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俊

《經驗良方全集》~ 卷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

1. 麩疹解略

疹雖胎毒,多帶天行時疫,傳染而成。其發也,與痘相似,其變也,較痘更深。蓋痘之吉凶,有形而易見,疹之吉凶,無形而難明。治失順逆,立判生死,不知毒起於脾,疹發時多有吐症,宜用平胃散:蒼朮、陳皮、厚朴、甘草等分為末,薑湯下,每服三五分,猶當量兒大小,以定多少分兩。熱流於心,多有心慌之症(始發時心慌,用升麻葛根湯加牛蒡子研炒)。

白話文:

疹子雖然是由胎毒引起,但多半是帶有天行時疫的傳染病,經由傳染而來。它的發病症狀與痘疹相似,但變化卻比痘疹更加深重。這是因為痘疹的吉凶禍福,可以從外觀上看得出來,而疹子的吉凶禍福則無法從外觀上判斷。治療時若不順應病情,就無法準確地判斷生死。

要知道,疹子的毒素多半積聚在脾臟,發疹時常伴隨嘔吐,因此應該使用平胃散:蒼朮、陳皮、厚朴、甘草各等分研成粉末,用薑湯送服,每次服用三到五分,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來決定用量。

如果熱毒流入心臟,就會出現心慌的症狀(發病初期心慌,可以用升麻葛根湯加入牛蒡子研磨炒制)。

始終之變,腎則無病,臟腑之傷,肺為尤甚(氣壅痰喘者是也,治方詳於後)。閉門問途,不如路中尋徑,揚湯止沸,不如灶底抽薪。初則發熱驚戰,亦似傷寒,升麻葛根湯,傷寒陽明胃經藥也。疹與同經,故用之。

或目流淚而不止,或鼻流涕而不幹,咳嗽太急,煩躁難當(治嗽方在升麻湯加減條下),隱隱皮膚之內,磊磊肌肉之間,一出一沒,乍隱乍現(急表症也)如錦之明,十有九全,如煤之黑,百無一生(此二語方書所載也,依此方用之無有不全活者)。毒有輕重,治有緩急,腠理郁拂,即當發散(即後加紫蘇以解肌之言也)。

白話文:

從一開始到結束的變化,腎臟通常不會生病,而五臟六腑的損傷,肺部最嚴重(氣體阻塞、痰喘就是這個道理,治療方法詳見後面)。關起門來問路,不如在路上直接尋找道路;用熱水止沸,不如從鍋底抽出柴火。一開始會發熱、驚恐,也像傷寒一樣,使用升麻葛根湯,是傷寒陽明胃經的藥物。疹子與經絡相同,所以用它。

有些人眼睛流淚不止,有些人鼻子流鼻涕一直流不乾,咳嗽太急,煩躁難耐(治療咳嗽的藥方在升麻湯加減條下面),隱隱約約在皮膚裡面,磊磊地遍布肌肉之間,忽隱忽現,時而出現時而消失(這是急表症),像錦緞一樣明亮,十有九成會好,像煤炭一樣黑暗,百無一是生(這兩句話是醫書上記載的,按照這個方法治療,沒有治不好的)。毒性有輕重,治療有緩急,腠理鬱結不通,就應該要散發(這裡指的是後面加紫蘇來解肌的說法)。

腸胃秘結,即與疏通(即毒結於心,用牛黃散治之也)。先衄不必憂(未見形之先也),邪從衄解,瀉痢不必止(始終有此症者吉)。毒以痢松,未出聲啞,發表中,須加解毒清涼之劑(加減在後)。飲水不休,解毒中,更加生津止渴之藥(渴毒甚,雖飲涼水亦不妨)。出之太遲,發表為急,出之太甚,解毒為先。

毋伐天和,常視歲氣,寒風凜凜,毒氣鬱而不行,敗毒與解表共施(加紫蘇症)。火日炎炎,邪氣乘而作病,清涼與解毒並濟(毒氣太甚不能出,亦可少與牛黃散疏通之)。症雖百出,治法大同而小異,病有淺深,惟在詳審而定劑,偶有一得,敢不公世。

白話文:

腸胃阻塞,就需要疏通,如同毒素積聚在心臟,要用牛黃散來治療。如果一開始就流鼻血,不必擔心,這是毒素尚未顯現的預兆,邪氣會隨著流鼻血而排出。瀉痢不必強行止住,因為持續出現這種症狀反而吉利。毒素會隨著腹瀉而排出,如果還沒出現聲音沙啞,就要在發表藥物中加入解毒清涼的藥材。如果不停地喝水,就表示毒素正在排出,要再加一些生津止渴的藥物,即使口渴得厲害,喝涼水也無妨。如果毒素排出太晚,就要著重發表;如果排出過多,就要以解毒為先。

不要違背自然法則,要經常觀察季節變化。寒風凜冽時,毒氣會鬱積在體內無法排出,就要同時使用敗毒和解表藥物,例如加用紫蘇。炎炎烈日時,邪氣乘機侵襲導致疾病,就要用清涼和解毒的藥物來治療。如果毒氣過於嚴重,無法排出,也可以適量服用牛黃散來疏通。雖然疾病症狀千奇百怪,但治療方法大同小異,只是病情的深淺不同,只要仔細觀察,就能準確地用藥。偶爾有所心得,就應該公開與世人分享。

如疹之初起,呵欠,發熱,惡寒咳嗽,噴嚏鼻涕,頭眩,睡時有驚,醒時有戰,眼泡腫,羞明流淚,精紅必然發疹。宜服升麻葛根湯(分兩看人之大小,毒之輕重加減之):

升麻,葛根,赤芍(各一錢五分),甘草(五分)

上銼生薑一片,蔥白一寸,水煎服。忌大汗。此藥不但麻疹宜用,即痘瘡初起,與傷寒瘟疫必不可少之藥。如冬月天寒,加紫蘇以解肌,喉痛加牛子不可飲酒、食蒜、油膩等物,見形之後,斑不紅者,亦宜用之,乃麻疹初起之神方也。

白話文:

疹子剛開始出現,會打呵欠、發燒、怕冷咳嗽、打噴嚏流鼻涕、頭暈,睡覺時會驚醒,醒來時發抖,眼皮腫脹,畏光流淚,如果臉色發紅,一定會長疹子。建議服用升麻葛根湯,根據病人的體質和病情輕重調整藥量。

藥方:升麻、葛根、赤芍各一錢五分,甘草五分。

將藥材切碎,加入生薑一片、蔥白一寸,水煎服用。忌諱大量出汗。這個藥方不僅適用於麻疹初期,也適用於痘瘡剛開始出現,以及傷寒瘟疫的治療,不可或缺。如果在冬季寒冷的天氣服用,可以加入紫蘇來解表;如果喉嚨痛,可以加牛蒡子。服用藥物期間,不可飲酒、食用大蒜和油膩的食物。如果疹子長出來之後,顏色不紅,也可以服用這個藥方。這是在麻疹初期非常有效的藥方。

腹痛加黃芩、生白芍,咳嗽加桑白皮,有痰加陳皮、貝母,譫語加連翹、黃連,喉干加桔梗,渴加麥冬,天寒加防風、芥穗,身痛加羌活,咽喉腫或咳嗽痰中帶血加黃芩、黃連、山豆根、連翹、黑參。如疹既出,一日而覆沒者,乃為風寒所沖,毒氣內攻,若不急治,則胃爛而死,可再用升麻葛根湯表之!表之!如再不出者用消毒飲:

白話文:

肚子痛加黃芩、生白芍;咳嗽加桑白皮,有痰加陳皮、貝母;譫語加連翹、黃連;喉嚨乾加桔梗,口渴加麥冬;天寒加防風、芥穗;身體疼痛加羌活;咽喉腫痛或咳嗽痰中帶血加黃芩、黃連、山豆根、連翹、黑參。如果疹子已經出來,一天就消失,這是風寒入侵,毒氣內攻,如果不趕緊治療,就會胃潰爛而死,可以再次使用升麻葛根湯來疏解外邪!疏解外邪!如果疹子還是不出來,就用消毒飲。

牛蒡子(炒研)四錢,芥穗二錢,甘草一錢,防風五錢,或加犀角一錢尤妙。

如再表不出,及消毒不解者,此毒已甚也,必腹痛,氣喘,腸痛,用二仙丹:

黃芩(去朽),生白芍(各等分)

水煎溫服。

若一日、二日,或三日已完,毒氣未盡,發喘氣壅,睡臥不安,此毒入心肺,至危之症也。鼻燥者,猶可治。稍遲恐毒入太深,鼻中流血,則心肺為火爍爛,無能為矣。故有是症者,急用牛黃散救之。牛黃散:

白話文:

牛蒡子(炒研)四錢,芥穗二錢,甘草一錢,防風五錢,這些材料可以組成一副中藥方,若要加強效果,可以加入犀角一錢。

如果服用這副藥後仍然無法解表或解毒,那麼可能毒性已經非常嚴重,可能會出現腹痛、氣喘、腸痛等症狀。此時,可以用二仙丹進行治療:

黃芩(去朽)、生白芍(各等分),用水煎煮後溫服。

如果經過一日、二日或三日治療後,毒性仍未完全消除,出現氣喘、氣壅、睡臥不安等症狀,這可能是毒性已侵入心肺,屬於非常危急的情況。如果此時鼻子乾燥,尚有治療的可能。但若稍晚一些,毒性深入,導致鼻中流血,則心肺可能已為火所燒爍,治療將變得十分困難。因此,出現此類症狀時,需立即使用牛黃散進行救治。牛黃散的配方如下:

牽牛(用黑白頭一次末),大黃(生用)

上等分為末,溫水調服,涼水亦妙。

一歲以下,及氣弱者,用五七分。三歲可用錢半,量兒大小強弱加減之。如二十歲及氣壯者,三四錢亦可。此起死回生之藥,但得此藥下咽,無有不生者,余之著書,專為此藥,不可視為尋常而忽之也。然亦須有喘症而後投之,恐投之太早,毒氣尚在半表半裡之間,其為害不可不知也。

如毒氣太重,服牛黃散之後,猶然餘毒未除,痰嗽未淨,此時再不必用牛黃散下之,只當以解毒湯徐解其毒可也。白虎解毒湯:

白話文:

['牛(黑白色為上),大黃(生用)'] 以溫水調製服用,冷開水也很好。

一歲以下或氣質較弱的兒童,可以使用五至七分。三歲兒童則可用錢半,根據兒童的大小和強壯程度調整份量。若成人年齡在二十歲以上且氣質壯健,可以使用三四錢。這是一種能使人起死回生的藥物,只要讓這種藥物進入身體,就能達到療效,因此我在書中專門詳細描述了這種藥物,不能輕視或忽略它。然而,在使用時必須先確認患者有喘息症狀,以免過早使用導致藥物中的毒素仍在半表半裡的位置,其可能的傷害是不可不知的。

如果毒素過重,服用了牛黃散後仍然有餘毒未清除,咳嗽仍未停止,此時就不必再次使用牛黃散來清毒素,只需要用解毒湯緩慢地清解毒素即可。白虎解毒湯:

石膏,知母,黃芩,黃連,黃柏(各一錢),梔子(九分),甘草(五分)

上用水煎服。譫語加赤芍,小便閉加木通,下痢加赤芍、生地、牡丹皮,渴加麥冬、犀角汁,嗽加桑白皮、瓜蔞霜,有痰加陳皮、貝母,腹脹、氣喘、身熱加大黃。如疹已出,泄瀉不止,宜用四苓散:

白話文:

石膏、知母、黃芩、黃連、黃柏各一錢,梔子九分,甘草五分,用水煎服。若病人神志不清,可加赤芍;若小便閉塞,可加木通;若腹瀉不止,可加赤芍、生地、牡丹皮;若口渴,可加麥冬、犀角汁;若咳嗽,可加桑白皮、瓜蔞霜;若有痰,可加陳皮、貝母;若腹脹、氣喘、發熱,可加大黃。如果疹子已經出現,但腹瀉仍不止,則宜服用四苓散。

豬苓,澤瀉(各一錢),白朮(土炒),茯苓(各五分)

上用水煎服。

如疹已出,寒熱往來,似瘧者,宜用柴胡四苓散(又名柴苓散):

柴胡,黃芩,茯苓,豬苓,澤瀉,白朮(土炒,各八分),甘草(四分),用蔥三寸煎服。

如疹已出,大小便下血,二便秘澀,熱渴赤痛,宜用犀角解毒湯:

犀角(一錢,生用如無以升麻代之),生地黃(一錢),赤芍,黃連,枯芩黃,黃柏,梔子(各五分),水煎服。

白話文:

豬苓、澤瀉各一錢,白朮(土炒)、茯苓各五分,用水煎服。

如果疹子已經長出來,寒熱交替,像瘧疾一樣,應該用柴胡四苓散(又名柴苓散):

柴胡、黃芩、茯苓、豬苓、澤瀉、白朮(土炒,各八分)、甘草(四分),用蔥三寸煎服。

如果疹子已經長出來,大小便出血,大便秘結,口渴、小便赤痛,應該用犀角解毒湯:

犀角(一錢,生用,如沒有可以用升麻代替),生地黃(一錢),赤芍、黃連、枯芩黃、黃柏、梔子(各五分),水煎服。

如疹前後有潮熱不退等症,併為血虛、血熱,可服四物湯:

當歸,川芎,地黃(血虛用熟,血熱用生),白芍(各等分)

水煎服。發渴加麥冬、犀角汁;嗽加瓜蔞霜;有痰加貝母、陳皮(去白)。如麻疹既出之時,雖不進飲食者,但得麻疹淡紅,色潤澤,亦不為害也。蓋熱毒未解,內蘊實熱,自不能食,如退後不食者,用生地四物湯加神麯、砂仁一二劑,決能食矣。如胃氣虛者,少減地黃分兩。

白話文:

如果出疹前後伴隨持續發熱等症狀,且屬於血虛、血熱的情況,可以服用四物湯:當歸、川芎、地黃(血虛用熟地黃,血熱用生地黃)、白芍(各等分),水煎服。如果口渴,可以加麥冬、犀角汁;咳嗽可以加瓜蔞霜;有痰可以加貝母、陳皮(去除外皮)。麻疹發出來時,即使不進食,只要疹子顏色淡紅、潤澤,也無妨。因為熱毒未消,體內蘊藏實熱,所以自然不想吃東西,如果退疹後仍不進食,可以用生地四物湯加神麴、砂仁,服用一到兩劑,就能恢復食慾。如果胃氣虛弱,可以稍微減少地黃的用量。

如麻疹既出,已過三日,不能沒者,乃內虛有熱,宜以四物湯進之。

如孕婦出疹,當以四物湯倍加白朮、條芩、艾葉,以安胎清熱為主,則胎決無危,而疹易出矣。如胎氣上衝,急用艾葉、條苓煎湯,磨檳榔服,更以四物湯大進之。

如疹後痢下赤白,宜用:黃連、桔梗、木通、澤瀉、甘草、燈心、赤芍、條芩、厚朴(薑製)、杏仁各等分。如下墜,加枳殼(麩炒)。銼一劑,水煎服。

麩疹證治大略十條:

始初發表,升麻葛根湯。如清利、清解、除熱消毒飲。

白話文:

麻疹發疹後三天,疹子消退不完全,多半是因為體虛有熱,可以用四物湯來調理。

懷孕期間出疹,則需要在四物湯中加入白朮、黃芩、艾葉,以安胎清熱為主要目的,這樣胎兒便無危險,疹子也更容易消退。如果胎氣上衝,則需要緊急服用艾葉、澤瀉煎湯,並磨檳榔服用,同時大量服用四物湯。

麻疹後出現赤白痢疾,可以用黃連、桔梗、木通、澤瀉、甘草、燈心、赤芍、黃芩、厚朴(薑製)、杏仁等藥物等量煎服。如果出現下墜感,可以加入枳殼(麩炒)。

麩疹的治療方法大致有十條:

初期發病,可以用升麻葛根湯。如果需要清熱解毒,則可以使用清利、清解、除熱消毒飲。

第二方,升發解利,導赤散主之,因病加藥。

終日大利大解,牛黃湯主之。

白話文:

在醫學上,有兩種不同的狀況需進行處理。第一種是升發解利的病症,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可以使用「導赤散」(對應的現代藥方編號為281)來治療,並且可以根據實際病情適當地添加藥物。

另一種情況是整天出現大便頻繁、排泄量大的現象,對於這種狀況,我們可以使用「牛黃湯」(對應的現代藥方編號為3790)來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