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

《四科簡效方》~ 乙集 (5)

回本書目錄

乙集 (5)

1. 蛇頭

雄黃、蜈蚣、全蠍(各一錢),共研,瘡口開入藥在內,以小帛抹油拴住,干則頻以油潤。

白話文:

內容翻譯為:使用雄黃、蜈蚣和全蠍各一錢,將這些材料一起研磨成粉。當傷口打開後,將藥粉放入傷口內,然後用沾了油的小布條封住傷口,如果布條乾了,就再多次用油去滋潤它。這段文字描述的應該是古代一種治療傷口或瘡口的方法。

2. 代指(俗名⿸疒貢爪)

烏梅入醋,研浸患處。

生雞子開一孔,將指浸之,浸三個愈。

忍冬藤、蒲公英煎濃汁浸,或以甘草濃湯漬。

白話文:

【代指(俗名鼓爪)的治療方法】

  1. 將烏梅浸泡在醋裡,然後研磨成糊狀,塗抹於患處。

  2. 取一顆新鮮雞蛋,在蛋殼上開一個小孔,將患指放入蛋中浸泡,連續這樣做三天,病情應會好轉。

  3. 也可以用忍冬藤和蒲公英煎煮成濃汁來浸泡患處,或者使用濃稠的甘草湯來浸泡,都能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

3. 發背

大甘草(一兩),微炙搗碎,水一大升浸之,器上橫一小刀子置露中經宿,平明以物攪令沫出,吹沫服之。兼治一切瘡腫。

紫荊皮為末,酒調箍住,自然撮小不開,再用干柞木葉、乾荷蒂、干萱草根、地榆、甘草節(各四兩),細銼,每服五錢,水二碗,早晚各一服,未成即散,已成亦漸干,乃救貧良劑。忌一切飲食毒物。

冬瓜一個,切去一頭合患處,瓜爛切去一圈再合之,瓜未完而即愈,此仙方也。發背欲死者可治。

白話文:

【背部發炎】

使用大量的甘草(約一兩),輕微炒過後搗碎,放入一大升的水中浸泡,容器上橫放一把小刀,然後放置在戶外讓其過夜。到了早晨,用工具攪拌使泡沫浮出,然後將泡沫吹掉服用。這方法能同時治療所有類型的膿腫。

將紫荊皮磨成粉末,以酒調和後塗抹於患處,會自動縮小且不易擴散。接著使用乾燥的柞木葉、乾燥的荷葉蒂、乾燥的萱草根、地榆、以及甘草節(每種各四兩),切成細片,每次服用五錢,用水兩碗煮沸,早晚各服用一次。尚未形成膿包時即可散去,已經形成的也會逐漸乾涸,這是窮人也能負擔的良方。需注意避免食用有害食物。

取一個冬瓜,切去一端,將其內部對準患處,待瓜肉腐爛後再切去一圈,繼續讓其貼著患處,直到冬瓜用完,傷口也將痊癒,這是一個神奇的方法,對於背部嚴重發炎到幾乎致命的情況也能治療。

4. 乳癰

蔥白杵敷,並絞汁服。

苧根搗敷之。

白話文:

對於乳腺炎的處理方式,可以將蔥白部分搗碎後敷在患部,同時也可以榨汁飲用。

另外,也可以使用薴根搗碎後敷在患部來進行治療。

5. 脅瘡

如牛眼狀者,以鹽少許入牛耳,取其垢敷之。

白話文:

如果長的疹子或傷口像牛眼一樣的形狀,可以拿一點鹽放入牛的耳朵裡,然後用從牛耳裡取出的污垢來敷在患處。但請注意,這句話來自於古文,現代醫學並不建議這種治療方式。

6. 脅疽見臟

赤豆、苧根為末,水調塗。

白話文:

將紅豆和薴麻根磨成粉末,用水調和後塗抹在患處。

7. 脅腰丹毒

赤腫如霞者,榆白皮研末,雞子清和塗。甚至遍身青紫者,羚羊角煅研,雞子清和塗。

白話文:

如果腰部或脅部出現像霞光一樣紅腫的丹毒,可以將榆樹的白色內皮磨成粉末,再用雞蛋清混合後塗抹在患處。若病情嚴重,全身出現青紫色,則需將羚羊角燒燼後磨成粉,同樣用雞蛋清混合塗抹於患處。

8. 蛇纏

雄黃末醋調敷。

糯米嚼爛和鹽敷。

舊糞桶箍煅研,麻油調塗。

白話文:

[蛇纏]

  1. 將雄黃磨成粉末,用醋調和後敷在患處。
  2. 把糯米嚼碎後混入鹽巴,敷於受影響的地方。
  3. 取舊糞桶的箍燒燼後研成細粉,再用麻油調勻塗抹在患部。

9. 腸癰

(小腹腫痛,小便似淋,或大便艱澀下膿,腳不能伸者是)

大棗連核煅存性,百藥煎等分為末,每一錢,濕酒下。

甜瓜子(一合),當歸(炒,一兩),蛇蛻(一條),㕮咀,每服四錢,水盞半,煎一盞,食前服,取下惡物。

白話文:

【腸炎】

(症狀為小腹部腫脹疼痛,小便排出困難有如淋病,或大便排泄困難且伴有膿液,甚至嚴重到腳無法伸直)

處方:取大棗連同果核一起煅燒至保留其藥性,與百藥煎各取等量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濕酒送服。

另處方:甜瓜子一合,當歸一兩先炒過,蛇蛻一條,全部切碎混合,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剩一碗,飯前服用,可排出體內的毒素。

以上皆為古代治療腸炎的藥方,請依醫生指示使用。

10. 下部諸證

11. 便癰

(凡便毒、黴瘡皆發於外腎上橫骨,乃督任二脈之病也)

俗謂左魚口右便毒,又統名曰騎馬癰。雄黃、乳香(各二錢),黃柏(一錢),共研,新汲水調塗。

牛皮膠醋煮烊塗。

瓦松研末,雞子清和塗。

白話文:

(只要是發生在外生殖器上方橫骨部位的便毒或黴瘡,這都是督脈和任脈的問題)

通俗的說法是左邊的稱為魚口,右邊的稱為便毒,但通常會統稱為騎馬癰。治療方式為使用雄黃、乳香(各二錢),以及黃柏(一錢)共同研磨,再用新打來的水調合後塗抹於患處。

另一種方法是將牛皮膠用醋煮化後塗抹。

還可以將瓦松研磨成粉末,與雞蛋清混合後塗在患處。

12. 囊癰

銀花(六兩),甘草(一兩),川楝子(二枚,去核)

水煎服,能飲者加酒更妙。

生地、當歸(各一兩),以麻油二兩,煎至藥枯黑去渣,入白蠟溶化攪勻,冷即成膏,已潰者貼之即愈。兼治一切癰疽發背、湯火傷皆效。若加乳香、沒藥、龍骨、血竭、兒茶、輕粉,則生肌長肉,尤著其神。

白話文:

【囊腫】

使用銀花六兩,甘草一兩,以及川楝子兩枚(需去除果核),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患者能夠接受,加入酒一同服用效果更佳。

另外,取生地和當歸各一兩,與二兩的麻油一同煎煮,直到藥材變為枯黑狀並去除渣滓,再加入白蠟使其熔化,攪拌均勻後待其冷卻便成為膏狀,對於已經潰爛的患處貼上後即可痊癒。此方同時適用於治療各種膿腫、背部發炎以及燙傷等情況。

若在膏藥中添加乳香、沒藥、龍骨、血竭、兒茶、輕粉,更能促進肌肉生長,效果極為顯著。

13. 囊瘡

川椒(七粒),蔥頭(七個),煎湯洗。

甘草湯洗過,臘茶為末糝,或油和塗。

白話文:

【囊腫】

內容如下:使用七顆川椒和七個蔥頭煎煮成湯來清洗患處。

先用甘草湯清洗,然後將臘茶磨成粉末撒在患處,或者與油混合後塗抹。

14. 莖瘡

炙甘草研末,頻頻塗之。

鱉甲煅研,雞子清和敷。

白話文:

【對於莖部的瘡】

將炙甘草磨成粉末,頻繁地塗抹在患處。

將鱉甲燒燜後研磨成粉,與雞蛋清混合後敷在患處。

15. 下疳

甘草(三兩),蔥(三莖),槐枝(一把),黑豆(一合),水煎豆熟為度,濾清汁乘熱淋洗,冷則易。

牝豬糞,黃泥包煅存性為末,先以米泔水洗淨,搽之立效。

泔水洗後,以兒茶研末敷。

白話文:

【下疳】

使用下列材料進行治療:甘草三兩,蔥三根,槐樹枝一把,黑豆一合。將這些材料用水煎煮至黑豆熟透為止,然後過濾掉渣滓,保留清澈的湯汁,趁熱淋洗患處,若藥汁變冷需重新加熱。

另外一種方法是用母豬的糞便,用黃泥包裹後煅燒使其保持其性質不變,再磨成粉末。首先用米洗水清洗患部,再塗抹此粉末,效果立竿見影。

在用米洗水清洗後,可以進一步使用兒茶研磨成的粉末來敷在患部。

16. 懸癰

(生於肛前囊後,俗名偷糞老鼠)

連節粉甘草(四兩),以東流水一碗,將甘草浸而炙,炙而浸,水完為度,研末,入皂角灰少許,分四服,白湯下,或酒煎服,頻服自消。

瓦上曬白貓屎,研細酒下,並蜜和塗。

白話文:

【病症:肛門前方,俗稱為'偷糞老鼠'的腫塊】

(使用四兩的甘草,取一碗來自東方流動的河水,將甘草浸泡後烤乾,再重複此動作直到水分完全蒸發,然後磨成粉末。加入少量的皁角灰,分為四次服用,可以用白開水或酒沖服,頻繁服用可使腫塊自行消散。)

另有一方法,是將白貓的糞便在瓦片上曬乾,研磨成細粉,用酒送服,也可以與蜂蜜混合塗抹在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