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爔

《張愛廬臨證經驗方》~ 暑濕挾滯

回本書目錄

暑濕挾滯

1. 暑濕挾滯

周(左),表熱九日,有汗不解,舌絳起刺,燔渴引飲,間作寒熱之象。熱甚,下午至夜,神志時糊,脈洪無力。症固有邪有滯,未明下不厭遲,陽明經分之邪,又傳少陽,陽明腑分之滯,灼傷津液,極似大柴胡證,而與脈象不符。細繹症情,汗下不按《經》旨,延至正虛津劫,既非陷里之神糊,如何香開,致使內傳,此際之望滯通,需俟津回液復。擬宗仲聖人參白虎湯意,參入景岳柴胡煎,庶與脈證符合。

諸先生以為何如?

參鬚(一錢),柴胡(四分),知母(一錢五分),元參(一錢),黑梔(一錢五分),生石膏(七錢),藿斛(七錢),麥冬(一錢五分),竹葉(三錢)

復診,汗暢熱解,煩渴已減,舌絳淡而尖刺亦少。津液稍回,正氣較振,脈數未平,神志已爽。少陽陽明之表分既清既泄,腑分之滯,尚待清潤毓陰而下也。切勿因滯而再盪滌。審證二字,其難其慎,臨時之應變,平日之功夫耳。

鮮藿斛(一兩),細生地(四錢),知母(一錢五分),銀花(一錢五分),赤芍(一錢五分),花粉(一錢五分),丹皮(一錢五分),麻仁(三錢),蔞仁(三錢)

白話文:

患者左側身體發熱持續九天,出汗但無法解熱,舌頭紅腫並有尖刺,口渴想要喝水,時而發冷時而發熱。發熱嚴重時,下午到晚上意識時而模糊,脈搏有力但虛弱。症狀顯示有外邪入侵也有內臟積滯,但目前還無法確定是否需要立即服用瀉藥,因為陽明經脈的邪氣已經傳到了少陽經脈,陽明腑臟的積滯灼傷了津液,非常像柴胡證,但與脈象不符。仔細分析症狀,患者出汗不符合經書中的理論,延誤治療導致正氣虛弱,津液耗損,這並不是陷里造成的意識模糊,那麼為何會出現口臭,導致內邪傳播呢?現在需要等待津液恢復,才能通暢積滯。考慮到仲景的人參白虎湯,加入景岳的柴胡煎,或許能與症狀和脈象相符。

各位先生認為如何?

處方:人參鬚一錢、柴胡四分、知母一錢五分、元參一錢、黑梔一錢五分、生石膏七錢、藿斛七錢、麥冬一錢五分、竹葉三錢

複診後,患者汗出順暢,熱度消退,煩渴減輕,舌頭紅腫淡化,尖刺減少。津液略微恢復,正氣有所恢復,脈搏頻數尚不平穩,意識清醒。少陽陽明經脈的表證已經清除,腑臟的積滯,需要通過清潤滋陰來緩解。切記不可因為積滯而再次使用瀉藥。審證二字,既困難又需要謹慎,臨時的應變,需要平時累積的經驗。

處方:鮮藿斛一兩、細生地四錢、知母一錢五分、銀花一錢五分、赤芍一錢五分、花粉一錢五分、丹皮一錢五分、麻仁三錢、蔞仁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