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本草單方》~ 序一

回本書目錄

序一

1. 序一

繆仲淳既歿數年,其著書多盛行於世,而所摘錄《本草單方》朱黃甲乙,狼籍篋笥中。康文初、莊斂之搜討詮次,窮歲月之力而後成書,於執侯梓而傳之,於是繆氏之遺書粲然矣。仲淳以醫名世幾四十年,醫經經方兩家浩如煙海,靡不討論貫穿,而尤精於本草之學,以謂:古三墳之書,未經秦火者,獨此耳。《神農本經》朱字譬之六經也;名醫增補《別錄》,朱墨錯互,譬之註疏也。

《本經》以經之、《別錄》以緯之,沉研鑽極,割剝理解,神而明之,以觀會通。《本草經疏》之作,抉摘軒岐未發之秘,東垣以來未之前聞也。出其餘力集錄單方,剟其舛駁,搴其蕪穢,其染涉生民者甚至。此書成而《經疏》之能事始畢,仲淳可以無憾於地下矣。三君之功豈曰小補之哉!仲淳電目戟髯,如世所圖羽人劍客者,談古今國事成敗,兵家勝負,風發泉湧,大聲殷然,欲壞牆屋。酒間每慷慨謂余曰:傳稱上醫醫國,三代而下,葛亮之醫蜀,王猛之醫秦,由此其選也。

白話文:

繆仲淳先生逝世多年後,其著作廣為流傳,但其中所摘錄的《本草單方》朱黃甲乙版本,卻雜亂無章地堆放在箱篋之中。後經康文初、莊斂之二人苦心搜集整理,耗費了多年的時間才將其整理成書,並付梓刊印傳世。至此,繆氏先生的遺作才得以完整呈現。

仲淳先生以醫術聞名於世近四十年,博覽醫經經方兩家學說,浩如煙海的醫典他都深入研究,並融會貫通,其中尤以精通本草學著稱。他認為,古三墳之書,只有《本草》經受住了秦始皇焚書的浩劫而得以保存。他將《神農本經》比作六經,而後世名醫增補的《別錄》則如同經書的注疏,朱墨交錯,相互補充。

他以《本經》為主,《別錄》為輔,深入研究,反复推敲,融会贯通,最终领悟了其中的奥妙。他所著的《本草經疏》,揭示了軒岐未曾阐述的奥秘,自東垣以來無人能及。此外,他还倾尽余力收集整理了各种单方,剔除谬误,摒弃糟粕,其惠及百姓之广不言而喻。此书问世,标志着《經疏》的功成圆满,仲淳先生也可以无憾地下九泉了。三位先生的功绩,绝非仅仅是微不足道的贡献!

仲淳先生电目戟髯,宛如世人笔下羽人剑客一般,谈论古今国事成败,兵家胜负,滔滔不绝,如泉涌般喷涌而出,声音洪亮,震耳欲聋,仿佛要震塌墙壁房屋一般。酒席间,他经常慷慨地对我说:“古人说上医医国,从三代以降,诸葛亮医治蜀国,王猛医治秦国,由此可见上医之选。”

以宋事言之,熙寧之法,成方以致病者也;元佑之政,執古方以治病者也。紹述之小人,不診視病狀,何如而強投以烏頭、狼毒之劑,則見其立斃而已矣。子有醫國之責者,今將謂何?余沉吟不能對。仲淳酒後耳熱,仰天叫呼,痛飲沾醉乃罷。嗚呼,仲淳既老病以死,而余亦連蹇,放棄效忠州之,錄方書以終殘年。

因是書之刻,念亡友之墜言,為廢書嘆息者,久之。仲淳諱希雍,吾里之右族也。僑居長興,後徙於金壇。老焉,葬在陽羨山中。餘地日光為文以志之。

崇禎六年十二月虞山老民錢謙益敘

白話文:

以宋朝的歷史來說,熙寧年間的改革,是採用新方法導致疾病的;元佑年間的政治,則是堅持古法來治病的。接續兩朝的那些小人,不看病人的症狀,就隨便用烏頭、狼毒等毒性藥物,結果病人立刻就死了。您有治理國家的責任,現在要怎麼說呢?我沉思良久,無法回答。仲淳喝醉酒後,耳朵發燙,仰天大喊,痛飲到醉醺醺才停止。唉,仲淳後來因年老體弱而死,我也連連失意,放棄了效忠朝廷的志向,只得編寫藥方,度過餘生。

因為這本書要出版,想起亡友的遺言,為這些廢棄的藥方書感嘆許久。仲淳,名希雍,是我們村里的望族。他原本住在長興,後來遷居金壇。他老了以後,就葬在陽羨山裡。我寫下這些文字,以此來紀念他。

崇禎六年十二月,虞山老民錢謙益寫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