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

《四科簡效方》~ 甲集 (19)

回本書目錄

甲集 (19)

1. 脫肛

蟬蛻研末,菜油調敷。

磁石煅研極細,米飲下一錢,外以鐵屑煎湯洗之。貫眾、朴硝、橘皮等分為粗末,每用五錢,煎湯淋洗後,以木賊燒存性,研糝。

白話文:

[脫肛治療方式]

將蟬蛻磨成粉末,用蔬菜油調和後塗抹於患處。

把磁石煅燒後研磨至非常細膩,每次服用一錢,需用米湯送服。另取鐵屑煮沸成湯,用此湯清洗患部。

取貫眾、朴硝、橘皮各等量混合後磨成粗末,每次使用時取五錢煮湯淋洗患部。之後,將木賊燒燬保留其灰,再研磨成粉狀物質。

2. 肛門腫痛

木鱉子肉四五枚,研細泡湯洗,另用少許塗之。作癢者,杏仁杵爛傅。

凡便燥努掙肛痛異常者,以冰片、硼砂研末,雄豬膽汁調,圊後搽之。

白話文:

[肛門腫痛]

取四到五顆木鱉子的果肉,磨碎後用來泡水,用這水來清洗肛門部位,另外再取一些磨碎的木鱉子肉塗抹在患處。如果感到癢,可以將杏仁搗碎後敷在上面。

對於排便乾燥,用力排便後肛門疼痛異常的情況,可以將冰片和硼砂磨成粉末,再用公豬的膽汁調和,每次大便後塗抹在肛門上。

3. 大便不通

連須蔥白三莖,淡豆豉七粒,共搗爛貼臍上,系定,良久自通。

草烏為極細末,以蔥一莖切去根,將蔥頭蘸草烏末納肛門內即通。此名霹靂箭,又名提盆散。

巴豆仁、乾薑、韭子、良薑、硫黃、甘遂、檳榔等分研末,飯丸如雞子黃大,早晨先以椒湯洗手,麻油塗手掌,男左女右,握藥一丸,移時便通,欲止則開握去藥,以冷水洗手,此名宣積丸。杭人以出便溺為解手,蓋本於此。

白話文:

【大便不暢】

解決大便不通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 取三根連根的蔥白與七粒淡豆豉一起搗碎,然後貼在肚臍上,固定好,過一段時間後,大便就會自然通暢。

  2. 將草烏磨成極細的粉末,取一根蔥切去根部,用蔥頭沾取草烏粉末,插入肛門內,馬上就能通便。這個方法又稱為「霹靂箭」或「提盆散」。

  3. 巴豆仁、乾薑、韭子、良薑、硫黃、甘遂、檳榔各取等量,研磨成粉末,再將其搓成雞蛋黃大小的丸狀。早上先用花椒水洗手,再以麻油塗抹手掌,男性用左手,女性用右手,握住一顆藥丸,過一陣子大便就會通暢。如果想停止,只需打開手掌丟掉藥丸,並用冷水洗手即可,這個方法叫做「宣積丸」。杭州人將排便稱作「解手」,就是源自於此。

4. 二便不通

白礬末填滿臍中,以新汲水滴之,覺冷透腹內即通。臍平者以厚紙作環圍之。

甘遂末麵糊,調傅臍中及丹田,以艾炷灸三壯,內飲甘草湯。

白話文:

[二便不通]

將白礬磨成粉末,然後填滿在肚臍裡,再用新汲取的冷水慢慢滴在上面,當你感覺到冷意穿透至腹部內部時,通常就會排便或排尿了。如果你的肚臍比較平坦,可以用厚紙做出一個環狀物來圍繞著肚臘。

取甘遂藥材磨成粉末,用麵粉和水調成糊狀,塗抹在肚臍和丹田(位於下腹部)上,然後在該處進行艾灸三次。同時,內服甘草湯以輔助治療。

5. 小便不通

白蘆菔子炒香,白湯下數錢,外以紙拈搐鼻,取嚏立通。

犀角、玳瑁等分,磨水沖服。

蔥白三斤細切,炒熱分二包,互熨小腹,仍以手擦掌心及湧泉穴。

諸藥不效者,以麝香少許,和患者頂心頭垢作條,入溺莖,紙封馬口,使氣透進莖內,須臾即通。

白話文:

[小便阻塞]

將白蘆薟子炒至香氣四溢,再用清水送服幾錢的量,同時用紙條刺激鼻子引發打噴嚏,馬上就能暢通小便。

犀角與玳瑁以同等份量,研磨後加水調和服用。

取三斤蔥白細切,炒熱後分成兩包,輪流敷熨在小腹部位,同時用手摩擦患者的手掌心以及湧泉穴。

若上述各種藥物均無效,可取少量麝香,混合患者頭頂的頭垢搓揉成條狀,插入尿道,然後用紙封住尿道口,讓麝香的氣味透過尿道進入體內,不久小便就會暢通。

以上皆為古代治療小便不通的方法,請酌情參考。

6. 癃淋

(小溲不利而管痛也)

細白砂三升,熬令極熱,以酒三升淋取汁,服一合,治諸淋。冬瓜煮湯恣飲亦佳。

浮海石一大把研篩,以水三升,醋一升,煮取二升,澄清服一升,三服愈,治石淋。

白茅根四斤,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服一升,日三夜二,治熱淋。

蒲黃、滑石等分末之,酒服方寸匕,日三,治血淋,苧根煎湯服亦良。

淡豆豉五錢,水一碗,煎一沸去渣,入鹽一捻和服,治氣淋。

海金沙、滑石(各一兩),甘草(二錢半),為末,每服二錢,鹿角霜、麥冬、燈心煎湯下,治膏淋。(此敗精阻塞溺竅也。)

白話文:

【小便不暢且尿道疼痛】

取細白砂三升,炒至非常熱,然後用三升酒淋上去,收集流出的汁液,每次服用一小杯,可用來治療各種小便不暢。

冬天,喝大量煮好的冬瓜湯也是不錯的選擇。

取一把浮海石,研磨過篩後,加入三升水與一升醋,煮至剩二升,澄清後一次服用一升,連續服用三次可治結石引起的小便不暢。

使用四斤的白茅根,加十五升水煮至剩五升,每次服用一升,白天三次晚上兩次,適用於治療因熱引起的排尿困難。

蒲黃和滑石按同等比例磨成粉,每日三次,每次用酒送服一小撮,可以治療血尿,薴根煎湯服用也有很好的效果。

淡豆豉五錢,加一碗水煮沸後去渣,加入少許鹽調味後服用,可用來治療氣滯型排尿困難。

海金沙和滑石各一兩,甘草二錢半,混合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鹿角霜、麥冬、燈心草煎成的湯送服,可治療因精液堵塞尿道導致的排尿困難。

7. 溺血(管痛者為血淋,不痛者為溺血)

牛膝一味煎膏,不時服之。炳按:(杜牛膝更佳。)

生綠豆浸濕,搗絞取汁,隔水微溫,日服一碗。

人參、黃耆等分為細末,以白蘆菔切片蜜炙,不時蘸末食之,名玉屑散。

白話文:

溺血的治療方式如下(若是小便時疼痛則是血淋,無疼痛感則是溺血):

使用牛膝熬煮成膏狀,隨時都可以服用。註:使用杜牛膝效果更佳。

將綠豆浸泡後,搗碎並擰出汁液,將汁液稍微加溫,每日飲用一碗。

將人參和黃耆按照同等比例磨成細粉,再用白蘿蔔切片,以蜂蜜烤過,隨時沾取粉末食用,這種方法被稱為玉屑散。

8. 遺溺

鹿角霜研末,溫酒下三錢。

雞膍胵炙研,糯米湯服二錢。

白話文:

[尿牀]

將鹿角霜磨成粉末,用溫熱的酒送服三錢。

將雞胗烤熟後研磨成粉,用糯米熬的湯服用二錢。

9.

七種疝氣,痛不可忍,灸大敦穴,穴在足大拇指聚毛處,去甲一韭葉,灸七壯,屬厥陰井也,須用厚蒜瓣襯,不可貼肉,貼肉則傷指甲。

睪丸腫痛名木腎,用荊芥穗(一兩),朴硝、蘆菔(各三兩),蔥(七莖),煎湯淋洗。

偏墜初起用穿山甲、茴香二味為末,酒調服,乾物壓之,若患久者,用牡蠣灰、良薑末等分,唾津調塗腫大一邊,須臾如火熱而痛已。

小腹腫痛不得小溲者,名膀胱氣。用五苓散加楝子、茴香、蔥白,煎成,入鹽少許熱服。更有肺氣不化,膀胱為熱邪所滯,而小便不通,小腹與睪丸脹痛,一味沙參,大劑煎服,肺氣化而小溲通,覆杯可愈,但溲不閉者勿用。

小腹引睪丸連腰脊而痛,名小腸氣,用四制香附、鹽水炒茴香等分為末,空心酒下三錢。寒疝引急,痛連小腹,及睪丸偏縮者,以胡椒十餘粒,研細糝膏藥上,烘熱貼陰囊上,痛即已。若偏縮者,須貼偏小半邊。蓋縮即寒,而墜即熱也。

熱疝痛處如火,溲赤便艱,口乾畏熱,多露火象,熱藥禁施,用芙蓉葉、黃柏(各三錢)為末,以木鱉子仁一個,磨醋調塗囊上即效。

白話文:

有七種疝氣讓人疼痛難忍,可以使用艾灸大敦穴的方式來緩解,大敦穴位於腳大拇指根部長毛的地方,距離指甲約一韭葉的距離,艾灸七次,此穴屬於厥陰井穴,需用厚蒜片做為隔層,不要直接貼在皮膚上,否則可能會傷到指甲。

睪丸腫痛的病狀,俗稱木腎,可以用荊芥穗一兩,朴硝、蘆菔各三兩,加上七根蔥,煮成湯汁來淋洗。

如果疝氣剛開始偏向一側,可用穿山甲和茴香兩種材料研成粉末,以酒調勻服用,並用乾燥物品壓住患部,如果病情已久,可以使用等量的牡蠣灰和良薑粉,用口水調勻塗抹在腫大的一側,很快就能感覺到像火燒一樣的熱感,疼痛也會消失。

小腹腫痛且無法小便的情況,被稱為膀胱氣,可以用五苓散加上楝子、茴香和蔥白一起煎煮,加入少量鹽巴熱飲。另有一種情況是肺氣不順,導致膀胱受熱邪影響,造成小便不暢,小腹和睪丸脹痛,可以大量服用沙參,肺氣順暢後,小便自然就會恢復正常,喝完藥後即可痊癒,但若是沒有小便困難的情況,就不適合使用這種方法。

小腹連帶睪丸和腰部脊椎的疼痛,被稱為小腸氣,可以使用四制香附和鹽水炒過的茴香,以等量的比例研成粉末,空腹時用酒送服三錢。如果因為寒冷導致的疝氣緊繃,疼痛連到小腹,以及睪丸一側縮小,可以在膏藥上灑上十幾顆研磨細碎的胡椒,加熱後貼在陰囊上,疼痛就會減輕。如果是睪丸一側縮小,要貼在縮小的那一側。因為縮小代表寒冷,而下垂代表熱症。

熱疝會讓疼痛處像著火一樣,小便顏色深紅且排尿困難,口乾舌燥,怕熱,這類患者不能使用熱性藥物,可以使用芙蓉葉和黃柏各三錢,研成粉末,再用一個木鱉子仁磨成醋調勻,塗抹在囊袋上即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