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科簡效方》~
1. 乙集
2. 外科通治
3. 癰瘍初起(焮赤腫痛為癰,陽證也)
生大黃研末篩細,醋和塗之,燥即易,不過三次即消散,不復作膿。
花粉、赤豆等分研末,醋調圍之。
木芙蓉(花、葉、根皆可用,或採花浸鹽滷內,藏以待用。)杵爛(乾者研末,蜜調亦可。)圍之,中間留頭,干則頻易。初起者即消散,已成者即膿聚而潰,已潰者易斂生肌。或加赤豆末同圍,其功更大。除陰毒貼骨疽之外,無不神效。
白話文:
【對於剛開始形成的癰瘍(紅腫熱痛的癰腫,屬於陽性病證)】
-
取大量生大黃磨成細末,再與醋混合成糊狀塗於患處,若塗層乾了就更換新的,通常不需三次就能讓癰瘍消散,不會再形成膿包。
-
將天花粉和紅豆等量磨成粉末,用醋調和後敷在患處。
-
木芙蓉的花、葉或根都可以使用,也可以先摘取花朵浸泡在鹽鹵中保存備用。將木芙蓉搗碎成泥(乾燥的可以磨成粉,用蜂蜜調和也可),塗抹於患部,中間要留出一個小口,塗層乾了就更換。剛開始的癰瘍會消散,已經形成的癰瘍會使膿液集中並破裂,已經破裂的癰瘍會加速收口和肉芽組織的生成。或者加入紅豆粉末一起塗抹,效果更佳。除了陰性毒素導致的貼骨癰瘍外,此法對其他情況都極有效果。
4. 已成未成
牛皮膠(一名黃明膠)一片,水漬軟,當頭開孔貼之。未膿自消,已膿潰出。
白話文:
內容翻譯為:使用一片牛皮膠(另一名稱為黃明膠),先用水浸泡使其軟化,然後在頂部戳一個洞後貼在患處。若患處的膿腫尚未形成,則可使其自然消散;若已經有膿腫形成,則能幫助膿液排出。
5. 已成不潰
取白雞兩翅下第一羽各一莖,燒灰研末,水調下。雀屎取堅硬者,酒塗之即破。
蠶繭已出蛾者,燒灰酒服,用一枚出一頭,二枚出二頭。
白話文:
【已形成但未破裂】
取用白雞翅膀下方的第一根羽毛各一根,燒成灰後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後服用。選擇堅硬的麻雀糞便,用酒混合塗抹在患處就能使其破裂。
已經有蛾子飛出的蠶繭,將其燒成灰後以酒送服,使用一枚蠶繭可治療一個部位,使用兩枚則可治療兩個部位。
6. 膿淨不合
先以槐枝、蔥白煎湯洗,後用瓦松陰乾為末傅,或用經霜桑葉研傅,或秦艽研末糝。
濃煎棗湯洗之,再以鱉甲煅存性,研末糝。
絲瓜杵汁頻塗。
白話文:
首先使用槐樹枝和蔥白煎煮成湯來清洗患部,然後將瓦松晾乾磨成粉敷在患處,或者用經過霜凍的桑葉研碎後敷上,也可以選擇將秦艽研磨成粉末撒在患處。
將棗子濃濃地熬煮成湯來清洗,接著再將鱉甲燒燼保留其藥效,研磨成粉末撒在患處。
另外,可以將絲瓜搗成汁液,頻繁地塗抹在患部。
7. 癰生數處
牛糞燒灰研,雞子清或醋調塗。
白話文:
翻譯後的內容為:「若身上多處長了膿腫,可以將乾燥的牛糞磨成灰,再用雞蛋清或醋來調和成糊狀,然後塗抹在患處。」
8. 遍體火瘡
初起似痱,漸如水泡,熱似火燒,瘡色紫赤,不治殺人。蕓薹葉(即油菜)搗汁,調大黃、芒硝、生鐵鏽等分塗。
白話文:
起初病狀像痱子一樣,慢慢發展成水泡,患處灼熱如火燒,且瘡口呈現紫色,若不治療會危及生命。解決方法是使用蕓薹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油菜)搗碎取汁,再加入等量的大黃、芒硝和生鐵鏽混合,塗抹於患處。
9. 遍體浸淫
凡猝得毒氣攻身,瘡赤癢痛,上下周匝,煩悶欲死,此浸淫瘡也。起於心下者最險,不早治殺人,以雞冠血塗之,日四五次。
新羊糞絞汁塗。
胡燕窠中土研末,水和敷。
白話文:
內容翻譯為:[全身泛發性疹子],如果突然受到毒素侵襲,導致身體出現紅色傷口,伴有癢痛感,且這種症狀從頭到腳全面爆發,讓人感到極度煩悶,甚至有瀕死感,這就是所謂的泛發性皮膚病。若這種病從胸口開始發作,情況會非常危險,如果不盡早治療,可能會危及生命。治療方法是使用雞冠的血液塗抹患處,每天四到五次。
另外,也可以用新鮮羊糞絞出的汁液塗抹在患處。
或者,取自燕子巢穴中的泥土,研磨成粉末後用水調和,再塗抹於患處。
10. 身面熱瘡
榆白皮研末,油和塗。
苦參末,粟米飲丸梧子大,每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白話文:
【身體或臉上長熱瘡】
取榆樹的白色內皮磨成粉末,與油混合後塗抹在患處。
將苦參磨成末,用粟米汁做成像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粒,空腹時以米湯送服。
11. 身面疥瘡
樺樹皮(燒灰),枳殼(去穰,各四兩),荊芥穗(二兩),炙甘草(五錢),杏仁(水煮過,去皮,三兩),各研,和勻再研,每二錢,食遠溫酒下,瘡甚者日三服。
菖蒲煎湯洗,並研鋪席臥。
白話文:
【身體和臉部的皮膚病】
使用下列材料製作藥物:燒成灰的樺樹皮、去掉內瓤的枳殼各四兩、荊芥穗二兩、炙甘草五錢、用水煮過並去掉皮的杏仁三兩。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粉後混合均勻,再進一步研磨使其更細。每次服用兩錢,飯後以溫酒送服。對於病情嚴重的患者,每日需服用三次。
另外,可以用菖蒲煎煮的湯來清洗患部,並將菖蒲研磨後鋪在牀墊上休息。
12. 遍身風癩
濃煮浮萍湯頻浴,浴須半日,俾毒氣外泄,再以苦參五兩切片,好酒三斗,漬三十日,每飲一合,日三服,常服不絕自瘥。
白話文:
【全身皮膚病】
應多次使用濃煮的浮萍湯來沐浴,每次沐浴時間需長達半日,目的是讓身體中的毒素能藉由皮膚排出體外。然後,取苦參五兩,切成薄片,用好的酒三鬥浸泡,需時三十天。每天飲用一合(約100毫升),每日三次,持續服用,直至病情自然好轉。
13. 洋黴瘡
土茯苓(一兩),生苡仁、銀花、防風、木瓜、木通、白鮮皮(各五分),皂角子(四分),氣虛者加人參(七分),血虛者加當歸(七分),水二大碗煎飲,日三。忌飲茶,及牛、羊、雞、鵝、魚肉、燒酒、法面、房事半月,即愈。病深者月餘必愈。若誤服輕粉,以致筋骨攣痛、癱瘓不能動履者,服此亦效。
鮮生地,生苡仁(各五錢),銀花(三錢),花粉,連翹,白鮮皮,威靈仙,角刺,蟬蛻(各二錢),白芷(一錢),生甘草(錢半),生白果仁,紅棗肉(各十四枚),以鮮土茯苓四兩,水六碗煎減半,取水煎藥。毒甚者,加大黃三錢;發在頭者,加升麻五分;發在足者,加川牛膝三錢,日服一劑,以愈為度。
此病萬不可服升丹隱藥以圖速效,誠恐引毒入臟,後發莫救,惟此二方最穩最效,余詳《願體醫話》。
白話文:
【病症:梅毒】
【處方一】使用土茯苓(30克)、生苡仁、銀花、防風、木瓜、木通、白鮮皮(各15克)、皁角子(12克)。如果氣力不足,可加入人參(21克);若是血氣不足,則應加入當歸(21克)。將上述材料以兩大碗的水量煎煮後飲用,每日三次。期間需避免飲茶,以及食用牛、羊、雞、鵝、魚肉、燒酒、麵類食品,且在半個月內不宜有性行為,便能痊癒。若病情較嚴重,約一個多月也能康復。若不慎誤服輕粉導致筋骨疼痛、行動不便,服用此方也有療效。
【處方二】取鮮生地、生苡仁(各15克)、銀花(9克)、花粉、連翹、白鮮皮、威靈仙、角刺、蟬蛻(各6克)、白芷(3克)、生甘草(4.5克)、生白果仁、紅棗肉(各14顆)。另取新鮮土茯苓120克,用水六碗煎至一半,再取其湯汁來煎藥。若毒素極重,可增加大黃(9克);若是頭部有病狀,應加入升麻(1.5克);若是在腳部,則需加入川牛膝(9克)。每日服用一劑,直至病癒為止。
【注意】此病千萬不可為了追求快速療效而服用升丹隱藥,因為這可能會導致毒素進入臟腑,後果不堪設想,無法挽救。唯有以上兩種方法最為安全有效,詳細內容請參考《願體醫話》。
14. 結毒
紅棗(五斤),以杉木作柴煮之熟,去皮核,即取杉柴炭研細末,和棗肉杵勻,丸彈子大,每日任意食之,不可間斷,雖瘡毒滿身,或服過輕粉及丹石隱藥,以致穿頂穿鼻,腐爛不已,多年不愈者,服此大效,且極穩當,然愈後須再服一二月,以刈根株。忌醋辣椒(即食茱萸,一名辣茄。)及一切發物。
白話文:
【結毒】
使用方法如下:先準備五斤的紅棗,用杉木作為柴火來烹煮,直到紅棗煮熟。然後去掉紅棗的皮和核,隨後取杉木燒成的炭研磨成細末,與無皮無核的棗肉一起搗碎攪勻,製成像彈珠一樣大的丸子。每天可隨意食用這些丸子,但不能中斷。即使全身長滿了毒瘡,或是因為服用過含輕粉或丹石的隱藥,導致頭頂或鼻子穿孔,持續腐爛久久無法痊癒,服用這種丸子會有顯著療效,且非常安全。然而,病癒後仍需繼續服用一至兩個月,以確保完全清除病因。在服用期間,需避免食用醋、辣椒(又稱食茱萸,別名辣茄)以及所有可能引起病情惡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