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增彬

《經驗選秘》~ 卷一 (25)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5)

1. 卷一

又方,白朮(一兩),車前子(五錢)

煎服立止。此分水神方也。

又方,用大蒜搗,貼足心,或貼臍中,此外治出《千金方》也。

又方,大蒜須加銀硃搗融,敷臍眼內,立止如神。

又方,臭椿樹皮五錢,用酒二碗,煎服立愈。

五更溏瀉,五神丸:專治五更腎泄久不愈者。以此丸補命門相火,即以補脾也。

破故紙(酒炒浸蒸用,四兩),胡桃肉(去皮,四兩),五味子(炒,三兩),吳茱萸(鹽水炒,一兩)

生薑煮棗為丸胡椒大,每眼三錢,臨臥鹽湯下。

又方,五味子(二兩),茱萸(湯泡,五錢)

同炒為末,每早陳米湯服二錢。

老人五更瀉,黃老米(三合,炒),蓮肉(去心,三兩),豬苓,澤瀉(炒),白芍(土炒,各五錢),木香(半錢),白洋糖(一兩),乾薑(二錢)

共為細末,和勻,每服三錢,空心開水下,其效如神。一說並治脾虛泄。

脾泄不止,瀉出食物不化。(小兒科痘症內未有妙方,應參看)。凡大人小兒泄瀉,食物不化,胃無火也,是胃陽虛。

生白朮,雲苓(各二錢),川樸(薑汁炒),砂仁,陳皮(各一錢),生益智(錢半)

水煎,數服即愈,屢用皆效。

又方,柿餅燒紅放地上,用碗蓋住(不蓋則成灰,無性),俟冷研末,米湯調服二錢,卻愈。有一小兒,由六歲至十二歲泄瀉,食物不化,百藥不效,服此三次全愈。

痢疾諸方

痢症每起於暑天之鬱熱,而又感以水濕水露之氣。紅白相間,如血如膿,甚者如屋漏水,如魚凍冰。裡急後重,崩逐瘀痛,欲下而不能,欲不下而不得,一日夜數十次,甚至百餘次,氣息奄奄,坐而待斃,此痢之概也。若驟止其邪,則死在頃刻:不止其邪,則危絕如絲。欲補氣而邪氣轉加,欲清火則下行更甚,此時唯有因勢利導之方可行。

或疑人已氣血虛敗,更加利導,恐其難堪,不知邪氣一刻不去,則正氣一刻不安。古人治痢無止法,信不誣也。方用:

白芍,當歸(各三兩),蘿蔔子(一兩),枳殼(麵炒),一檳榔,車前子,甘草(各三錢)

水煎服。一劑即止,二劑全安,可用飲食矣。此方之奇妙,全在重用歸芍。蓋水瀉忌當歸之滑,而痢疾則正喜其滑也。芍藥味酸,以平肝木,使木不敢再侵脾土。又有枳殼、檳榔消逐其濕熱之邪,又加車前子分利其水濕,而又不耗其真陰之水,所以功勝於茯苓也。尤奇其用蘿蔔子一味,蓋蘿蔔子味辣而能逐邪去濕,且又能通達上下,消食利氣,使氣行血分之中,助歸、芍以生新血而祛蕩其敗汙也。少加甘草以和中,則無逼烈之患,此奏功之神奇,實有妙理耳。

又方,不拘紅白、久近皆治。有患痢日夜不止,夜不能睡,藥窮待斃矣。用此一服即安,三服全愈。

白話文:

[卷一]

另一個方子:白朮一兩,車前子五錢,煎服,立刻止瀉。這是治療水瀉的方子。

另一個方子:用大蒜搗爛,貼在腳心或肚臍上,這個方法出自《千金方》。

另一個方子:大蒜須加入硃砂搗碎混合,敷在肚臍眼內,立刻止瀉,效果神奇。

另一個方子:臭椿樹皮五錢,用兩碗酒煎服,立刻痊癒。

五更溏瀉:五神丸,專門治療五更瀉(凌晨五點左右腹瀉)久治不癒的病症。此丸藥可以補充命門之火(腎陽),也就是補益脾胃。藥物組成:破故紙(酒炒後浸泡蒸制,四兩),胡桃肉(去皮,四兩),五味子(炒,三兩),吳茱萸(鹽水炒,一兩),製成像胡椒一樣大小的丸藥,每服三錢,睡前用鹽湯送服。

另一個方子:五味子二兩,吳茱萸(湯泡,五錢),炒成粉末,每天早上用陳米湯送服二錢。

老人五更瀉:黃糯米(三合,炒),蓮子肉(去心,三兩),豬苓、澤瀉(炒),白芍藥(土炒,各五錢),木香(半錢),白糖(一兩),乾薑(二錢),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三錢,空腹用開水送服,療效神奇。據說也治療脾虛引起的腹瀉。

脾虛泄瀉不止:瀉出食物未消化。(小兒科痘症中沒有好的方子,應參考其他資料)。無論大人小孩腹瀉,食物消化不良,都是胃中缺乏陽氣,也就是胃陽虛。處方:生白朮、雲苓(各二錢),川樸(薑汁炒),砂仁、陳皮(各一錢),生益智(一錢半),水煎服,服幾次即可痊癒,屢試不爽。

另一個方子:柿餅燒紅後放在地上,用碗扣住(不扣住就成灰,失效),等冷卻後研磨成粉,用米湯調服二錢,即可痊癒。有一個小孩,從六歲到十二歲一直腹瀉,食物消化不良,各種藥物都不見效,服用此方三次後完全痊癒。

痢疾諸方:

痢疾常發生在夏天暑熱鬱積,又感受了水濕寒涼之氣。症狀是紅白相間的膿血便,嚴重者像屋漏水一樣,或像凝固的魚凍,裡急後重(便意頻迫,肛門灼熱疼痛),想大便卻排不出來,或想停止卻又忍不住,一天一夜可能腹瀉幾十次甚至上百次,呼吸微弱,只能坐著等死,這就是痢疾的典型症狀。如果迅速止住邪氣,反而會立刻死亡;如果不停止邪氣,病情危急。想補氣,邪氣卻加重;想清熱,卻瀉得更厲害。此時只有順應病情治療才能奏效。

有些人擔心病人氣血已虛,再用瀉下之法,恐怕難以承受,卻不知道邪氣不去,正氣就無法恢復。古人治療痢疾沒有好的方法,這話並非虛言。方劑如下:白芍藥、當歸(各三兩),蘿蔔子(一兩),枳殼(麵粉炒),檳榔一個,車前子、甘草(各三錢),水煎服。一劑即可止瀉,兩劑痊癒,可以恢復飲食了。這個方子的神奇之處,在於大量使用當歸和白芍。一般水瀉忌用當歸的滑利性,但痢疾卻正好需要它的滑利作用。芍藥味酸,可以平肝木,使肝木不再侵犯脾土。枳殼、檳榔可以消散濕熱之邪,車前子可以利水,卻不傷真陰之水,因此比茯苓效果更好。尤其神奇的是使用了蘿蔔子,蘿蔔子味辛辣,可以驅邪祛濕,又可以通達上下,消食利氣,使氣血運行暢通,幫助當歸、白芍生新血,驅除敗汙。少加甘草以調和藥性,避免藥性過於猛烈,這就是它奏效神奇的原因,確實妙不可言。

另一個方子:無論是紅痢白痢、久病新病都適用。有病人患痢疾日夜不止,晚上睡不著覺,用盡各種藥物都等於等死。服用這個方子一劑就舒服了,三劑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