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廬臨證經驗方》~ 噎膈反胃
噎膈反胃
1. 噎膈反胃
鄒(左),望六之年,氣陰就衰,猶是操勞過度,事多不遂時風,每致自惱而得是症。夫食難下咽曰膈,食下梗塞曰噎,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曰反胃。今見證悉具,若見便艱,關格成矣。脈細而澀,舌白厭飲,姑進溫順,以舒胸陽,降逆以順氣機。急宜向靜勿勞,屏卻思慮,或冀藥餌見功。
肉桂(四分),蓽茇(五分),法半夏(一錢五分),蘇子(七分,砂研),吳萸(二分),川連(三分,薑汁炒),黑芝麻(三錢),烏藥(五分),沉香汁(三小匙,衝入),甘蔗汁(一小杯,衝入)
復診,溫潤降逆之法,連服三劑,湯飲與粥,不致阻塞,舌苔轉紅,脈轉細數,下體畏冷勝常,陽亢於上,陰衰於下,二氣之失和極矣。治上治中礙陰,顧陰顧液礙胃,仍守溫潤。
肉桂(四分,作丸吞服),戈製半夏(一錢),甘蔗汁(一小杯),柏子仁(三錢),蓽茇(五分),鮮生地汁(兩許),麥冬汁(半兩許)
三診,溫潤又投兩服,反胃三日未來,試嘗飯食亦受,舌紅較淡,畏冷亦和,陰衰陽亢之象雖減,而二氣之虧已甚,再擬溫補。
肉桂(四分,另煎衝入),大生地(五錢),炒川椒(十五粒),雲苓(三錢),製附子(四分),川連(三分,水炒),烏梅(一個,炒),烏藥(三分),淡乾薑(三分),天冬(一錢五分)
白話文:
鄒先生,六十歲左右,身體的氣血和陰津已經開始衰退,加上他過度勞累,許多事情不如意,常常導致心情煩躁,最終導致這種疾病。如果食物難以下嚥的情況,我們稱之為「膈」;如果食物下肚後有梗塞感,則稱為「噎」;若早晨吃的食物到晚上吐出,或是晚上吃的食物到早上吐出,這種情況我們稱為「反胃」。現在鄒先生的症狀都很明顯,如果再加上排便困難,那就形成「關格」了。他的脈搏細弱且有些阻滯,舌苔色白,對飲食感到厭惡,我們暫時以溫和的方法,來調理胸中的陽氣,降逆氣順暢氣機。他應該盡快保持平靜,不要勞累,避免過多思慮,這樣或許藥物可以發揮效果。
經過治療,服用溫潤降逆的藥物,連續服用了三劑,喝湯和粥已經不再阻塞,舌苔從白色轉為紅色,脈搏也轉為細微且快速,下半身比平常更怕冷,顯示上部的陽氣過盛,下部的陰氣過衰,這是體內陰陽失衡的極端表現。在治療上部和中部時,會妨礙到陰氣的調節;在照顧陰氣和體液時,又會影響到胃部。因此,我們仍然維持溫潤的治療方法。
第三次診療,繼續使用溫潤的藥物,反胃的症狀三天都未出現,嘗試吃飯也沒有問題,舌頭的紅色變得較淡,畏寒的感覺也趨於和緩,雖然陰衰陽亢的現象有所減輕,但是體內陰陽兩氣的虧損已經很嚴重,所以我們打算改用溫補的方式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