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廬臨證經驗方》~ 郁痹
郁痹
1. 郁痹
程(右),竟日思悲,半載納減。詢非惱怒感觸所藉,在病人亦不知悲從何來,一若放聲號泣乃爽快,睡醒之際特甚,余如默坐亦然。韓昌黎云:凡人之歌也有思,哭也有懷,出於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夫悲哀肺主之,寢則氣窒,醒則流通,想其乍醒之際,應通而猶窒焉,是以特甚。
揆之脈象,右寸細數而小滑,伏火挾痰有諸。或因有所驚恐,驚則氣結,結久成痹,痹則升降失常,出納呆鈍,胃氣日餒耳。擬以開結通痹為先,何急急於補也。
旋覆花(一錢五分,包),元參(一錢),炒竹茹(一錢五分),瓜蔞皮(一錢五分),薤白頭(三錢),紫菀(七分),橘絡(一錢),水安息(三分,烊入),生鐵落(兩許,用鐵錘、開水,擂盆內研百遍,取清汁一小杯,衝入)
復診,兩進開結通痹之後,悲哀之態頓釋,咯痰黃厚,胃納稍思,脈之滑數亦緩,其痰火痹結也明矣。擬以清泄降繼之。補不可投,豈妄談哉。
炙桑皮(一錢五分),炒竹茹(一錢五分),蔞霜(一錢五分),紫菀(五分),杏仁(三錢),黑梔(一錢五分),丹皮(一錢五分),橘絡(一錢),冬瓜子(三錢),絲瓜絡(一錢)
白話文:
[鬱悶關節痛]
患者程先生,整天陷入悲傷情緒,半年以來食慾減退。並非因煩惱或憤怒等外界因素導致,連他自己也不明白悲傷情緒從何而來,有時覺得只有大聲哭泣才能感到舒暢,特別是在剛睡醒的時候,即使在靜坐時也是這樣。唐朝文學家韓愈曾說:人們唱歌是因為有所思念,哭泣是因為心中有懷念,從口中發出的聲音,都是因為內心有不平之事吧。悲傷是由肺臟主管,睡眠時氣血受阻,醒來後得以流通,可以想像他在剛醒來時,本該通暢卻仍受阻,所以悲傷更為嚴重。
從脈象來看,他的右手寸脈細微、快速且帶有小滑感,顯示可能有潛藏的熱火與痰濕。可能是因為曾經受到驚嚇,驚嚇會導致氣血凝滯,長期凝滯便形成關節痛,進而影響身體機能,使消化吸收功能遲鈍,胃氣逐漸衰弱。首先應考慮打開氣血凝滯,疏通關節痛,而非急著補養。
處方如下:旋覆花1.5錢(需包裝),元參1錢,炒竹茹1.5錢,瓜蔞皮1.5錢,薤白頭3錢,紫菀7分,橘絡1錢,水安息3分(融化後加入),生鐵落2兩(使用鐵錘和熱水,在研磨盆內研磨百次,取清液一杯,沖入)。
第二次診療,服用兩劑開結通痹藥物後,悲傷的情緒得到大幅改善,咳出黃色濃稠的痰,食慾略有恢復,脈象中的滑數現象也得到緩解,證實了他體內的痰火與關節痛的確存在。接下來打算以清熱降火的方法繼續治療。補養藥物目前不適用,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處方如下:炙桑皮1.5錢,炒竹茹1.5錢,蔞霜1.5錢,紫菀5分,杏仁3錢,黑梔1.5錢,丹皮1.5錢,橘絡1錢,冬瓜子3錢,絲瓜絡1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