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爔
《張愛廬臨證經驗方》~ 飲症
飲症
1. 飲症
趙(左),飲邪十餘載,遇冷即甚發,發必脹痛徹背,咳嘔氣逆。邇來漸妨穀食,脈形細滑,據述向來力疾操勞,安得不涉於虧。然參、地常投,何以罔效,蓋體雖宜補,而病不安於補也。
夫有飲者,中陽先虧,飲為陰邪,得以盤踞,日甚一日,即以水穀之精華,亦必釀為痰涎而附於飲矣。考之於古,曰:痰飲,自漢時張長沙分立五飲門類,皆曰當以溫藥和之。
宗苓桂術甘意,參小青龍法。
肉桂(五分),乾薑(四分),旋覆花(一錢五分,包),蘇子(一錢),炙草(三分),土炒白朮(一錢五分),細辛(二分),法半夏(一錢五分),雲苓(五錢)
白話文:
這位趙先生,已經患了這病十多年了,每逢遇冷就病發,發病時一定會胸悶脹痛,疼痛感直透背部,並且咳嗽嘔吐,呼吸不順暢。最近食慾也越來越差,脈象細滑。據說他一向勤勞,即使生病也不肯休息,可想而知身體肯定會虧損。雖然一直服用人參、地黃等補益藥物,但效果卻不顯著。這是因為雖然他的身體需要補益,但病症卻不適合用補益的方法治療。
患有這種病症的人,都是因為陽氣先虧損,而寒邪入侵,陰邪乘虛而入,在體內盤踞,日益加重。身體所攝取的精華水穀,也被轉化成痰液,附著在寒邪上。從古至今,醫家都認為痰飲應該用溫熱藥物來治療。
張仲景在漢代就將痰飲分為五種,都應該用溫熱藥物來治療。
因此,這裏建議使用茯苓、桂枝、白術、甘草,以及人參、半夏、龍骨等藥物。
具體藥方如下:
- 肉桂:五分
- 乾薑:四分
- 旋覆花:一錢五分,包煎
- 蘇子:一錢
- 炙甘草:三分
- 土炒白朮:一錢五分
- 細辛:二分
- 法半夏:一錢五分
- 雲苓:五錢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