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爔

《張愛廬臨證經驗方》~ 痧隱

回本書目錄

痧隱

1. 痧隱

王(右),風溫發痧子,表熱壯甚,汗不肯達,病交五日,痧子乍透,而著涼驟縮,表熱反減,胸悶口渴,舌淡紅少苔,咳嗽痰不爽。診脈細數,神識時糊,肺胃之邪熱不從表達,而有欲陷之勢。經曰:冬傷於寒,春必病溫。從太陽克入而伏藏於少陰,兼值歲初春風特甚,又感風邪,是從太陰縮縛二氣之邪,今得溫暖而發,取汗本非易事,何況徒以辛溫散之。

夫里邪已化為熱,風邪又化為火,試以薪炊鍋,而勿潤之以水,欲逼其氣蒸作汗,汗之汁何從運至,不且鍋將裂乎。急進辛涼解肌法,庶幾雲行雨施,品物咸亨也。拙擬若此,未識專科先生以為何如?

生麻黃(五分),杏仁(三錢),射干(五分),蟬蛻(一錢),土貝母(三錢),生石膏(五錢),桔梗(一錢),炒牛蒡(一錢五分,杵),連翹(一錢五分),檉柳(五錢),枇杷葉露(一兩,衝入)

復診,汗達未暢,表熱復揚,痧子隱約膚中,欲透不透,舌質已絳,口渴引飲,神志尚是時矇,邪熱既侵營分,內傳最捷,不得不清營泄邪並進。專科猶戀戀荊、防,余不知其何意也。

鎊犀角(一錢),麻黃(四分),連翹(一錢五分),杏仁(三錢),生石膏(五錢),葛根(七分),桔梗(一錢),赤芍(一錢五分),丹皮(一錢五分),前胡(一錢)

再診,痧子暢透,表熱大減,汗亦暢矣,悶亦舒矣。神志清而渴飲較減。惟舌猶絳,脈猶數,陰分已傷,良由取汗遲之所誤耳。擬存陰泄熱。

細生地(四錢),桑葉(一錢五分),連翹(二錢),前胡(一錢),桔梗(一錢),淡豆豉(三錢),丹皮(一錢五分),黑梔(一錢五分),杏仁(三錢)

白話文:

這位病人是右側身體發燒,伴隨痧疹,表症熱象很重,汗出不暢,病程五天,痧疹剛要透出時,卻因為著涼而收縮回去,表症熱象反而減弱,出現胸悶口渴的症狀,舌頭淡紅少苔,咳嗽痰液不順暢。脈象細數,神志時而糊塗。肺胃之邪熱沒有從表症透出,反而有要深入身體的趨勢。醫書記載:「冬天受寒,春天就會得溫病。」這個病邪從太陽經侵入,然後潛伏在少陰經,又正值年初春,風氣特別盛行,病人又感受了風寒之邪,這是太陰經與少陰經的邪氣互相牽制,如今天氣回暖,邪氣才發作出來,要發汗並不容易,更何況只用辛溫散寒的方法。

現在體內已經化熱,風寒也化為熱邪,就像用柴火煮鍋,卻不加水,想要逼出蒸汽,水汽從何而來?鍋子不會裂開嗎?貿然使用辛涼解表的方法,恐怕會像雲彩漂浮,雨水降落,萬物都得不到滋潤。我打算用這個方子治療,不知道專業的醫生怎麼看?

麻黃五分,杏仁三錢,射干五分,蟬蛻一錢,土貝母三錢,生石膏五錢,桔梗一錢,炒牛蒡一錢五分,杵碎,連翹一錢五分,檉柳五錢,枇杷葉露一兩,衝服。

複診時,發現汗出不暢,表症熱象又增強,痧疹隱隱約約在皮膚中,要透不透,舌頭已經紅絳,口渴想喝水,神志仍然時而糊塗,邪熱已經侵犯到營分,往內傳播速度很快,必須清熱解毒並同時排毒。專業的醫生還想用荊芥、防風,我不理解他們的想法。

犀角一錢,麻黃四分,連翹一錢五分,杏仁三錢,生石膏五錢,葛根七分,桔梗一錢,赤芍一錢五分,丹皮一錢五分,前胡一錢。

再次複診,痧疹已經暢通透出,表症熱象減退,汗也暢通了,胸悶也舒緩了。神志清醒,口渴也減輕了。只是舌頭仍然紅絳,脈象仍然數,陰分已經受損,這是因為發汗治療延誤所造成的。我打算滋陰清熱。

細生地四錢,桑葉一錢五分,連翹二錢,前胡一錢,桔梗一錢,淡豆豉三錢,丹皮一錢五分,黑梔子一錢五分,杏仁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