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良方全集》~ 卷三 (9)
卷三 (9)
1. 癰疽
水煎服。
懸癰,生於腎囊之後,肛門之前,又名海底漏,最難收功。臟毒生於肛門之兩旁,初起時腫痛,繼則潰膿,總由濕熱相火內灼庚金而然也。宜服國老散,加減地黃丸,並敷海浮散,貼膏藥,此一定之治法也。內痔、外痔並可服前藥,洗以忍冬藤、菖蒲草,兼用田螺水搽之,可以立消。脫肛屬氣虛,補中益氣湯,亦有血虛火旺者,四物加升麻。
國老散
甘草七段,用急流水一碗浸之,炙乾又炙,以盡為度,細研末,每日空心開水調下二錢。忌煎、炒、油、酒、炙煿、辛辣發氣等物。
治一切癰疽發背流注諸腫毒冷熱不明者
紫荊皮(炒,三兩),獨活(去節炒,三兩),赤芍藥(炒,二兩),生白芷(一兩),木蠟(炒,一兩)
為末,用蔥湯調,熱敷。血得熱則行,蔥能散氣也。瘡不甚熱者,酒調之。痛甚及筋不伸者,加乳香。大抵癰疽流注皆氣血凝滯,氣血遇溫則散,遇冷則凝。此方溫平,紫荊皮破血消腫;獨活止風動血,拔骨中毒,去痹濕氣;芍藥生血止痛,木蠟消腫散血,同獨活能破石腫堅硬;白芷去風止痛;蓋血生則不死,血動則流通,肌生則不爛,痛止則不焮,風出則血自散,氣破則硬可消,毒自除,五者交治,病安有不愈者乎。
發背初生,一切癰疽皆治。
單用紫荊皮為末,酒調,箍住,自然撮小不開,內服柞木飲子,乃救貧民良劑也。
癰疽未成
用白芷、紫荊皮等分為末,酒調服。外用紫荊皮、木蠟葉、赤芍藥等分為末,酒調作箍藥。
治肺癰唾濁心胸填錯
取夜合皮一掌大小三升,煮取一半,分二服。
治癰疽腮腫
取扶桑葉或花,同牛蒡葉、白芙蓉葉、白蜜研膏,敷之即散。
治癰疽發背
菖蒲搗貼之,瘡乾者為末,水調塗。
治發背欲死
芭蕉搗爛塗之。
治一切癰疽
蒪菜搗爛敷之,未成即消,已成即毒散。春夏用莖,冬用子葉亦可。
治發背初起腫焮赤熱
浮萍搗,和雞子清貼之。
治癰口不斂
經霜桑葉為末敷之。
治癰疽發背
苧麻葉熟搗敷之,數次愈。或髮乳房,初發微赤,不急治則死,治如上。
治癰疽發背一切腫毒
蕎麵、硫黃(各二兩)
為末,井華水和作餅,曬乾,每用一餅磨敷之,痛則令不痛,不痛則令痛即愈。
護心散,患並口疽者,宜多用。他症亦宜用此。
遠志肉(一兩四錢,甘草水泡,去心,炒),綠豆粉(二兩),甘草(五分,炒),明乳香(箬土炙,一兩),辰砂(二錢,研細水飛)
為細末,每服三錢,開水下。
治療一切癰疽發背惡瘡
遠志一味,用米泔水浸洗,去骨,為末,每服三錢,溫酒調和,澄少頃,飲其清酒,以渣敷患處立效。
治背疽大潰爛見五臟,用此可愈。
鯽魚去腸,實以羯羊糞烘焦為末,乾摻之。瘡口自收,須候膿少,欲長肌肉時用之。
白話文:
癰疽
內服藥物煎煮後服用。
懸癰,長在腎囊後方、肛門前方,又稱海底漏,最難治療。臟毒生於肛門兩旁,初期腫痛,接著潰爛流膿,都是因為體內濕熱之邪內灼庚金(金屬)所致。宜服用國老散,加減地黃丸,並外敷海浮散,貼膏藥,這是確定的治療方法。內痔、外痔也可服用上述藥物,並用忍冬藤、菖蒲草煎水清洗患處,再用田螺水塗抹,能迅速消腫。脫肛屬於氣虛,可服用補中益氣湯;若伴隨血虛火旺,則需服用四物湯加升麻。
國老散:
取甘草七段,用急流水浸泡一碗水,烘乾後再次烘乾,直到水分完全去除,研磨成細粉。每日空腹用開水送服二錢(約6克)。忌煎炸、油膩、酒類、炙烤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
治療各種癰疽、發背、流注等腫毒,不論寒熱:
紫荊皮(炒三兩)、獨活(去節炒三兩)、赤芍藥(炒二兩)、生白芷(一兩)、木蠟(炒一兩),研磨成粉,用蔥湯調勻,熱敷。血遇熱則運行,蔥能散氣。若瘡瘍不甚熱,可用酒調勻。疼痛劇烈,筋脈拘緊不能伸展者,可加入乳香。總而言之,癰疽流注都是氣血凝滯所致,氣血遇溫則散,遇冷則凝。此方溫和平和,紫荊皮破血消腫;獨活止風,活血,拔除骨中之毒,祛除痹濕;赤芍藥養血止痛;木蠟消腫散血,與獨活一起能軟化堅硬腫塊;白芷祛風止痛;總而言之,只要血液生化,則不致死亡;血液運行,則流通無阻;肌肉再生,則不會潰爛;疼痛消除,則腫脹消退;風邪祛除,則血液自然散開;氣機疏通,則堅硬腫塊可消散,毒邪自然消除。五味藥材共同作用,疾病怎能不痊癒呢?
治療發背初期和各種癰疽:
單用紫荊皮研磨成粉,用酒調勻,敷於患處,自然收縮,不再潰爛。內服柞木飲子,是救濟貧苦百姓的良方。
癰疽未成形時:
用白芷、紫荊皮等量研磨成粉,用酒調服。外用紫荊皮、木蠟葉、赤芍藥等量研磨成粉,用酒調勻,作箍藥外敷。
治療肺癰,伴隨唾液濁白,胸悶心滿:
取夜合皮一掌大小,約三升,煎煮至一半,分二次服用。
治療癰疽腮腫:
取扶桑葉或花,與牛蒡葉、白芙蓉葉、白蜜一起研磨成膏,敷於患處即可消腫。
治療癰疽發背:
將菖蒲搗爛外敷。若瘡瘍乾燥,則研磨成粉,用清水調勻塗抹。
治療發背危及性命:
將芭蕉搗爛外敷。
治療一切癰疽:
將蒪菜搗爛外敷,癰疽未成形時即可消散,已成形也能使毒邪消散。春夏用莖,冬天用葉片也可。
治療發背初期,腫脹紅熱:
將浮萍搗爛,與雞蛋清調勻外敷。
治療癰瘡口難以癒合:
將經霜桑葉研磨成粉外敷。
治療癰疽發背:
將苧麻葉搗爛外敷,數次即可痊癒。或患處在乳房,初期微紅,不及时治疗就会危及生命,治疗方法同上。
治療癰疽發背及一切腫毒:
取蕎麥麵、硫磺各二兩,研磨成粉,用井水調成餅狀,曬乾,每次取一餅磨碎外敷。疼痛時能止痛,不痛時則會感到疼痛,疼痛後即可痊癒。
護心散,若同時患有口瘡,宜多服用。其他症狀也可服用此藥。
遠志肉(一兩四錢,用甘草水浸泡,去心,炒)、綠豆粉(二兩)、甘草(五分,炒)、明乳香(用箬土炙烤,一兩)、辰砂(二錢,研磨成細粉,水飛),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開水送服。
治療一切癰疽發背惡瘡:
單用遠志,用米泔水浸泡清洗,去除骨頭,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溫酒調勻,靜置片刻,飲用酒汁,將藥渣敷於患處,療效迅速。
治療背疽潰爛,五臟皆可見者,用此藥可痊癒。
將鯽魚去除內臟,用烘烤至焦黑的羯羊糞研磨成粉,乾燥後撒於患處。瘡口會自行癒合,需待膿液減少,欲長肌肉時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