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種杏仙方》~ 卷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4)

1. 脾胃

脾胃之氣要衝和,胃司納受脾運磨。莫使寒溫一失節,損傷元氣病難瘥。

治脾胃損傷,飲食不進,肌體瘦怯,或泄瀉等症。用白朮一斤,去蘆、油。火上炙一塊切一塊成片,入砂鍋內,用水七八碗,熬至二碗,再用水八碗,熬至二碗,如此三次。將渣搗爛,入水又熬,絞出汁一二碗,去渣。將前汁再熬,只留二碗,加蜜四兩,共熬至稠黏,滴水成珠為度,埋土中三日,取出,任意食之,或用米湯化服亦可。

一方,治脾胃虛弱,不思飲食。用大米一升,糯米一升,乾山藥四兩,芡實四兩,各為末,入白砂糖一斤半和勻,入籠內蒸糕食之。

一方,治胃弱不能飲食,或病後虛損。用蓮肉四兩,老米四兩,炒砂糖二兩,白茯苓二兩,俱為細末。每服五六匙,不拘時,白湯調下。

一方,治脾胃因飢飽失節,不時生病。用陳倉米一兩,陳皮二兩為末,姜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遠,米湯下。

一方,治飲食不住口仍易飢餓。用綠豆、黃麥、糯米各一升,炒熟,共磨成粉。每一杯,滾湯調服。

一方,治口淡飲食無味。用白砂糖二兩,烏梅(去核)五錢,水二鍾,煎至一鍾,如稠糊,每用二匙,則口知味矣。

白話文:

[脾胃]

脾胃的功能應該保持和諧,胃主要負責接收食物,而脾則負責消化與轉運。若身體冷熱調節失常,容易損傷根本的元氣,導致疾病久久無法痊癒。

治療脾胃受損,導致食慾不振,身體消瘦,或是有腹瀉等症狀。需使用一斤的白朮,去除蘆頭及油脂部分,於火上燒烤並切成片狀,放入砂鍋中,加入七八碗水,熬煮至剩兩碗水量,再加入八碗水,熬煮至剩兩碗水量,重複此步驟三次。將剩下的渣滓搗碎,再次加水熬煮,絞出一二碗汁液,然後去除渣滓。將之前熬煮的汁液再進行熬煮,最終只留下兩碗的量,加入四兩蜂蜜,一起熬煮至濃稠,滴入水中能成珠的程度,然後埋在土中三天,取出後即可隨意食用,或用米湯溶解服用也可以。

另一方,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佳。使用一升的大米,一升的糯米,四兩的乾山藥,四兩的芡實,各自研磨成粉末,加入一斤半的白砂糖混合均勻,放入籠中蒸成糕點食用。

另一方,治療胃部虛弱,無法正常進食,或是在病後體質虛弱。使用四兩的蓮子,四兩的老米,二兩的炒砂糖,二兩的白茯苓,全部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五六匙,不限時間,用白開水調服。

另一方,治療因飲食不規律導致脾胃功能失調,經常生病。使用一兩的陳年米,二兩的陳皮,磨成粉末,以薑糊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五十粒,在飯後一段時間,用米湯吞服。

另一方,治療飲食不停口但仍然感覺饑餓。使用一升的綠豆,一升的黃麥,一升的糯米,炒熟後混合磨成粉。每次服用一杯,用滾燙的開水調服。

另一方,治療口淡,對飲食沒有興趣。使用二兩的白砂糖,五錢的烏梅(去核),二鍾的水,煎煮至剩下一鍾的量,待其濃稠如糊狀,每次使用兩匙,就能恢復對食物的味道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