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良方全集》~ 卷二 (21)
卷二 (21)
1. 癭症
癭音穎,頸瘤。張華《博物志》山居飲水之不流者,多癭。又蘇拭曰:國之有小人,猶人之有癭,癭必生於頸,附於咽,是以不可去。有賤丈夫者,不勝其忿,而決去之。是以去疾而得死。方書癭有五:肉色不變為肉癭;筋脈現露為筋癭;筋癭交絡為血癭;隨憂惱消長為氣癭;堅硬不移為石癭。法用消癭,五海飲治之。
五海:海帶、海藻、海昆布、海蛤、海螵蛸也。留滓,塗癭良。
治頸上癭瘤神方
川黃柏(細末,一兩),海藻(細末,一兩),二味和勻收貯,每用五分,放手心上,以舌餂之,一日三五次即消。
白話文:
【病症:甲狀腺腫大】
甲狀腺腫大的發音與穎字相同,指的是頸部出現的腫塊。根據張華在《博物志》中的記載,在山區居住,飲用流動不暢的水源,容易引發甲狀腺腫大。另外,蘇軾曾說:國家中有小人,就如同人體內有甲狀腺腫,腫塊必定出現在頸部,附着於咽喉部位,因此很難去除。有些見識淺薄的人,因爲無法忍受這種狀況,而決定強行除去它。結果卻因去除疾病而招致死亡。醫書將甲狀腺腫大分爲五種類型:皮膚顏色沒有變化的是肉癭;筋脈顯露出來的是筋癭;筋癭相互交織的是血癭;會隨着情緒起伏變化大小的是氣癭;堅硬且位置固定不變的是石癭。治療原則是消除癭腫,使用五海飲來治療。
五海指的是海帶、海藻、海昆布、海蛤、海螵蛸。將藥渣留下,塗抹在甲狀腺腫大的部位,效果很好。
神奇的治療頸部甲狀腺腫大方法
取川黃柏(研磨成細末,一兩),海藻(研磨成細末,一兩),將兩種藥材均勻混合後儲存起來,每次使用五分,放在手心中,用舌頭舔食,一天進行三到五次,即可逐漸消除腫塊。
2. 癥症
癥音徵,腹內結病。史《扁鵲傳》以此視病,盡見五臟癥結,特以診脈為名耳。方書腹中堅硬,按之應手。王叔和《脈經》左手脈橫,癥在左,右手脈橫,癥在右。
又治癥,蓬莪朮、荊三稜酒煨煎服。昔人患癥癖,死時遺言,令剖腹視之,得腹中病塊如石,文理具五色,或削成刀柄,因以刀刈三稜柄消為水,益知三稜可療癥也。
又人疾體瘦,喜飲鮮血,謂之蝨癥,無藥可療,須千年木梳燒灰服之,或飲黃龍浴水乃差。說詳會昌解頤。
治腹中暴癥,有物如石,痛刺啼呼,不治百日死。
多取商陸根搗汁,或蒸之,以布藉腹上,安藥勿覆冷即易,晝夜勿息。余方載雜治門。
白話文:
【病症】
「癥」這個詞的發音與「徵」相同,指的是腹部內長了結塊的疾病。根據古籍《扁鵲傳》的記載,扁鵲就是透過這種方式來診斷疾病,能清楚看到五臟中的結塊,但實際上,他主要是以診脈來命名這種診斷方式。醫學典籍中描述,如果腹部有堅硬的塊狀物,用手按壓時可以感覺到。王叔和在《脈經》中提到,若左手脈象異常,表示左側有結塊;右手脈象異常,則右側有結塊。
對於治療這種結塊,蓬莪朮和荊三稜這兩種草藥用酒燉煮後服用,效果顯著。曾有人患有嚴重的結塊病,去世前囑咐家人剖開他的腹部查看,發現腹中有一個像石頭一樣堅硬的結塊,上面有著五彩的紋路,甚至有人將它削成刀柄。結果,當使用刀割削三稜的刀柄時,它竟溶解成了水,從而更加確定了三稜草藥能夠治療這種結塊病。
另一種情況是,有人身體瘦弱,喜歡喝新鮮血液,這種病被稱為「蝨癥」,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治療。必須使用燒成灰的千年木梳服用,或者飲用黃龍浴的水纔可能痊癒。詳細說明請參考會昌解頤的相關內容。
對於突然發生在腹部的結塊,感覺像有東西堵在那裡,疼痛難忍,如果不治療,一百天內可能會死亡。
可以大量採集商陸根,搗碎後榨汁,或者蒸煮,然後用布鋪在腹部,再放上藥物,一旦藥物變冷就立即更換,日夜不停。其他相關的療法請參考綜合治療部分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