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爔

《張愛廬臨證經驗方》~ 疝氣

回本書目錄

疝氣

1. 疝氣

陳(左),數載疝疾,與年並深,始則因寒因濕,繼涉肝虛腎乏,考《內經》論疝,責之八脈,後賢闡發,又以七疝各分經次之,寒熱虛實久暴諸法,可謂詳且明也。今疝發之時,喘且汗,肝腎之虛,八脈之虧明矣。擬顧本溫運,參入辛香通腎之意。

肉桂(三分),炒小茴(五分),酒炒獨活(一錢),酒炒香附(一錢五分),炒枯熟地(五錢),細辛(二分),酒炒橘核(三錢),沉香片(四分),炒牛膝(四分),茯苓(一錢五分),炒杜仲(一錢五分)

上方五服,後以十服為末,水泛丸繼之。每服三錢,開水送下。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了一位名叫陳的人,他長期受疝氣困擾,病情隨著年歲而加重。起初,他的疝氣是由寒冷和濕氣所引發,後來轉變為肝臟和腎臟功能不足。根據《內經》對疝氣的討論,歸咎於人體的八脈失調,後世的醫學家進一步分析,將七種不同類型的疝氣分門別類地歸屬於不同的經絡。對於疝氣的治療,無論是寒熱虛實,或是急性或慢性,都有詳細而明確的方法。

當疝氣發作時,患者會出現喘息和出汗的症狀,這清楚地顯示出肝腎虛弱及八脈虧損的情況。因此,計劃採取溫補肝腎,並加入辛香料以促進腎臟功能的策略。

藥方如下:肉桂三分,炒小茴香五分,酒炒獨活一錢,酒炒香附一錢五分,炒熟地五錢,細辛二分,酒炒橘核三錢,沉香片四分,炒牛膝四分,茯苓一錢五分,炒杜仲一錢五分。

首先服用五劑藥物,然後將十劑藥物研磨成粉末,用水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三錢,用開水吞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