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

《四科簡效方》~ 丙集 (3)

回本書目錄

丙集 (3)

1. 子淋

(小溲淋閉也)

地膚子或冬葵子煎湯飲。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藥方的意思是:如果出現尿頻、排尿困難的情況,可以使用【地膚子】或者【冬葵子】來煮水喝。

2. 熱病護胎

伏龍肝研,水調塗臍方寸,干再上。

3. 毒藥傷胎

生白扁豆去皮研,米飲下三錢,或煎濃汁飲。

白話文:

把生白扁豆去掉皮後磨成粉,用米酒或者煮得比較稠的湯來服用,每次吃三錢。也可以把它熬成很濃的水喝下去。

4. 胎上衝心

蔥白十四莖,煎濃飲之,生胎即安,死胎即下。

蒲桃一兩煎汁服,或用其根葉亦可。

白話文:

把下面的文字轉換為現代漢語:

[蔥白十四莖,煎濃飲之,生胎即安,死胎即下。

蒲桃一兩煎汁服,或用其根葉亦可。]

轉換後:

服用 14 根蔥白煮沸的濃縮液可以穩定活產和引發死產。

服用葡萄的一盎司煎汁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或者使用它的根部和葉子也行。

5. 胎墮腹痛

(此非正產,故列胎前)

血出不止,羚羊角燒灰,豆淋酒調服三錢。

丹參五錢煎服。

白話文:

出血不停止時,可以使用羚羊角燒成灰,用豆淋酒調和後服用三錢。也可以使用丹參五錢煮水飲用。

6. 半產善後

屢屢半產者,產後即用桂枝、丹皮、赤芍、桃仁、茯苓等分,生研,醋曲糊丸梧子大,每二十丸,紫花益母草三錢煎湯下,名蕩瘀丸。服至七朝,再用生地(切碎,同姜炒,去姜),丹參(去頭尾,酒洗,炒,各四兩),全當歸(醋炒),阿膠(蒲黃炒,各三兩),四制香附,赤芍(酒炒,各二兩),川芎(童便炒),陳艾絨(雞子二枚同煮,水乾炒黑,各一兩),共研末,酒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名玉環丸。八朝起服至十四朝,嗣後有孕,宜服安胎飲子。

白話文:

對於經常發生半產(胎兒未完全娩出)的婦女,產後應立即服用以下藥方:

蕩瘀丸:

  • 桂枝、丹皮、赤芍、桃仁、茯苓等量,研磨成粉末,用醋和麵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丸。
  • 以三錢紫花益母草煎湯送服。

此方需連續服用七天。

玉環丸:

  • 生地(切碎,與薑一起炒,去除薑),丹參(去頭尾,用酒浸泡後炒),當歸(用醋炒),阿膠(用蒲黃炒),四制香附,赤芍(用酒炒),川芎(用童便炒),陳艾絨(與雞蛋一起煮,水煮乾後炒至黑色)各取適量,研磨成粉末,用酒和麵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丸。

此方從產後第八天開始服用,一直服用到第十四天。

嗣後懷孕:

  • 若日後懷孕,則應服用安胎飲子。

藥材說明:

  • 桂枝:溫經散寒、通經活血。
  • 丹皮:清熱涼血、活血止痛。
  • 赤芍:涼血止痛、活血化瘀。
  • 桃仁:破血行瘀、潤腸通便。
  •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 紫花益母草:活血化瘀、止痛調經。
  • 生地:涼血止血、滋陰潤燥。
  • 丹參:活血化瘀、涼血止痛。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阿膠:補血滋陰、止血生肌。
  • 蒲黃:活血化瘀、止血止痛。
  • 香附:行氣解郁、理氣止痛。
  • 川芎:活血行氣、止痛通竅。
  • 陳艾絨:溫經止血、散寒止痛。

注意事項:

  • 以上藥方僅供參考,實際使用需遵醫囑。
  • 孕婦服用藥物應謹慎,請咨詢專業醫師。
  • 藥材的用量和炮製方法可能會因個人體質和病症而有所不同。
  • 如服用後出現不良反應,請立即停藥並咨詢醫師。

7. 臨產諸證

(暑月房中宜置清水一二盆,嚴寒宜置火盆)

8. 調氣易生

香附(制,四兩),縮砂仁(炒,三兩),甘草(炙,一兩),為末,每二錢米飲下,氣滯者臨月服之,名福胎飲。

白話文:

將香附(經過炮製處理,四兩),縮砂仁(用炒製法處理,三兩),甘草(用炙法處理,一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送服。這方劑適合氣滯的孕婦在臨產前服用,名為「福胎飲」。

9. 滑胎易產

車前子或冬葵子為末,酒服二錢。

白蜜(一兩),麻油(五錢),煎數十沸溫服。

白話文:

把車前子或者冬葵子磨成粉末,用酒服用二錢。 把白蜜和麻油一起煮幾十分鐘後溫熱服用。

10. 難產不下

雲母粉(五錢),溫酒服,入口即產,不順者即順。

魚鰾五錢,煅存性研,酒下。

當歸(一兩五錢),川芎(五錢),為末,以黑豆炒焦,入流水、童便各一盞煎減半調服。

白話文:

雲母粉(五錢),溫酒服用,入口即可產下,若生產不順暢者,服後即可順利生產。

魚鰾(五錢),煅燒至無水分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

當歸(一兩五錢),川芎(五錢),研磨成粉末,用黑豆炒至焦黑,加入清水及童便各一碗,煎煮至一半,調勻服用。

11. 產時不順

手足先出者,急令產母仰臥,略以鹽半分,塗兒手心,(足出者塗足心,)仍抹油輕輕送入,推上扶正,待兒身轉,頭出自下。

白話文:

如果寶寶的手或腳先出來,應立即讓孕婦躺平,稍微用一些鹽塗在寶寶手掌中心(如果是腳的話就塗在腳掌中心),同時再使用油脂輕柔地把寶寶的手或腳送回原位,向上推動並放好位置,等待寶寶全身轉動,自然從下方出生。

12. 娩時腸出

(俗名盤腸生)

半夏末搐鼻中,腸自上。

麻油潤大紙拈,點火吹滅,以煙燻鼻,亦上。

濃煎黃耆湯浸其腸,亦自上。

白話文:

如果鼻子抽搐,腸子自己往上跑,可以用半夏末塞進鼻子裡,或者用麻油潤濕紙張,點燃後吹滅,用煙燻鼻子,或者用濃煎黃耆湯浸泡腸子,這些方法都可以讓腸子自己往上跑。

13. 息胞

(俗曰胞衣不下)

小麥、赤豆煮濃汁飲,兼治橫生逆產。

草紙燒煙燻產母鼻。

荷葉炒香為末,沸湯或童便下二錢,亦可煎服。兼治產後瘀血上衝,心痛欲死。

白話文:

民間俗稱胎盤不下,可以用小麥和赤豆煮成濃湯喝,也能治療胎兒橫生或生產困難。另外,可以燒草紙的煙熏產婦的鼻子。用荷葉炒香磨成粉末,用沸水或童尿沖泡兩錢,也可以煎服。這些方法還可以治療產後瘀血上衝、心痛欲死。

14. 死胎不下

牛屎熱塗產母腹上臍下,立出。

以艾炷如谷大,灸右足小指立下。

生半夏、白蘞等分為末,水丸梧子大,榆白皮煎湯下五十丸。

白話文:

將牛糞加熱後塗抹在產婦的腹部,肚臍下方,就能立刻排出胎盤。

用艾條,大小如谷粒,灸右腳小指下方的穴位,也能達到相同的效果。

將半夏和白蘞等量研磨成粉末,用水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用榆白皮煎水服用,一次五十丸。

15. 止暈

半夏末丸如豆大,納鼻中。

熱童溺灌之。

鐵器燒赤,淬醋熏之,凡產婦房中必須備醋也。

白話文:

把半夏磨成粉末,做成像豆子大小的藥丸,塞進鼻子裡。 用溫暖的水沖洗它。 將鐵器燒紅,然後把它扔到醋裡面去薰它,一般來說,在生產後的房間內應該要準備一些醋。

16. 行瘀

生藕搗汁燉溫服。

益母草煎湯,和熱童溺服。

痛甚者,山楂兩許煎服。

白話文:

將生藕搗碎取汁,煮熟後溫熱飲用。

用益母草煮成湯,和熱的孩子尿一起飲用。

如果疼痛很厲害,可以將一些山楂煮熟後飲用。

17. 鼻衄

荊芥穗焙研,熱童便調下二錢,並治產後迷悶。

白話文:

用荊芥的花穗烘烤研磨,加入熱童便調和後服用兩錢,可以治療產後昏迷不醒的症狀。

18.

(角弓反張,俗名產後驚風)

荊芥穗焙研,每服二錢,以黑豆炒焦,乘熱入醇酒中,取酒調下。口噤者,撬開齒灌之,甚則灌其鼻中。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描述的是「角弓反張」症狀,又稱作「產後驚風」。

要治療這種病症,可以使用【荊芥】的花序烘烤、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2錢;再用【黑豆】炒至發出焦香味,趁熱放入濃烈的米酒中浸泡,取出後用這個酒來沖泡藥粉飲用。 如果病患嘴巴緊閉無法吞嚥,需要用工具打開他的牙齒把藥液灌進去;病情嚴重時甚至要把藥液灌到鼻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