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廬臨證經驗方》~ 痛經
痛經
1. 痛經
邵(右),痛經數年,不得孕育,經來三日前必腹痛,腹中有塊凝滯,狀似癥瘕伏梁之類,納減運遲,形瘦神羸,調經諸法,醫者豈曰無之,數載之中,服藥亦云無間,何以漠然不應。詢知閨閣之時無是痛,既嫁之後有是疾,痛之來源,良有以也。是症考古卻無,曾見於《濟陰綱目》中載及,姑勿道其名目,宗其意而立方,不必於平時服,俟其痛而進之,經至即止,下期再服。
荊三稜(一錢,醋炒),延胡(一錢五分,醋炒),香附(一錢五分,生杵),制軍(一錢),蓬莪朮(一錢,酒炒),桃仁(三錢),丹皮(一錢五分),炒歸身(一錢五分),炒枳實(七分),川芎(四分,炒)
復診,前方於第二期經前三劑,經來紫黑,下有似胎非胎長形者一塊,邇月不腹痛而經至矣。蓋是症亦系凝結於胞中者,今既下矣,復何慮乎?
柴胡(三分,醋炒),炒白芍(一錢五分),川石斛(三錢),川芎(五分,炒),白朮(一錢五分,生),炒歸身(一錢五分),粉丹皮(一錢五分),橘白(一錢,炒),炒穀芽(一兩,煎湯代水)
白話文:
[痛經]
邵女士,長期受痛經困擾,多年無法懷孕。每次月經來臨前三天,必定感到腹部劇烈疼痛,且腹部似乎有硬塊凝結,疑似是癥瘕或伏梁這類的病變。她的食慾減退,消化功能不佳,身體逐漸消瘦,精神狀態也顯得虛弱。雖說各種調理月經的方法,醫生都試過了,幾年來,她也未曾間斷地服用藥物,但效果始終不明顯。據瞭解,她在未出嫁前並無此種痛經問題,婚後才開始出現這種疾病,痛經的來源,確實有其原因。這種病症在古籍中少有記載,只在《濟陰綱目》中略有所聞,姑且不論其名稱,我們根據書中的意涵來開立處方,此藥不需要在平時服用,等到痛的時候才服用,月經來時即可停藥,待下次月經來臨前再繼續服用。
處方藥材包括:荊三稜、延胡、香附、制軍、蓬莪朮、桃仁、丹皮、炒歸身、炒枳實、川芎等,這些藥材需經過特定處理。
經過第二次診療,她按照前次的處方,在月經來臨前服用三個劑量,月經血色轉為紫黑,且排出了一塊類似胚胎的長條形物體,自此,這個月她不再感到腹部疼痛,月經也如期而至。由此可見,此病症的確是由於胞宮內的凝結物所致,如今已經排出,自然無須再擔憂。
再次調整處方,包含:柴胡、炒白芍、川石斛、川芎、白朮、炒歸身、粉丹皮、橘白、炒穀芽等藥材,其中炒穀芽需煎湯代替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