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卷第五 (25)
卷第五 (25)
1. 杏仁茯苓丸
主患黃心下縱橫結堅小便赤色,此是酒疸。
茯苓 茵陳 乾薑(各一兩) 半夏 杏仁(各三分) 商陸(半兩) 甘遂(一分) 枳實(五分) 蜀椒(二合) 白朮(五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蠶豆大,每服三丸,以棗湯下之。夫患黃疸常須服此。若渴欲飲水,即服五苓散。若妨滿,宛轉丸治之。
白話文:
杏仁茯苓丸
主要治療患者心窩處有縱橫交錯的硬塊,小便顏色赤紅,這是酒疸(酒精性肝炎)。
藥方成分:茯苓、茵陳、乾薑(各一兩)、半夏、杏仁(各三分)、商陸(半兩)、甘遂(一分)、枳實(五分)、蜀椒(二合)、白朮(五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調和成蠶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丸,用大棗熬成的湯水送服。患有黃疸的人,通常都需要服用此藥。如果感到口渴想喝水,就服用五苓散;如果覺得腹部脹滿,則服用宛轉丸治療。
2. 小茵陳丸
治黑疸身體間黑小便赤色
茵陳、枳殼、白朮、赤茯苓、甜葶藶(各一分)、半夏、當歸、川椒、大黃(各三分)、甘遂(一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杵三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前白湯下。
白話文:
小茵陳丸
治療黃疸,症狀表現為皮膚發黑,小便顏色鮮紅。
藥材包括茵陳、枳殼、白朮、赤茯苓、甜葶藶(各一份)、半夏、當歸、川椒、大黃(各三份)、甘遂(一份)。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混合,用力杵三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飯前用白開水送服。
3. 甘露飲子
治胃熱齒齦宣露口臭心中多煩飢不欲食喜睡目臉重及治小兒瘡疹已發者並治血虛黃疸尤效
生乾地黃 熟地黃 天門冬 枇杷葉 黃芩 石斛 枳實 山茵陳 甘草
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至三錢,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若齒齦宣露,煎藥稍熱嗽之,冷即吐卻,極效。
白話文:
甘露飲子
治療胃火旺盛導致牙齦腫痛、口臭、心煩意亂、食慾不振、嗜睡、頭昏眼重等症狀,以及治療小兒瘡疹(出疹子)已發的患者,尤其對血虛型黃疸效果顯著。
藥材:生地黃、熟地黃、天門冬、枇杷葉、黃芩、石斛、枳實、茵陳蒿、甘草,各等份研磨成細粉。
用法:每次服用二到三錢(約6-9克),用一大碗水煎煮至七分(約三分之一碗水),濾去藥渣,飯後溫服。如果牙齦腫痛明顯,可以將煎好的藥稍微加熱後含漱,若感覺藥液變涼則吐出,效果極佳。
4. 恆山湯
治急黃酒黃心黃勞黃氣喘欲發
柴胡(八兩) 恆山 芒硝 大黃(各十二兩) 黃芩 龍膽 茵陳 秦艽(各六兩) 梔子(十四個)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以時。
白話文:
恆山湯
治療急性黃疸、酒黃、心黃、勞黃(慢性黃疸)、黃疸伴喘息欲發等症狀。
藥方組成:柴胡八兩、恆山十二兩、芒硝十二兩、大黃十二兩、黃芩六兩、龍膽六兩、茵陳六兩、秦艽六兩、梔子十四個。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水煎煮至六分,去渣後溫服,不拘時辰服用。
5. 茵陳梔子丸
治時行病急黃並瘴癘疫氣及瘧疾
茵陳、梔子、芒硝、杏仁(各二兩)、巴豆(一兩)、恆山、鱉甲(各二兩)、大黃(五兩)、豉(五合)
上為細末,煉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米飲下,以吐利為佳。不知加一丸。凡病初覺,體氣有異,急服之。
白話文:
茵陳梔子丸
治療流行性疾病引起的急黃,以及瘴氣、疫氣和瘧疾。
藥方成分:茵陳、梔子、芒硝、杏仁(各二兩)、巴豆(一兩)、恆山(藥材名,需查證,可能是指某種礦物藥)、鱉甲(各二兩)、大黃(五兩)、豉(五合)。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麥芽糖熬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丸,用米湯送服,以達到嘔吐和腹瀉的效果為佳。如果沒有效果,可加服一丸。凡是疾病初期,身體感覺異常時,應立即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