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廬臨證經驗方》~ 肝邪犯胃
肝邪犯胃
1. 肝邪犯胃
程(右),惱怒傷肝,木火犯胃入膈,支撐胸背,嘔吐血塊痰涎,不納不便,舌白苔膩。胃為水穀之海,多氣多血之腑,性喜通降,所畏倒逆,經此氣火沖斥,濕濁乘機錯亂,倘肆其猖狂,厥逆立至,若再侮土,泄瀉必增。
左脈弦硬,右脈細軟,谷不沾唇者已五日,胃氣憊矣,而嘔尚甚,中無砥柱,何恃不恐。諸先生所進苦寒沉降,蓋欲止其嘔血而順其氣,誠是理也。然《內經》云:百病皆以胃氣為本,苦寒性味,又屬伐胃,胃不能安,藥力何藉?拙擬苦溫以制肝之逆,苦辛以通胃之陽,並參奠安中氣,冀其倒逆之勢得緩。幸勿拘於見血畏溫之議。
臺人參(一錢),法半夏(一錢五分),薑汁炒川連(三分),旋覆花(一錢五分),淡吳萸(二分),川楝子(七分),炒川椒(二分),雲茯苓(二錢),交趾桂(四分),龍膽草(三分,二味同研細末,飯和為丸。即以藥湯送下。)
復診,嘔逆已止,脹痛亦緩,左脈弦硬固平,右關歇止,旋見土德大殘,中氣亦竭。急進補中立中,仍參約肝制肝之法,惟望胃納肯醒是幸。
臺人參(一錢五分),上肉桂(三分),生於術(一錢五分),炒白芍(一錢五分),雲茯苓(三錢),炙甘草(三分)
再診,脹痛大平,嘔逆未復,稍能納粥,脈俱濡細,胃氣漸有來復之機。經云:納穀則昌,信不誣也。
再診,脹痛大平,嘔逆未復,稍能納粥,脈俱濡細,胃氣漸有來復之機。經云:納穀則昌,信不誣也。
人參(一錢),煨肉果(三分),白芍(一錢五分),炒橘白(七分),於術(一錢五分),煨木香(三分),炙甘草(四分),云茯神(三錢),穀芽(一兩,煎湯代水)
白話文:
右側脈象,患者惱怒傷肝,肝火犯胃,熱氣上衝到胸膈,導致胸背疼痛,嘔吐血塊和痰液,食慾不振,舌苔白膩。胃是容納食物的水穀之海,氣血充盈的臟腑,喜愛通暢下泄,最怕逆流上衝,現在由於肝火上逆,胃氣受阻,濕濁乘虛而入,擾亂胃氣,如果任其發展,就會昏厥,如果再傷害脾胃,就會加重腹瀉。
左側脈象弦緊,右側脈象細弱,患者五天沒有進食,胃氣已經很虛弱,嘔吐仍然嚴重,就像失去支柱一樣,實在令人擔憂。各位醫生所用的苦寒藥物,是為了止血降逆,順氣止嘔,確實是合理的。但是《內經》說:百病皆以胃氣為本,苦寒藥性偏於寒涼,容易傷胃,胃氣虛弱,藥力如何發揮作用呢?我打算用苦溫藥物來制止肝火上逆,用辛溫藥物來通暢胃陽,並輔以健脾補中,希望能緩解逆氣上衝的症狀。希望不要拘泥於見血就害怕溫熱藥物的觀點。
處方:人參一錢,半夏一錢五分,薑汁炒川連三分,旋覆花一錢五分,淡吳萸二分,川楝子七分,炒川椒二分,雲茯苓二錢,交趾桂四分,龍膽草三分,二味同研細末,飯和為丸,用藥湯送服。
複診時,患者嘔逆已經停止,脹痛也減輕,左側脈象弦緊,但平穩,右側脈象關脈停止跳動,但發現脾胃功能嚴重受損,中氣也虛弱。急需補中益氣,同時仍然要兼顧抑制肝火的方法,只希望患者胃口能恢復正常。
處方:人參一錢五分,肉桂三分,生於術一錢五分,炒白芍一錢五分,雲茯苓三錢,炙甘草三分。
再次複診,患者脹痛已經完全消失,嘔逆沒有復發,能稍微吃些粥,脈象都變得細弱,胃氣慢慢恢復。醫書上說:飲食正常則身體健康,果然不假。
再次複診,患者脹痛已經完全消失,嘔逆沒有復發,能稍微吃些粥,脈象都變得細弱,胃氣慢慢恢復。醫書上說:飲食正常則身體健康,果然不假。
處方:人參一錢,煨肉果三分,白芍一錢五分,炒橘白七分,於術一錢五分,煨木香三分,炙甘草四分,雲茯神三錢,穀芽一兩,煎湯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