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俊

《經驗良方全集》~ 卷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

1. 痘疹易知

出痘形證

痘發時身熱嘔吐,體痛腹痛,煩躁噴嚏,驚悸昏倦。或時惡寒,或頭痛面赤,驚搐,俱與傷寒相似,惟足耳鼻尖皆涼。獨耳尖涼而紅和,再看心窩有紅色,耳後有紅筋赤縷,或身與手足皆熱,男左女右。惟中指獨涼,有此數症,必然發痘。

痘主部位

治痘之法,先察其初發部位,則可預知其輕重吉凶。左頰屬肝木,右頰屬肺金,正額屬心火,下頦屬腎水,鼻屬脾土。正額者,太陽脈之所會;唇頰者,陽明脈之所經;兩耳後兩傍,少陽脈之所過。夫痘為陽毒,故隨陽而見於面也。然陽明胃與大腸,積陳受朽,氣血俱多,故先於口鼻兩傍,人中上下,兩腮年壽之間,先出、先漿、先斂者吉。若太陽則水火交戰之處,少陽則水火相併之沖,先出、先漿、先斂者凶。

至於頭者,諸陽聚會之處,兩頤兩頰,五臟精華之府。咽者,五穀出入之道路。喉者,肺脘呼吸之往來。胸腹者,諸陽受氣之地,為心肺之所居。五處俱要稀少,若頭額多者,謂之矇頭。咽喉多者,謂之鎖項。胸前多者,謂之滿胸。矇頭則視聽廢,鎖項則內不出,外不入。滿胸則陽不清,神失守。

唇乾先見者,則脾土受傷,兩頰兩頤,稠密成片,或如塗朱。則肝盛克脾,八九日當作滑瀉,而瀉清不食,乃成險候,故並不宜多也。惟有四肢如卒伍卑賤,不足輕重,則雖多而無妨。以上諸症,俱要解毒清熱,疏通榮衛表裡,使血活氣勻,庶無干枯焦黑之變。然觀上可以知下,如印堂之下應心胸,鼻下應背部,兩顴應兩腰,兩頤應兩腿,觀上之密疏,可以知其下矣。

預決輕重

發熱時惡寒者重,腰體肚腹,極痛不止者重。脈浮大而數者輕,沉細而遲者重。耳後紅筋色淡者輕,紫色者重。暴烈煩躁,喘渴吐瀉,昏沉不食者重。唇紅和者輕,唇破裂者重。熱未透而出,或未熱先出,或一出便齊者俱重。出太密,痘色雖正亦重。先出於鼻、腮、耳、口角者輕,先出於天庭、司空、太陽、頭額者重。

出陽分多者輕,出陰分多者重。上下俱有,中間絕無者重。痘與肉色紅白分明者輕,瘡肉不分,或一片紅,或一片白者重。痘色明潤者輕,慘暗者重。痘有根窩者輕,無根窩者重。痘色微紅者輕,紫色不明者重。初出間有紫黑青斑如痣者極重,痘出頂中有黑點如針眼者重。痘出起頂,摸之礙手而硬者輕,頂不起而軟者重。

痘出無內症者輕,多內症者重。

決痘疏密

身熱不退,雖四五日亦能添痘,必至身熱盡退足心有痘,方為出齊。

看痘生意

六日以前專看根窩,若無根窩,必不升膿,六日以後,專看膿色,若無膿色,必不收斂。蓋根者,血之暈也;膿者,血之腐也。血不暈則無膿,無膿者,血氣乖離,大凶之兆也。

表裡虛實

表實者,身體熱,面赤,頭痛,身背痛,眼黃,鼻塞或流清涕,毛焦膚燥,手足極熱,脈浮數而實大。裡實者,大便秘,小便赤澀,吐利而渴,口氣熱,咽乾,舌燥,喉嗆。痰壅,咳嗽喘急,驚悸,譫語狂亂,腹脹不食,胸膈痞悶,上下失血,脈沉實而數。表虛者,惡寒或寒熱往來,面青目白,怠惰嗜臥,自汗惡寒,手足厥冷,身體靜,脈浮而虛。裡虛者,二便清利,吐瀉不渴,食不消化,鼻氣冷,不思飲食,昏睡,脈沉細而虛。

痘初已經瀉利者順,後必能食,且無喉症。若便秘不通,恐生喉痛,嗆喉,痰壅氣促,斷食,乾枯等症。小便頻數,短而黃者,熱也。赤而濁者,極熱也。清利而長,不數者,虛也。惟長利而帶黃色者順。凡熱症用下雖行一二十遍,亦不為害,但覺熱退氣虛,宜用升提之藥,量加補劑。

用澀藥,利自止,一身無分何處,凡見黑點,紫泡出者,急用解毒藥,或下,或利,以漸淡漸退為佳,否則凶變立至。亦宜挑破,去其毒血,塗煙脂膏。

治痘大略

痘盛出,大便不通,小便赤澀,喘促,腹脹,唇乾口燥,亟飲譫語,當急下之。此毒氣彌盛,故宜涼解。若大便裡急後重,當潤大便。內不燥,不裡急後重。腹不脹者,宜利小便。便若自利,四肢厥冷,腹脹痎逆,此因裡寒。毒氣不能盡出,故宜溫補。凡痘色白,體靜,作寒看。

齊湧掀發,作熱看。黑屬血熱,涼血為主。白屬血虛,補血為主。中黑外白,起發遲者,則相兼而治。凡痘分表裡虛實,吐瀉少食為裡虛,宜溫補。不吐瀉能食為裡實,不宜補。痘色白者為表虛,宜溫補。紅和綻凸為表實,不宜補。吐瀉陷伏俱見為表裡俱虛,宜兼治。

用藥大略

治痘專看虛實寒熱,屬虛寒者,用補劑,保元湯八珍湯補中益氣湯,兼補血意也。屬實熱者,用升麻葛根湯解毒湯,或四苓散四順飲。解後覺虛,仍用補劑。小兒不肯服藥,痘勢暴烈,用藥惟宜重劑濃煎,只用服頭遍,則藥力能勝病矣。病勢猖獗,每日宜須服三四貼。

蓋虛寒者,固可綿延數日,實熱者,非藥力不能驅除,服後俟熱漸退,乃用溫補涼血之劑,以兼治之。六日以前,藥宜生用,如制,多用姜酒,不用鹽醋。六日以後,多用鹽醋,不用姜酒,此發散收斂之殊途也。凡用黃芩黃連黃柏梔子無論始終,俱要酒炒,庶免凝滯。

治痘先看痘色虛實,以分氣血寒熱。痘形屬氣,氣旺則頂起,氣衰則頂陷。痘色屬血,血勝則紅和,血衰則白淡。再分虛實寒熱以治之。則氣血又宜兼看,如頂陷色白,固可以言虛而用補劑,保元湯,四物湯主之。如頂陷色紫黑者,則血熱而氣凝,不可以言氣虛而概用補藥,但以涼血解毒為主,解毒湯、四物湯主之。內黑外白者,解毒湯主之。

內白外黑者,升麻湯主之。大抵紫黑者,加紫草紅花可以活血,血活則氣行。

雜症要方

治痘須看表里,以分寒熱,下藥方有條理。如表熱,用升麻湯(柴胡葛根石膏連翹、黃芩、紫蘇、荊芥麻黃)之類。裡熱,用黃連、黃柏、梔子、麥冬、知母白芍木通大黃、牛子、車前桔梗硃砂滑石澤瀉、生地之類。表寒,用黃耆桂枝生薑川芎防風之類。

裡寒,用人參白朮陳皮厚朴甘草乾薑附子肉桂木香之類。故表熱以升麻湯為主,裡熱以解毒湯為主,表寒以保元湯為主,裡寒以白朮散為主。表裡俱實,和解湯連翹飲小柴胡湯。表裡俱虛,以補中益氣湯,或理中湯。數者治痘之要方。潔古曰:痘一發便密,若針頭形勢,重者當輕。

其表而涼其內,連翹升麻湯。若一發密重,微喘飲水者,有熱症,當以風藥下之。若出不快,便清自調,知其在表不在裡,宜微風散,用升麻湯。若青乾黑陷,身不大熱,大小便秘澀,則是熱在內,煎大黃湯宣風散。若身表大熱,為表症,不可下。若痘已出,見小熱,小便不利,當利之。

已斂後餘毒未盡,復有身熱瘡腫之類,當用茶下解毒丸。已出未出,若聲不出者,當清其肺,用八物湯涼膈散,或清肺散之類。丹溪云:已發未發,並宜紫蘇飲。又云:大小二便,不可不利,其有大便自利,所下黃黑,則毒氣已行,不必服藥,或少加化毒湯可也。若二便不通,則腹脹壅塞,毒難發泄,後必目閉聲啞,肌肉黍黑而危矣。

痘陷入者,加四聖散,更以胡荽酒薄敷其身,厚敷其足,噴其衣被,復以厚綿蓋之。若猶未起,以獨聖散入老酒調服。或不用酒,則木香煎湯。若瘡已黑乃可用錢氏宣風散加青皮服之。

看耳後筋紋法八條

紅和一條者,吉也。如兩三條青紅紫赤者,險也。如青紅紫赤又亂紛紛,若魚刺形者,凶也。

每驗耳後筋紋,有根稍者吉,有根稍而中斷者險,有稍無根者逆。總之色貴紅和,而忌青紅紫赤,倘如有魚刺等形,若純赤紫色而無青色者,調治得宜,亦能逢凶化吉。

耳上屬心,中屬脾,外屬肝,里屬肺,下屬腎,俱看背後。凡熱耳筋出現,紫赤黑白皆凶,只宜稀少,不宜叢密。耳上涼者無事,耳下涼者多凶。通耳熱者為大吉,上下涼者歸冥。

耳後筋紋淡淡紅,疏疏落落決無凶。若還紫黑青紅色,任是軒岐枉用功。

耳後筋紋赤一條,又無枝葉上而高。將來必主心經痘,頭面稀少最易調。

筋紋紫黑魚刺形,紛紛都向裡邊行。將來必主肝經痘,滿身赤斑入朝冥。

耳筋蒼蠟痘主稀,頭大尾尖人不知。將來必主脾經痘,向外排行法更奇。

耳筋亂髮紫黑青,腰間定有黑痘疔。將來必主腎經痘,滿耳紛紛九日傾。

耳筋淡白亂如麻,下頭紛紛且橫斜。將來必主肺經痘,形如蠶子七日嗟。

乾金大腸若紫紅,定知便實喜相逢。若還灰白顏色至,泄瀉如流斷是凶。(八九天)

坎水腎經若紫鮮,腰背定如滾油煎。若還灰白無膿血,咬牙寒戰命歸天。(一二天)

艮土胃經宜黃白,紫黑青紅俱不平。牙齦潰爛口出臭,幾見死里能逃生。(八九天)

震木肝經宜帶綠,若還白色金剋木。紫紅一見煩怒多,命門色正藥可服。(八九天)

巽木小腸若帶白,一夜尿流三五歇。如赤梅花品字兼,小便淋瀝果熱結。(五六天)

離屬心火宜鮮紅,一見紫黑水來攻。再如根窠散開去,任是神仙枉用功。(一二天)

坤土秘訣屬命門,死生一見在其中。紫黑慘暗俱不好,口傳心授妙無窮。(八九天)

兌屬金兮色本白,若來紅紫火是賊。此症問君如何說,嗆喉啖喘難畫策。(八九天)

面部總訣二條

乾先初起半重輕,坎宮十分定是凶。艮部位上三分痘,震宮出起喜相逢。巽有九分離十凶,坤宮出起定凶星。兌上一點吉又吉,調治得當自然平。

每按坎宮十分定是凶,此論謂初發熱時,兩三天腎經當令,大忌頭疼,腰腿疼,痛不可忍,兼有譫語等症及見點,又焦枯,又忽隱忽現,一二天即死無效。倘如坎官見點,未在正穴,頭與腰腿微疼,痘亦稀疏,而五善之中,能有一二,亦能平安下場。不可拘此誤症,又坤宮出起定凶星,坤土也。

土屬脾,中央戊己土,鼻土最忌先出、先斂,終難成功。然其症能多延時日倘調治得法,或可百中全一,仁人君子,凡遇此等症者,當於主人說明,寧可死裡求生,不可斷其必死,棄而不治。

大抵乾、艮、兌、震先出為吉,坎、離、坤、巽先出為凶。

辨順逆險症二條

痘有五善:聲音宏亮,飲食如常,大小便如常,精神如故,顏色紅和。但得一二,可保無虞。

痘有七惡:一煩躁悶亂,譫妄恍惚;二嘔吐泄利,不進飲食;三枯焦黑陷,癢塌破爛;四頭面預腫,鼻塞目閉唇裂;五喉舌潰爛,食入即吐,水入即嗆;六寒戰咬牙,聲啞色黯;七腹脹喘促,四肢逆冷;七者若有二三,皆屬險逆。

腎發熱二日(忌大汗大下)。

腹痛作渴微驚(忌迷)。

傳心三日(忌生黃連)。

驚悸譫語妄視,小便通(忌睡發汗,以後忌痰)。

傳肺三日(忌用黃芩)。

咳嗽嚏涕鼻作癢。

傳肝三日(忌用柴胡)。

呵欠頓悶眼淚睡(忌反亂睜眼)。

傳脾三日(忌補藥)。

見黃色疲倦口水(忌痰不睜眼)。

歸腎一日。

腎囊展開(忌搐)。

每按此傳經之說,與諸家醫書傳經不同。而其中各有妙用。在人神而明之,此圖特為險症者言之,順症不必拘此日期。

預防痘差

未過痘症之子,如時值痘差,須要節飲食,避風寒,防跌打損傷。保護得宜,出痘必輕,否則出痘必重。

未發熱證治四條

未發熱時,耳下發癰腫,或大如雞卵,大如核桃,此毒從癰出也。不可貼藥,亦不可服藥,如貼服藥,出痘必難治。

每驗耳下發癰腫,不可貼服藥。此論必時值痘差,或驚搐、咳嗽、嚏涕、眼羞微紅,不可貼服藥可也,倘如時無痘差,又無驚搐等一二症之形,不可拘此誤症。

未發熱時,忽有數點出現,或在手足,或在肩背,或在兩豚,多不過三四顆,此癍毒痘也。急用銀針刺破見鮮血,上敷雄黃,內以升發敗毒藥攻之。莫言悶亂,即精神如故,談笑自若,前藥必多用幾劑方可,不然十日後發熱,出痘時治亦不及。

未發熱時,忽有數點出現,形如湯泡,摸不礙手,此亦癍毒痘也。急以銀針刺破見鮮血,上敷胭脂膏,內以大敗毒湯服之。待發熱時,再調理氣血,或四物湯,或六君子湯加升麻等藥。如前失治,見點時治亦不及。未發熱時,周身只有一顆出現,色或青或紫而堅硬者,此痘母也。急以銀針刺破周圍見鮮血,上敷雄黃,再以胭脂膏護之,不然發熱出痘必難治。

發熱證治十五條

已發熱時,三日內看周身頭面,有三兩顆如豆大者,或青或紫,此痘疔也。急以銀針刺破見鮮血,挑去死肉,上敷胭脂膏,內以四物敗毒湯攻之。痘出必稀疏,不然痘必繁密難治。

已發熱時,三日內周身只有一顆,或黃或青,此癍毒也。急以銀針刺破見鮮血,上敷雄黃,不然五日內不見點而死。

已發熱時,神清溫和,其痘必順,不必服藥。

已發熱時,如手足逆冷,此脾經為寒滯也。急用升發之藥,加桂枝、牛膝、生薑之類治之,黃酒煎服。不然遠止十一二日,近八九日必死。

已發熱時,大熱不渴,此毒在表也,單以升麻湯主之。如大渴不止,此毒在裡也,升麻湯,重加大黃主之。出痘必稀,不然稠密難治。但顆粒光壯者,猶有可治。若蠶子者,五七日必死。

已發熱時,腹痛者勿慮,吐瀉者勿慮,此毒氣將外出上下行也,痘出後吐瀉腹痛自止。如不止者,以四物湯倍加赤芍藥主之。

已發熱時,腰腿痛疼者,此腎虛也,大凶,不得已生地六味湯主之,不效無救。

已發熱時,寒戰、咬牙、驚悸者,勿慮,此毒欲出,與皮肉相撞也。如太甚,以升麻葛根湯一劑而愈。

已發熱時,身涼神倦,煩悶面青,此虛寒症也,急以升發藥加桂枝、生薑少許主之。如煩躁多倦者,此虛而又有毒也,急以升麻湯加牛子、山楂之類治之。

已發熱時,大熱大渴,狂言亂語,坐臥不寧,大便堅硬,小便赤澀,不思飲食,此表裡俱盛也,宜以導赤散合升麻湯,外加大黃、防風、荊芥穗之類主之。

發熱時前七日,口雖未腫脹而色紫焦,發乾嘔者,胃經有毒,不能發越,急宜開胃,大黃湯主之,不行再加枳殼,七日後大黃忌用。

已發熱時,談笑自如,而大便秘結者,不可妄動大腸,即痘出而大便仍秘結者,亦當以車前子固大腸為主,待斂時再動大腸可也。如早動大腸,毒氣下陷,恐難成漿結斂,入於不治。此蓋閉門痘也,不可作尋常痘視。

已發熱時,口臭爛者不治。口吐血,鼻出血者不治。以四物湯養血為主,不效不治。如五竅俱出血者,三四日之內必死。

已發熱時,口吐白沫者,口撮者,此脾熱也,清胃湯主之。吐舌者,弄舌者,舌卷鼻者,此心經絕也,不治。目直視邪視者,此肝經絕也,不治。咽喉不利,痰壅盛者,此肺經毒盛也,甘桔湯加元參、貝母、山豆根之類,一藥不效不治。

已發熱時,驚死者,即一二時勿慮,此毒尋竅出,毒攻七竅而然也,不必藥。如太甚,以升麻湯加減治之。

每驗已發熱時,忽然驚死者,俗名搐花,一名驚痘。形如驚風,頭仰,項直,身反弓,眼直視,牙關緊閉藥難下喉,再用炮一個,將兒放在坑上,取炮在窗外響之,其兒一震即醒,亦不再犯。然後服升發之藥。早晨得者,晚間見點;午間得者,半夜見點。認此症者,必時值痘差,或先發熱、驚搐、咳嗽嚏涕、鼻癢、手指冰涼,有一二者,方可照此治之,否則不可,恐又誤治。再此症驚前無汗,多吉少凶;驚前有汗,九十日死。

見點證治十條

已出痘時,三日內有數顆見膿者,必是黃色,多則三兩顆,此賊痘也,急以銀針刺破,上敷雄黃,內以四物湯、敗毒藥攻之。若待眾痘起脹,治亦不及,八九日必死。其中若有紅癍白癍者,猶可救,如青紫癍必死。

已出痘時,色紅和光亮,飲食如故,大小便如常,聲音宏亮,此順症也,不必藥。若痘色昏暗不明,皮肉亦覺乾燥者,蓋毒滯其氣,氣凝於血,故爾不紅和滋潤也,急以解毒和中為妙。如皮色昏暗,不思飲食,此脾經有毒滯也,當以養血敗毒為主。若色灰白,此氣虛血凝,當以保元湯加四物湯主之。

至於咳嗽噴嚏,大便不行,此順症也,不可妄藥。若眼胞腫,目直視,口唇腫硬,牙齒臭爛者,此肝脾二經絕也,不治。

已出痘時,第三日復熱者,此起脹之機也,不可妄藥,三時而後自止。

已出痘時,色大紅煩渴悶亂者,四物解毒湯主之。小便赤澀者,導赤散主之。大便泄瀉者,枳殼理中湯,外加訶子肉、車前子主之。

已出痘時,色白者,必至癢塌,九十日而死,不得已,以枳殼理中湯加官桂、生薑等藥,黃酒送下,見紅色可救,不然無治。

每驗已出痘時,三日內色白者,此係氣血雙虛。稀疏者,猶可救。稠密者,重用當歸補血湯,佐以升葛加減治之,或百中全一。尚因初發熱時,誤認感冒風寒,錯服發表之藥過度,或因溫暖過甚,致使過汗表虛,因此色白者,此等之症,難保千中救一,重者交肝而死,輕者至脾而亡。蓋肝為心之精血,若早為耗散,則交肝必無血,至脾必無膿。

滿身空殼,發癢剝落,因生內風,起脹而亡。可嘆誤認者至死不悟,猶謂見點時受風,氣血兩虛所致。

已出痘時,大便下青色者凶,兩臉紅和稠密者吉,即大亦無害。耳之左右稠密者凶,項下稀疏者吉。口之上下稠密而黃白者凶,紅白稀疏者吉,四肢不見者凶,當以升麻、桂枝、牛膝主之。藥後四肢有可救,如無不治。

已出痘時,上下稀疏,而中間稠密者凶,上下稠密,而中間無者凶。不得已,以桔梗、陳皮、赤芍藥、升麻、防風、荊芥穗之類治之。藥後中間見數十顆者,可保無慮,不然不治。

已出痘時,項下稠密,而咽喉無者勿慮。項下稀疏,而喉上多者凶,滿臉大紅,四物湯倍加川芎治之即愈。不然三日後,必至於鬼面痘不治。

已出痘時,痘雖稀疏,飲食如常,談笑自如,當以升發解利為主。若三日後癍痘一現,悔無及矣。如稠密不可妄藥。

已出痘時,大熱不退,四物湯加紅花主之。

起脹證治四條

起脹時,忽然大熱者吉,目開者凶。兩豚濕破者凶,有湯泡者凶,黏手潰爛者凶,寒戰者凶,色焦枯者凶,睡臥不寧者凶,睡臥疲倦不省者吉。不思飲食者勿慮,即飲水亦勿慮,蓋脾虛倦不思飲食也。咬牙亦勿慮,此血散於眾痘之上,將成膿也,故勿慮。色灰白而無癢塌者亦勿慮,蓋氣雖虛而根窠尚不太甚也,以人參養榮湯治之,不然必至於塌陷,潰爛而死。至於大便秘結,小便赤澀,亦勿慮。

周身腫痛者吉,瘡痛而周身俱痛者吉。

起脹時,痘頂上似白非白,其色混者,此因渴飲水過多,小腸積水也,當以六一散加辰砂主之,即滑石亦可。

起脹時,痘頂上驟看不見,細看若有淡紅氣者,此血不足之症,宜重用當歸補血湯治之。

起脹時,色白而暈,角堅硬者,次日必變灰色,此成膿之象也,勿慮。迨至結痂後精神如故則可,不然用八珍湯治之。

灌漿證治十二條

灌膿時,忽然大熱者吉,痘色中間黑陷而周圍高腫者吉,蓋膿將起之狀也,不可妄用針刺,誠恐泄氣,難以成功。如中間不陷者凶,抓破見鮮血者勿慮,蓋血即膿,有血即有膿也,如無血者死。

灌膿時,咬牙者勿慮,蓋血虛咬牙,此時血化為膿,故血虛咬牙也。

灌膿時,寒戰而身痛者吉,蓋戰因痛起,痛因膿起故吉。不痛者,氣散也,必死。

灌膿時,終日大熱不止者,此浮游之火,施血妄行也,急用連翹飲,連進二劑,以身溫為度,不然斂必不從口角起,三五日必死。

灌膿時,忽熱而即止者,斂之兆也,不必藥。

灌膿時,膿升半漿而不起者,熱甚,以芩連湯主之。蓋毒盛也。熱微以六君子湯治之,蓋氣血虛也。身溫以人乳、糯米黃酒飲之,蓋氣血不及也。

灌膿時,精神如故,大小便如常,聲音宏亮,而不紅和,無膿色,不起發者,此旱痘也,不藥自愈。

灌膿時,塌陷身大熱,以芩連四物湯治之,此毒火太盛,熏蒸五臟而乾枯也,凶。身不大熱,薑桂湯主之,此寒致毒凝於內也。反復不寧而大渴者,加味大黃湯治之,此毒盛內外結滯也,凶。忽然泄瀉不止者,或白膿,或血膿勿慮,如水瀉以異功散加訶子肉、豆蔻之類治之,此虛極火盡,故成水也。如黑屎乾枯,此臟壞也,只在朝夕必死。

灌膿時,瘡腫肉不腫者吉,瘡肉俱腫者險,肉腫瘡不腫者凶。

灌膿時,唇齒破,口臭氣者,乃胃爛也。舌心黑爛者,乃心絕也。目不轉睛者,乃肝絕也。痰涎無聲者,乃肺絕也。腎囊不展者,乃腎絕也。俱不治。如齒落者,腎虛也,當以補腎為主,六味湯主之。齒落而牙齦黑陷者,乃腎絕也,不治。

灌膿時,如膿未升足,出毒未盡者,當以鹿血、升麻、當歸、川芎養血提氣藥發之,補空方可,再看何經毒重,即加何經藥專治之。

灌膿時,忽然腹鳴不止,此脾虛也,當以平胃湯主之。

收斂證治二條

收斂時,手足先斂者,額角先斂者,兩鬢先斂者,唇下先斂者,俱屬凶。口角先斂者大吉,鼻冷者大凶,手足心涼者凶,耳尖涼者凶。斂至第二日,心前斂出者吉。如心不斂,四五日必死。

每驗如心不斂,用連翹飲重加連翹酒洗。

收斂時,忽然身熱者吉,此欲斂之象也。

斂後證治七條

斂後大熱,大渴,大燥,狂言亂語,反亂不寧,不思飲食,大便秘結,小便赤澀,俱以大敗毒為主,此皆毒留未盡也。

斂後身溫青白色,神倦不食,大便泄瀉,小便青白,煩悶,以參苓白朮散主之。或以六君子湯主之。

斂後第三日,頭面高腫者吉,此毒氣上攻而出也。如目不開者,當以瀉肝散治之,外以土大黃葉敷眼上,此肝經有毒也。

斂後頭上有節者,愈多愈好,不必藥。待四五日膿成,用銀針刺破,上敷膏藥即愈。如膝以下,或腿或足腫者俱凶,此骨蒸之毒,發於下原,不能升提也。如小腿黃腫者,乃痘露也,必死。設使腫脹而色尚未黃者,急宜內服黃連地骨皮,外以地骨皮熬水洗之,可愈,如黃則不治矣。

斂後足之左右有高腫處如栗子大,核桃大,此名痘龜也。塌陷必死,不塌陷,外以地骨皮洗之,內以地骨皮、牛膝服之。如產破,四五日後,銀針刺破,上敷黃連珍珠散,以白蠟護之,不可見膏藥,內以八珍湯加牛膝治之,百日自愈。

斂後兩肘有癰者,形如雞卵大,色紅,此陽症也,治法同上。迨至八九日成膿,刺破,上敷膏藥,內以八珍湯治之。倘若其癰色青白無紅者,此陰疽也,以薑桂湯治之,貼藥同上,此症甚凶,如周身有者,俱屬節也。成膿刺破,上敷膏藥即愈。斂後底發者吉。

發熱三日順證

治痘全在發熱之初,看其熱勢微甚,微者不必治,甚者當解則解,當汗則汗,當下則下,使毒氣得以發泄,而後來不能為害。痘亦稀少平順,失此不治,則毒漸盛,難以收救。大抵非汗,則表不解,非下,則里不解。初發熱和緩,三四日不變,或熱,或熱退過二三度不出,能食,二便如常,無雜症,或驚搐,或吐瀉不甚俱吉。胡氏曰:痘症發熱,疑似之間,只宜表散,痘症方來。

須防發熱未出之先,表熱壅盛,非微汗則表邪不解;裡熱壅盛,非微利則里毒不解,此痘家之極論也。發熱未見紅點,急須表發微汗,然後調治,要在身熱盡退為佳。

發熱三日險證

發熱壯盛暴烈,不進飲食,發狂,譫語,煩躁者,必重,急服升葛湯麻黃、敗毒湯。內症甚者,四順飲下之。身頭痛者,麻黃湯。表汗,腰腹痛者,四順飲、大柴胡湯承氣湯下之。聲遂啞者,清肺飲。嘔吐,瀉利不止,口不渴,身與手俱冷,不食,脈沉細者,理中湯。增寒壯熱,鼻流清涕,咳嗽痰涎,此風寒所致,以參蘇飲調酒洗紫草、煅石膏。

表之甚者,麻黃湯。驚搐不止者,紅錦散合益元散。痰涎壅盛,昏悶不知人事者,薄荷湯下,抱龍丸亦不宜多服。身熱口渴者,四苓散加乳制黃連、淡竹葉。腹痛脹滿者,由毒氣與外邪相搏,欲去而不得也,用參蘇飲加砂仁、陳皮,去參苓服之,甚者下之。凡熱盛吐衄,面黃糞黑及一切失血症,急宜服犀角地黃湯

發熱三日逆證

發熱頭面一片,如胭脂者,不治。處處有紅塊,不治。腰腹身痛甚者,不治。見紫黑癍唇紫黑破裂者,俱不治。

放標三日順證

標色一見,輕重攸分,屬虛寒者,急宜溫補,屬實熱者,急於涼解,庶幾重者,可變為輕,起死回生之始也。初出時,自有微汗不妨,若自吐瀉者,多吉,亦不可止吐止瀉,蓋毒從吐瀉而出也。初出便服升葛湯加山楂、大力子,必稀疏而易愈。或未發見,宜以絲瓜近蒂三寸,連皮燒灰存性為末,砂糖拌干吃,入硃砂末亦可。

放標三日險證

東垣曰:痘出稠密,身表熱,急於鼠黏子湯,以防黑陷。出不快者,化毒湯。出太多者,犀角地黃湯、敗毒湯。周身勻稱,惟咽喉獨稠,名曰纏喉,急用清肺利喉。一痘白肉紅者,因氣虛不能養血,亦火熱遊行於表,宜涼血以清肌表之熱,切忌川芎、當歸、升麻升散之劑。初出胸前稠密,急宜消毒散加山楂、黃芩、黃連乳制。

出不快,加味四聖散紫草飲紫草木通湯、快癍散。初出熱盛發紅癍,如錦紋在肉皮者,用化毒湯加紅花、黃芩、升麻。喉痛,加元參、牛子、磨犀角汁和服,用元參升麻湯亦可。出時有紅丹如雲頭突者,敗毒湯加紫草、黃芩、紅花,或升麻湯亦可。稠密如蠶子者,化毒湯加紅花、黃芩。

痘色慘暗不明者,升麻湯加黃芩、川芎、當歸、紅花、紫草、乳制黃連。初出三日無根窩紅暈,用當歸活血散加黃芩、升麻、葛根、乳制黃連。痘與肉色一色者,用保元湯,加川芎、當歸、紫草、紅花。隱於肉裡,或出,或沒者,蔥白湯、麻黃湯發之。熱未透,或帶熱而出者,升麻湯加石膏、黃芩、麻黃、蔥白

初出有細痘,匝於大痘之旁,成塊而密,看其表裡,或汗或下後,惟大者起綻,細者俱退,藥性大寒則滯血,太熱則助血,故補後宜解,解後宜補,應變而施可也。

放標三日逆證

一出如蠶子,或一齊湧出,初出不起,如蚊咬針刺之點,與肉色一片,紅紫不退,白與肉色一片,久不轉,有青黑紫癍如痣,或肌肉成塊甚青,又有紅癍如錦紋,或紅丹如雲頭,治之不效者俱凶。

起脹三日順證

放標以後,漸次起脹,有不起者,或因元氣本弱,不能送毒,不急圖之,後難為矣。倘形長大而色枯燥,氣至而血不榮也,宜補血;色紅潤而形平塌,血至而氣不充也,宜補氣;平塌色枯,氣血俱不正,大補氣血。

起脹三日險證

痘至起脹時,但根漸開闊,頂漸平塌,形如痘殼,急服升麻解毒湯、補氣血之藥,有泄瀉者止之。正宗云:痘半起,忽一日平塌色白者,急用內托散、補中益氣湯。頭面漸腫,覺痘漸平塌,急用升麻湯,外加皂角刺、殭蠶,加炒山甲三錢,汗後隨症調治。灰白頂陷不起者,氣血不足之症也,宜服內托散,或紫草湯加乳汁。

紅紫頂陷不起,或有黑痘如疔者,皆血熱太盛,宜當歸活血散,化毒湯倍加川芎、當歸、紅花、升麻、紫草,或無價散,挑破去其血毒,點胭脂膏以通之,亦外治之法也。

起脹三日逆證

痘色灰白不起倒陷慘暗,膨脹不食,神氣昏亂,紫黑干殼如蛇皮,肉起瘡不起,頭面如瓜匏,點如茱萸,形如赤豆俱不治,大抵痘脹一分,則毒出一分至六七日不盡脹,又黑色者不治。六日亦前逆症,猶或可救,雖強治之可也。此後血氣已壞,再難為治矣。

灌膿三日順證

膿者,血之變也。有血則有膿,無血則無膿矣。痘至灌膿,大勢將成。有不灌膿者,必先失治,急看痘色紅白,大抵仍以治血助氣為主。自初出至七日灌膿,入八日肥滿光潤,皮厚成蒼蠟色,根窩紅和,飲食二便如常大吉。

灌膿三日險證

痘未起,但根腳潤,至八九日乾燥,瘡皮皺起,誤認結痂收斂者,非也,此宜辨明。早治庶可回生,宜用助血解毒之藥。色灰白,漿不滿,則成倒陷,皮易破者,保元湯加川芎、當歸、芍藥、升麻乳制。色紅紫,漿不足,成乾枯黑陷者,四物湯,用生地合解湯加紫草、紅花、乾葛、石膏、升麻乳制。

即脹滿摸過軟而皮皺,中雖有膿不滿,後必不能收斂,或有灌膿,中間尚有不能灌者,終變虛寒之症,用保元湯加補血排膿之藥,有內症者去之。凡痘陷無膿,雖服內托散,而暫起不久又陷者,灌膿不足故也,宜保元湯加川芎、當歸、升麻乳制。痘症灌膿之時,多用補氣血之藥,寒藥宜緩,如有雜症,則寒涼亦不宜避,痘色起脹灌膿,至七八日大便若久閉者,急用歸尾、枳殼、生地、黃芩之類。

灌膿三日逆證

痘不灌膿,灰白慘暗,皮薄擦破無膿血者,痘色白薄如水泡,抓破只有青水隨乾者,紫泡刺破出黑血者,黑暗如煤,乾枯成塌者,頭面腫大,抓破臭不可近,又足冷者,瘡爛無膿,吐利不止,或二便下血,乳食不化者,二便不通,目閉聲啞者,腹脹滿,肌肉黑,痘中乾枯,全無血水,此名空瘡,俱死不治。

收斂三日順證

痘至收斂,膿不滿足,似斂而非斂者,此時宜辨明。若七八日之間,面目腫覺微退,痘雖似干而瘡薄如紙,內症未除,此正極險時也。急以補血涼解之劑,或可轉移,至十三日膿色已干,如蒼蠟色或如葡萄色,從口鼻兩邊收起,漸收兩腿,頭額合腳一齊盡收,至收斂一齊剝落,內症全無。

身漸輕快,飲食二便如常者吉,或手足心先收者亦吉,當斂而流漿不已者,宜用白朮、茯苓、防風去濕滲水。

收斂三日險證

丹溪云:當成就之時,覺色淡者,宜助血,用當歸、川芎(酒洗)、赤芍,或加紅花。色紫為熱,用涼藥以解毒(升麻、葛根、連翹酒洗、黃芩、黃連),甚者赤小豆水煎。一當斂不斂,泄瀉不渴,寒戰咬牙者,宜參、木、炮姜之類。一斂自頸至腰,數日不斂者,有熱則清利二便,無熱則培補元氣,助脾滲濕。

收斂有臭氣帶腥者佳,全無氣色,尚有餘毒未發。若臭氣不可近,雖已結痂,未為真也,急服清熱活血之劑,緩則誤事。將斂時,痘如豆殼,俗呼為倒斂,宜服實表之劑。如大便秘者,下之。小便赤澀者,利之。當斂不斂,泄瀉不渴,寒戰咬牙,此虛寒也,服異功散。發癢者,外燒乳香薰之,服熱藥以致熱毒猖狂,氣血彌盛,痘爛不斂者,服小柴胡湯豬尾膏,外用敗草散敷之。痘有臭爛深坎不收者,用生肌散敷之。

斂至頸至腰,而數日不斂者,有熱則清之,二便不利者通之。瘡口膿出不幹者,或不結痂者,利便補血解熱,或潰爛不收,敗草散、黃土散。瘡欲收,唇口乾紫,連結渣滓,頰紅,欲成肺癰,宜解毒湯加麥冬、知母、百合。收斂時身熱不退,或寒熱交作,用升麻湯加柴胡、黃芩、白芍。

失治則為斂後諸症,斂後氣血未足,肌肉柔嫩,最宜忌風寒□飲食。

收斂三日逆證

痘不收斂,氣促痰癰,目閉無神者,遍身臭爛不可近,且發癢,抓破無膿水,皮卷如豆殼乾者,手足戰搖,咬牙禁口,腹脹,足冷過膝者俱不治。

斂後餘證

斂後諸疾,熱毒未盡,以致纏綿無已也。痘後血氣已損,虛火易熾,甚不可以餘症無害,因循不治,立俟危殆。大抵痘後只宜清涼,不宜大補。用熱溫之劑,多致誤人,惟泄瀉虛寒之症,可以溫補。但看痂厚落遲,斑紅者為吉,痂薄落早,斑白如粉者凶,變之兆也。斂後疤白,有雜症者,四物湯加知母、黃柏。

有表熱者,合升麻湯。有裡熱者,解毒湯。身熱不退,或寒熱往來,升麻湯、小柴胡湯。帶虛者,補中益氣湯加黃芩、石膏。虛弱坐立戰搖,無熱症,而二便調和者,八物湯加黃芩、知母、麥冬。內渴者,益元散。泄瀉而渴,身熱,黃芩白芍湯。身涼不渴,理中湯,或風藥以升之。

痢疾,四物湯加黃連、白朮、茯苓、生草、木香。聲啞,清肺散。喉痛,甘桔湯加元參、牛子、黃芩、荊芥。有癰毒未成者,用三豆散敷之。未成膿者,消毒飲、小柴胡湯加羌活、連翹、銀花、黃芩、赤芍。已成膿者,消毒飲加黃芩、雲苓、白芍、連翹、當歸。上引用升麻,下引用檳榔,助以貝母、白芷瓜蔞

宜以針刺出膿血,遲則傷損筋骨。發驚者,抱龍丸,宜用涼解藥,不止必凶。牙疳,宜黃連犀角湯,雄黃同玉鎖匙點之。遍身骨節上有疳蝕瘡,用綿蠻散、生肌散。有熱者解之。

凡發散表熱,微則用升葛湯,甚則用麻黃湯以表汗。

凡解利裡熱,微則用解毒湯、益元散、白虎湯,甚則時連翹飲、參蘇飲,以利二便。

凡內外壯熱,微則和解湯、小柴胡湯,甚則用前一項。

凡血氣俱虛,微則用補中益氣湯,甚則用八物湯。

凡補血活血,微則用四物湯,甚則用當歸活血飲

凡補氣行血,微則用四君子湯、保元湯,甚則用內托散。

凡虛寒症,微則用理中湯、參苓白朮散,甚則用木香異功散

凡小便赤澀,微則用導赤散、四苓散,甚則用八正散

凡大便秘結,微則用蜜導法、四順飲、宣風散,甚則用承氣湯,兼外熱者,涼膈散、大柴胡湯。

凡發痘疑似,但看耳紅而涼,便是痘,看眼中白仁上有赤縷,便是疹。

癍疹丹,附雜症

斑者,有色點而無頭粒,隨出隨沒,沒而復出。丹者,成塊,赤如雲片而突,此皆浮游之火,散漫於皮膚之間。表宜以輕劑,散其邪火,兼活血解毒之藥治之,並用元參升麻葛根湯加石膏、黃芩、荊芥、赤芍、川芎、當歸,重則麻黃湯表散之。在發熱起脹時,多用表散,在灌膿收斂時,多用解利。

遍身通紅者,同治。河間云:癍疹多屬於脾,隱隱在皮膚之間,發則多癢,或麻木。丹溪云:癍屬熱有痰,宜清肺以降痰,或散解出汗亦可。亦有不可下者,白虎湯、瀉心湯

發熱之初,一身內外之火皆動,故肺火易發,而皮毛受傷,則肌膚之津液遂發而為泡。如水珠之狀,白而空者,氣之虛,白而有清水者,氣之實;泡紅紫者,血之熱。皆內毒未出,而賊邪先為之病者,用補中益氣湯加川芎(酒炒)、白芍,或加木通、茯苓、車前以利水斂泡。如灌膿將收時,有泡而大者,無分紅白,皆與痘相併而成,不足為慮,利水亦可。

乾枯黑陷

痘色初深紅,必變紫,紫必變黑,終必至於乾枯。此血熱漸變,一定之理也。故深紅之際,失於解散,至焦枯黑陷,亦已極矣。然古亦有治法,每以涼血退熱為主。看其微甚,或利大便,或利小便,或解散。頂雖平陷,不可以氣虛例之,而用參耆補劑,補則氣盛,而血愈枯乾,無分始終,見此,同一治法。瘡干宜退火,荊芥、升麻、葛根之屬,濕者自瀉,宜用風藥,白芷、防風之類,或利小便。

黑陷並紫,百祥丸下之,不黑勿下。凡下後氣溫飲水者可治。水穀不化,或寒戰為逆,四順飲亦可。下後溫脾則參朮、茯苓等分,木香、厚朴、甘草各半,氣不虛亦不用補。痘症稠密,內陷而黑色者,急視其舌,上有黑色,服涼藥,以清其心火,倍用酒沙黃連、生地、犀角、紫草,舌不黑亦用涼藥。

白陷癢塌

痘色白者,必變為灰慘,慘必變為平伏倒塌。所謂白陷之不可救者,此固皆可言其氣虛,而不及血。然血不榮色,血亦本虛,治法補氣,亦宜補血,血活氣行,白可變為紅矣。單補氣者,血愈燥熱,欲不白陷得乎。白陷抓破,皮薄幹燥而極癢者,此蓋失於補血,致氣盛則燥然也,再用補氣之劑,速死之兆也。凡色白無分先後,皆以補中益氣湯合四物湯,內有熱者,加解毒湯藥,或利小便。

諸痛癢瘍,皆屬心火,蓋言血熱,則氣凝而作痛也。古方男用白芍,女用赤芍為末二三錢拭之,但以輕劑散之則可,用四物湯加荊芥、紫草、石膏、黃芩。六日以前多用發散,六日以後多宜活血。因干滯而病者,水揚湯洗之。

《內經》曰癢屬心火,宜用四物湯加黃芩、石膏、升麻、薄荷,大小便利。澀者,利之。六日以前,解表涼血,六日以後,重在涼血。

風寒閉塞

因風寒閉塞,致熱毒不得發越,或寒熱往來,狂搐咽乾鼻燥,或流清涕。或遍身有青塊者,俱宜發汗,用麻黃湯加石膏、柴胡、升麻。

暑熱閉塞

因暑氣壅閉,熱毒反致內攻,煩渴喘滿,昏悶如狂者,四苓散加辰砂、麥冬,或白虎湯、解毒湯。有表症亦宜發散。

穢氣所觸

氣血聞臭則逆,熱毒不得舒暢,以致昏悶沉默,或瘡欲黑爛,痛如刀割者,燒乳香薰之,噴荽酒,服惺惺散,或解毒湯。

癰毒

痘瘡已見夾而生癰者,素有積熱之毒,因痘熱而併發也,宜以升麻湯加柴胡、川芎、當歸、黃芩、黃柏,或當歸活血散。甚大,大柴胡湯下之。痘後之毒,治法見斂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