哭,或者哭聲微弱,應該立即用衣物包裹,再用香油浸濕的紙捻點燃艾草,將臍帶炙斷,使暖氣進入腹部,嬰兒就會漸漸發出聲音而存活。如果先剪斷臍帶,嬰兒就會因為氣絕而死。

有臍帶悶塞情況的嬰兒,是因為肛門處有一層薄膜阻礙了氣息,導致無法發出聲音,這時可以用手輕拍嬰兒,薄膜破裂就能哭出聲。如果拍打無法破裂,可以用銀簪輕輕挑破。如果還是無法挑破,要趕緊用溫暖的衣服緊抱嬰兒,不要讓其散熱,用藥水浸泡嬰兒的胎盤衣,天氣冷的話就加熱,讓熱氣從內鼓動,薄膜自然破裂,嬰兒就能發出聲音而甦醒。

新生兒不啼哭,要趕緊檢查上顎是否有水泡,用銀針挑破,用柔軟的絹布包裹手指,擦去惡血或白點。挑破時必須讓嬰兒頭部向下,使血流出,切不可讓嬰兒吞下血,導致產生其他疾病。另外,牙齦上如果有像碎米般的白色小點,也要趕緊挑出,用墨汁擦拭。隔幾天再檢查,如果又長出來,就再次挑出。

嬰兒和母親一起睡時,切記不要讓鼻子的風和口中的氣吹到嬰兒的囟門,以免造成風疾。

小兒四五歲,只會叫人,不會說話,用真赤小豆研磨成粉末,用酒調和塗在舌下,塗兩三次就能說話。

嬰兒開始吃奶時,用胭脂一個,用雄黃酒浸泡後曬乾,將胭脂放在嬰兒口中擦抹,永遠不會長馬牙和墊舌。這個方法可以幫助很多人,是第一等善事。

嬰兒的臍帶很久不乾燥,用當歸烘乾研磨成粉末,經常敷在上面。

臍帶腫脹流出汁液,用桔礬、黃柏磨成粉末敷上,有效。

嬰兒經常啼哭,導致臍帶出血,用白石脂研磨成粉末敷上。如果沒有痊癒,將粉末稍微炒過,保留藥性,再敷上,仍然不要剝掉之前的藥,一定會痊癒。

嬰兒剛出生時,全身沒有皮膚,用白米粉乾撲在身上,等到長出皮膚後停止。

嬰兒剛出生時,全身像魚泡一樣、像水晶一樣,破裂就會流水,流了又會再長。用密陀僧磨成粉末撲在身上,內服蘇合丸就能痊癒。

嬰兒患有青盲眼,用木賊草、白蒺藜各等分,磨成粉末,炒豬肝食用。

稀痘神方:用生甘草一寸、橄欖一枚,劈開一同煎煮,隔天服用,服用四五次後大便會有黑色的東西排出,再服用兩次,總共七次,熱毒就能夠降下來。這個方子是吳中沈香谷家流傳的,已經三代沒有出痘,不要輕忽這個方子。

兒科外治

疏表法:小兒發熱,不論是風寒、飲食或是時行痘疹引起的,用一把蔥搗爛取汁,加入少許麻油調勻,用手指蘸取蔥油,摩擦嬰兒的心口、頭頂、背脊等處,每個地方摩擦十幾下,摩擦完用厚衣服包裹,蒙住頭部,讓身體略微出汗,但不可大汗。這個方法最能疏通皮膚紋理,宣導經絡,讓邪氣排出,不會長時間滯留在體內,又不會損傷正氣,是很棒的方法。

解煩法:凡小兒實熱的症狀,以及麻疹毒性很強的,症狀為面色赤紅、口渴、五心煩熱、啼哭焦躁、身體發燙如火、喘息急促、手舞足蹈。一時之間藥物無法發揮作用,可以用雞蛋清調和綠豆粉貼在腳心,熱氣就會消散,不再啼哭焦躁。

開閉法:凡小兒風痰閉塞,昏迷不醒,藥物無法進入,甚至用艾草灸也感覺不到疼痛,這是因為痰堵塞了脾經的大絡,阻斷了陰陽升散的通道,並非是絕症。用生菖蒲、生艾葉、生薑蔥各一把,一同搗成泥狀,加入麻油和醋一同煎煮,炒熱後用布包起來,從頭頂、背部、胸部、四肢,趁熱往下熨燙,疾病就會霍然而癒。這個方子不僅能治療小兒,凡是閉塞之症都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