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本草單方》~ 卷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

1. 中風

暗風卒倒,不省人事。

細辛末吹入鼻中。危氏《得效方》

中風不省,牙關緊急者。

藜蘆一兩去苗頭,濃煎防風湯浴過,焙乾,切,炒微褐色,為末。每服半錢,小兒減半。溫水調灌,以吐風涎為效;未吐再服。亦治風癇。《簡要濟眾方》

中風口噤,目瞑,無門下藥者。

開關散,用天南星為末,入白龍腦等分,五月五日午時合之。每用中指點末,揩齒三二十遍,揩大牙左右,其口自開。又名破棺散。《經驗方》

中風痰厥,僵仆,牙關緊閉者。

取白梅肉揩擦牙齦,涎出即開。亦治驚癇、喉痹。時珍方

中風痰厥及癲癇、驚風,痰涎上壅,牙關緊急,上視搐搦,並宜碧霞丹主之。

烏頭尖,附子尖,蠍稍(各七十個),石綠(研九度,飛過十兩)

為末,麵糊丸芡子大。每用一丸,薄荷汁半盞化下,更服溫酒半合,須臾吐出痰涎為妙。小兒驚癇,加白殭蠶等分。《和劑局方》

中風口噤不語,心煩恍惚,手足不隨,或腹中痛滿,或時絕而復甦。

伏龍肝末五升,水八升,攪,澄清,灌之。《千金方》

中風口噤。

竹瀝,薑汁(等分)

日日飲之。《千金方》

又,荊瀝,氣平,味甘,化痰去風,為妙藥。《千金翼》云:凡患風人多熱,嘗宜竹瀝、荊瀝、薑汁各五合,和勻,熱服,以瘥為度。氣虛不能食者,用竹瀝;氣實能食者,用荊瀝。

又,荊芥穗為末,酒服二錢,立愈。名荊芥散。此方出《曾公談錄》,前後用之,甚驗。其子嘗病此,已革服立定。真再生丹也。

又,荊芥同雄黃等分為末,豆淋酒服二錢,治舌本強。名正舌散。《衛生寶鑑》

中風不省,涎潮口噤,語言不出,軃曳。得病之日,便進此藥,可使風退氣和,不致廢人。

柏葉(一握去枝),蔥白(一握連根研如泥),無灰酒(一升)

煎二十沸,溫服。如不飲酒,水煎。分作四五服,方進他藥。《楊氏家藏方》

中風口噤,舌本縮者。

用芥菜子一升,研,入醋二升,煎一升,敷頷頰下,效。《聖惠方》

中風不能言。柳太后嘗病此,脈沉而口噤。胤宗曰:既不能下藥,宜湯氣蒸之,藥入腠理,周時可瘥。乃造黃耆防風湯數斛,置於床下,氣如煙霧,其夕便得語。宗奭方

又,烏龜尿點少許於舌下,神妙。《壽域方》

痰涎潮盛,卒中不語,及一切風癱。

用石綠二兩,研細,水化去石,慢火熬干,取辰日辰時辰位上修合,再研入麝香一分,糯米粉糊和,丸彈子大,陰乾。卒中者,每丸作二服,薄荷酒研下。餘風,硃砂酒化下。吐出青碧涎,瀉下惡物,大效。名碧霞散。

中風不語,喉中如曳鋸,口吐涎沫。

取藜蘆一分,天南星一個去浮皮,於臍上剜一坑,納入陳醋二橡斗,四面火逼黃色,研為末,生面丸小豆大。每服三丸,溫溫酒下。《經驗方》

白話文:

中風

突然昏倒,失去知覺,這情況稱為「暗風卒倒」。可以用細辛磨成的粉末吹入鼻孔。

若中風導致昏迷不醒,牙關緊咬,可以用藜蘆一兩(去除莖和頭部),濃煎後用防風湯洗浴全身,再將藜蘆焙乾、切碎、炒至微黃褐色,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小孩減半。用溫水調和後灌入,以吐出痰涎為有效,若未吐出可再次服用。此方也可用於治療風癇。

如果中風導致口噤、眼睛緊閉,無法從口中餵藥,可以使用「開關散」,將天南星磨成粉末,加入等量的白龍腦,在五月五日午時混合。每次用中指沾取粉末,擦拭牙齒三、二十遍,重點擦拭左右兩邊的大牙,嘴巴自然就能打開,此方又名「破棺散」。

中風導致痰液阻塞、昏倒、牙關緊閉,可以使用白梅肉擦拭牙齦,口水流出後嘴巴就會打開。此方法也適用於治療驚癇和喉痹。

中風引起的痰液阻塞、昏厥,以及癲癇、驚風等症狀,出現痰涎壅塞、牙關緊閉、眼睛上翻抽搐等情況,都適合使用「碧霞丹」來治療。

碧霞丹的配方是:烏頭尖、附子尖、蠍子尾(各七十個),石綠(研磨九次、飛過篩後取十兩),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芡實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汁半杯化開,再喝溫酒半合,很快吐出痰涎為佳。若用於治療小孩的驚癇,可加入等量的白殭蠶。

中風導致口噤不語、心煩意亂、手腳不聽使喚,或腹痛脹滿,有時昏厥又甦醒,可以使用伏龍肝磨成的粉末五升,加水八升攪拌,澄清後灌入。

中風導致口噤,可用竹瀝和薑汁等量混合,每天飲用。

此外,荊瀝性質平和,味甘,有化痰祛風的功效,是治療中風的良藥。患有中風的人多半體內有熱,可以常喝竹瀝、荊瀝和薑汁各五合混合的飲品,熱服,直到病癒。體虛不能進食者,使用竹瀝;體質強壯能進食者,使用荊瀝。

另外,荊芥穗磨成粉末,用酒送服二錢,能立即見效,稱為「荊芥散」。此方出自《曾公談錄》,使用效果很好。曾有人的兒子患上此病,服用後立即痊癒,真可說是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

還有,將荊芥和雄黃等量磨成粉末,用豆淋酒送服二錢,可治療舌頭僵硬,稱為「正舌散」。

中風昏迷不醒、口水多、牙關緊閉、說不出話,身體拖曳,發病當天就服用以下藥方,可以使風邪退散,氣血平和,不至於變成殘廢:柏葉一握(去除枝條),蔥白一握(連根研磨成泥),無灰酒一升,一起煎煮至沸騰二十次,溫服。若不飲酒,可用水煎。分四五次服用,之後再服用其他藥物。

中風導致口噤、舌頭縮短,可以使用芥菜子一升,研磨後加入醋二升,煎至一升,敷在下巴和臉頰下方,有效。

中風導致不能說話,過去柳太后曾患此病,脈象沉弱且口噤。胤宗認為,既然無法餵藥,應該用湯藥的蒸氣薰蒸,讓藥物從皮膚進入體內,約一個時辰就能痊癒。因此準備了數斛黃耆防風湯,放在床下,使其蒸氣如煙霧般瀰漫,當晚柳太后就能說話了。

另外,少量烏龜尿滴在舌下,效果神奇。

痰液過多、突然中風不能說話,以及各種風癱,可以使用石綠二兩,研磨細,用水化開,去除雜質,用慢火熬乾,在特定的日子、時辰和方位煉製,再加入麝香一分,用糯米粉糊和成彈子大小的丸子,陰乾。突然中風者,每次將一丸分成兩次服用,用薄荷酒送服。其他風症,用硃砂酒送服。吐出青碧色的痰液,排泄出不好的東西,效果很好,此方稱為「碧霞散」。

中風不語,喉嚨像拉鋸一樣作響,口吐涎沫,可用藜蘆一分、天南星一個(去皮),在肚臍上挖一個坑,放入陳醋二橡斗,用火烤四周至黃色,研成粉末,用生麵粉做成小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丸,用溫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