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廬臨證經驗方》~ 眩暈
眩暈
1. 眩暈
呂(左),眩暈多年,每於濕蒸之際甚發。今初夏潮濕過重,發亦頻頻。診脈濡細,舌苔膩白,考古法眩暈一症,概從《內經》諸風掉眩,皆屬於肝之論,大旨不外乎風陽上旋,辨別挾濕挾痰之治。今按脈症,乃濕鬱上泛,挾痰膩膈所致,固前人未經論及,面臨診亦罕見也。擬辛香運中,以化濕化痰主之。
茅朮(一錢),制川樸(一錢),旋覆花(一錢五分,包),蘇子(一錢五分,杵),草果(四分,煨),製半夏(一錢五分),炒白芥子(七分,研),陳皮(一錢,炒),椒目(五分),赤苓(五錢)
復診,眩暈不復,舌白依然,脈濡便溏,脘中較爽。信系體肥多濕,嗜酒多濕,臥於地坑之上亦感濕,好飲冷茶亦停濕,倘泥於古法而滋降,不亦遠乎!再擬昨方加減,仍守太陰陽明主治。
茅朮(一錢),草果(五分,煨),干佩蘭(一錢五分),製半夏(一錢五分),白朮(一錢五分,土炒),藿梗(一錢五分),制川樸(一錢),旋覆花(一錢五分,包),陳皮(一錢,炒),通草(一錢)
白話文:
患者呂先生,長年受眩暈困擾,尤其在天氣炎熱潮濕時,眩暈情況會更加嚴重。現在正值初夏,空氣濕度極高,他的眩暈發作次數也明顯增加。經過診斷,發現他的脈象濡細,舌苔呈現膩白,根據古代治療眩暈的方法,大多遵循《黃帝內經》中「諸風掉眩,皆屬於肝」的理論,主要認為是風熱上沖導致的,但需區別是否伴有濕氣或痰液的問題。
現在我們分析呂先生的情況,判定他的眩暈是由濕氣鬱積上升,加上痰液阻塞胸膈所引起的,這種情況前人並沒有詳細論述,臨牀上也比較少見。因此,我們計劃使用辛辣芳香的藥材來調理中焦,以化解濕氣和痰液為主要治療方向。
在第二次診療時,呂先生的眩暈症狀已有所緩解,舌苔依然膩白,脈象濡弱,大便偏軟,胃部感覺比之前清爽。由此推測,他體型肥胖,容易產生濕氣,喜愛喝酒也會加重濕氣,睡在地窩裡也會感到濕氣,喝冷茶會導致濕氣停滯,如果單純沿用古法滋補下降,似乎不太適合他!於是我們在昨日的處方基礎上進行調整,仍然以治療脾經和胃經為主。
呂先生的病情得到改善,但我們仍需持續關注,並根據其具體情況適時調整藥物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