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俊

《經驗良方全集》~ 卷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

1. 疔毒

疔音丁,惡瘡。方書:疔形有十三種。紅絲疔宜急用針刺斷。疔腫痛者,取菊花葉搗汁敷之,冬月用菊根效同。(林氏驗方用魚秋串根搗爛對常酒服。渣敷患處,治血疔如神)

治反唇疔方

用活蝦蟆肝一片貼患處即愈。

又方:白漿滴患處,數次即愈。

又方:用五穀蟲為末,麻油調,敷患處即愈。

治疔瘡方

飛鹽,飛丹,辰砂,硇砂,珍珠(各等分)

研極細末,收貯。用時以銀針將瘡挑破,填藥在內,立刻紅絲退去即愈。

專治紅絲串心疔神驗,(經驗)紅絲疔多從大拇指作癢,初起時只絕細一點,漸變紅細絲一條,赤色筆直者,急用婦人油頭繩繞扎紅絲盡頭,勿使延及心胸以致絕命。再用金針挑破紅絲頭,銀針亦可,令出淨惡血後,用菊花一味搗爛,塗疔上。每日一換,或上下晝一換,漸漸而愈。真神方也。

如疔上作泡,急用金銀針挑出浮水,更用菊花葉塗之效。

專治反唇疔試驗神方

用新鮮五穀蟲(洗淨,再用酒洗,不可令破)洗淨後略去尾尖,手提蟲首,使蟲尾近患處,任其肚內臭水淋在疔頭數次,將蟲皮貼患處,不久即愈。此係急症,如不急治,唇內紅筋牽住喉管,唇尖連著鼻孔,則不能救矣。倘若冬天,如一時難得新鮮者,可用干五穀蟲研末,好麻油調,敷患處即痊。

專治顴疔(生在面上顴骨),神驗方,兼治耳疔。

用鮮寄生草一握,酒煎服。渣遏患處,寄生草生在桑樹孔內妙。莊樹孔內次之。

立時拔疔方,(試疔以生豆口嚼之,無豆味即是疔,否則非疔)

蓖麻子一粒去油滴,乳香一分去油,共研,或軟飯,或棗肉為餅,放疔上,外將膏藥貼之,一二時即拔其根,甚妙。

治疔瘡方,凡手心、口、背及面上有瘡,起泡發癢,或寒熱,或麻木不痛,此極惡之瘡。

用巴豆一粒,米飯一粒,黏貼瘡上,立時拔疔,神效。菊花葉搗汁服一碗,死可回生。

治疔瘡方

用千捶鹽敷患處,一燥即換,五六次立效。

菊花甘草湯,治疔瘡之仙藥也。

白菊花(四兩),甘草(四兩)

水煎,頓服。渣隨即再熬服。重者不過二劑即消至穩至效。一切消疔藥皆不及此。

治疔腫垂死

菊花一握,搗汁一升,入口即活,神驗。冬月採根。

白話文:

[疔毒]

疔,讀作丁,是一種嚴重的膿瘡。根據古書記載,疔有十三種不同的型態。對於紅絲疔,應立即使用針刺斷紅絲。若疔腫痛,可以取菊花葉搗碎成汁敷於患部,冬天則可以用菊花根,效果相同。(林氏的驗方則是使用魚秋串根搗碎,與常酒混合服用,殘渣敷於患部,治療血疔非常有效)

以下是治療反脣疔的方子:

取一隻活的青蛙肝臟,貼於患部即可見效。

另一個方法:將白漿滴於患部,多次後即可痊癒。

還有一個方法:將五穀蟲磨成粉,以麻油調和,敷於患部即可痊癒。

以下是治療疔瘡的方子:

所需材料為飛鹽、飛丹、辰砂、硇砂、珍珠(各等量)。將這些材料研磨成極細的粉末並儲存起來。使用時,先以銀針將瘡挑破,然後將藥物填充其中,立刻就可以看到紅絲退去,療效顯著。

專門治療紅絲串心疔,經驗豐富的醫生都會使用這個方法。紅絲疔通常從大拇指開始發癢,起初只是一個微小的點,逐漸形成一條紅色細絲,顏色鮮紅且筆直。此時,必須立即使用婦女的髮繩纏繞在紅絲末端,防止其蔓延到心臟,避免致命的風險。再使用金針或銀針挑破紅絲頭,讓惡血流乾淨,然後使用菊花搗碎,塗抹於患部。每日更換一次,或早晚各一次,病情會逐漸好轉。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祕方。

如果疔上出現水泡,應立即使用金針或銀針挑出,然後使用菊花葉塗抹,效果良好。

這是專門治療反脣疔的有效方子:

取一隻新鮮的五穀蟲(先用水清洗,再用酒清洗,但不要弄破)。清洗後去除尾尖,手持蟲頭,讓蟲尾靠近患部,讓蟲肚內的臭水滴在疔頭幾次,然後將蟲皮貼於患部,不久後即可痊癒。這是急症,如果不立即治療,脣內的紅筋可能會拉扯喉管,脣尖可能連著鼻孔,屆時將無法救治。如果是在冬天,且找不到新鮮的五穀蟲,可以使用乾燥的五穀蟲研磨成粉,用好的麻油調和,敷於患部即可康復。

這是專門治療顴疔(生於臉頰骨上)的有效方子,也可用於治療耳疔:

取一把新鮮的寄生草,以酒煮沸後服用。將煮過的草渣敷於患部,寄生草生長在桑樹孔中的效果最好,莊樹孔中的次之。

立即拔除疔的方子:(可用生豆咬一下來檢測是否為疔,如果沒有豆子的味道就是疔,否則不是)

取一粒蓖麻子去掉油,取一分乳香去掉油,一起研磨。或者使用軟飯或棗泥做成餅,放在疔上,外面再貼上膏藥,一兩個小時即可拔除疔根,效果非常好。

這是治療疔瘡的方子,適用於手掌、口、背及臉上出現的瘡,可能伴有起泡、瘙癢、寒冷、發熱或麻木不痛的症狀,這是一種非常惡性的瘡。

取一粒巴豆和一粒米飯,黏在一起貼於瘡上,能立即拔除疔,效果神奇。同時服用一碗菊花葉汁,即使瀕臨死亡也能回春。

這是治療疔瘡的方子:

將千錘鹽敷於患部,一旦乾燥就立即更換,五到六次後即可見效。

菊花甘草湯是治療疔瘡的仙藥。

所需材料為白菊花(四兩)、甘草(四兩)。用水煎煮後立即服用,煎煮過的草渣隨即再次熬煮服用。病情嚴重者,服用兩劑即可消除,效果穩定且顯著。所有消疔的藥物都比不上這個方子。

這是治療疔腫瀕死的方子:

取一把菊花,搗碎成汁一升,喝下後即可活命,效果神奇。冬天則可以採集菊花根。

2. 癰疽

專治癰疽發背,一切無名腫毒,百藥不效者。內服下開方藥,外用下開末藥,數日全愈,神效。

赤小豆一味烘透,搗細末,用神仙醋調,圍患處。毒輕未成者,不必留頭,可一概塗滿,如發寒熱,其毒甚盛,其膿欲潰,可留出瘡頭,將四圍頻頻塗敷,如瘡頭紅、腫,不能出毒,用蓖麻子搗爛,放於瘡頭,其毒自出,如瘡潰爛已極,用海浮散。

乳香、沒藥二味等分,箬殼上炙去油,研細末,摻患處。再用冬青樹葉大片者,用麻油浸過,蒸熟,去粗筋聽用。將海浮散摻於冬青葉上,貼患處,頻換數次,去腐生新,神妙難言。如毒淨後,無力不能收口,可加人參末少許於海浮散內,參渣亦可,照上貼患處,立能收口,至內服方藥神妙莫盡,並開於後方宜多服,庶無後患。如腸胃密結,務加大黃二三錢。

生黃耆(一錢),當歸(二錢),白芷(二錢),生甘草(二錢),穿山甲(炒,二錢)

如患在上面加川芎五錢,中部加杜仲五錢,下部加牛膝五錢,手足加桂枝五錢。

水酒各一碗煎服。渣再煎五分服,毒淨愈。再赤小豆滋潤,只可用火微烘研末,切勿炒熟,務必生用,更加生土南星,研末奇效。

治發背及一切無名腫毒效驗如神

金銀花(四兩,水三大碗,砂鍋內煎出汁,去渣用汁煮),蒲公英(二兩,又去渣,取汁煎),全當歸(二兩),元參(一兩)

將藥汁緩緩服完,毒輕者,一帖全消。如發背等毒,不過五劑,未潰者,自消,已出頭者,亦減輕,容易收口成功。

治騎馬癰及一切成管經驗方,(嘉慶二年,孫笏堂兄經驗,傳於京門安南營京齋)

穿山甲(香油炙酥,一錢五分),全當歸(酒拌炒,一錢五分),麝香(八分),血竭(一錢八分),珍珠(銀錐煅,一錢二分),象牙(煅,一錢八分),乳香(去油,一錢八分),沒藥(去油,一錢八分),懸豬蹄(左甲炙酥,五錢,牡蠣粉炒)

以上九味,共為細末,用黃蠟一兩,煉為細丸,每日空心開水送下七十丸,一服見效。二服除根。

海浮散,專治癰疽發背,一切無名腫毒,潰爛不收口者,去腐生肌神效。

乳香,沒藥(各等分)

箬殼上烘極燥,以油淨為度,共為細末聽用。如瘡口久不收口,加入人參細末少許,或人參渣為末摻上即愈,神驗。

銀花甘草湯,治腫毒初起時皆可立消。內服此藥,外敷遠志膏,一切惡毒無不消散,但宜早服為妙,倘瘡已成膿,必須外潰,無從消散也。

金銀花(二兩),甘草(二錢)

水煎。清酒沖服。若毒在下焦,加牛膝二錢。

蟾酥餅,治疔毒,腦疽乳癰,附骨疽,臀癰,一切惡症,或不痛,或大痛。用此敷貼瘡頭。

真蟾酥(二錢,酒化),輕粉(五分),乳香,沒藥,明雄黃(各二錢),麝香(三分),硃砂(一錢),樟腦(一錢),巴豆霜(二錢)

以上各為細末,五月五日午時在淨室中,用蟾酥酒和藥,丸如綠豆大。每用一丸,口涎調糊貼疔瘡上,以膏藥蓋之。

芎芷香蘇散,凡毒多有挾風寒而發者,宜先用此散之,如毒不消,隨服銀花甘草等藥。

川芎,白芷,紫蘇葉,赤芍藥,陳皮,甘草(各一錢),荊芥,香附,秦艽(各一錢五分),連須蔥白(二寸)

水煎服。若兼傷食,加山楂、麥芽、蘿蔔子;若內熱極盛,加連翹、蒡子。

烏金膏,去腐肉,不傷新肉,最為平善。

巴豆(去殼,不拘多少),新瓦上炒黑,研爛聽用。多寡看瘡勢輕重酌量。

火照散,硃砂,血竭,沒藥,明雄黃(各三錢),麝香(五分)

上五味,為細末,用棉紙條長尺許,每條裹藥三分,真麻油浸點,自外而內,周圍照之,瘡毒隨藥氣解散,自不內浸臟腑。初用三條漸加至五七條,瘡勢漸平,又漸減之。熏罷隨上烏金散,貼以萬全膏。若腫勢漫衍,周圍用芙蓉膏敷之。如再熏,須洗去末藥,其貼膏藥處油,可不必洗。

化腐紫霜膏,治癰疽發背,瘀血不腐,及不作膿者,又諸惡瘡內有膿而外肉不穿潰者。

輕粉,蓖麻仁(研,各三錢),巴豆(研白仁,五錢),血竭(二錢),樟腦,螺螄肉(各一錢),金頂砒(煅,五分)

共為末,磁罐收貯,臨用時麻油調搽硬肉上,以萬全膏貼之,至頑者,不過二次即軟,其力大於烏金散。

加味甘桔湯

甘草,桔梗(各三錢),蒡子(二錢,炒),荊芥(二錢),薄荷(五分),貝母(一錢五分)

水煎服。若兩頤腫甚者,加柴胡錢半,丹皮二錢。

柳華散,治喉瘡並口舌生瘡,走馬牙疳,咽喉腫痛諸症。

青黛,蒲黃(炒),黃柏(炒),人中白(各一兩),冰片(五分),月石(一錢)

共為細末,吹喉極效。

麝香散

麝香(二分),冰片(三分),黃連(一錢)

共為末,一日夜吹五六次。

普救萬全膏,治一切風氣走注疼痛,以及白虎歷節風,鶴膝風,寒濕流注,癰疽發背,疔瘡瘰癧,跌打損傷,腹中痞塊,多年瘧母,頑痰瘀血,腹痛泄瀉,小兒疳積,女人癥瘕諸症,並貼患處。咳嗽瘧疾,貼背脊心第七椎,取效神速。倘貼後起泡出水,此病氣本深,盡為藥力拔出吉兆也。不必疑懼,記之。

藿香,木香,白芷,白蘞,烏藥,大生地,貝母,丁香,白芨,當歸尾,殭蠶,檀香,蜂房,苦參,五加皮,細辛,秦艽,防風,肉桂,大楓子,蟬脫,丁皮,羌活,桂枝,蘿蔔子,全蠍,赤芍,元參,南星,蓖麻子,鱉甲,獨活,枳殼,艾絨,白蘚皮,荊芥,蘇木,連翹,紅花,川芎,藁本,高良薑,桃仁,杏仁,香附,牛膝,蒼朮,威靈仙,川烏,草烏,續斷,黃芩,麻黃,金銀花,牙皂,甘草,附子,半夏,紫荊皮,骨碎補,海風藤,黑山梔(以上各一兩五錢),大黃(三兩),蜈蚣(三寸五條),蛇脫(五條),槐枝,桃枝,柳枝,楝皮,榆枝,桑枝,楮枝(以上各三十五寸),血餘(男人的三兩以上,各藥俱浸油內),真麻油(二十斤),松香(一百斤,棕皮濾淨),百草霜(十斤,天平秤研細篩過)

冬浸九宿,春秋七宿,夏五宿。分數次入鍋,文武火熬。以藥枯油黑,滴水成珠為度。濾去渣,重稱,每藥油十二兩,下濾淨片子松香四斤,同熬至滴水不散。每鍋下百草霜細末六兩,勿住手攪,俟火候成則傾入水缸中,以棒攪和成塊。用兩人扯撥數次磁缽收貯。治一切風寒濕氣瘡疽等症,其效如神。

又法:治瘡疽。用血丹收更妙,每油一斤,用血丹六兩。

陳艾圓

每歲端午日,蓄蘄艾一二斤,愈久愈良。用時取葉為炷,或加麝香、木香、明雄黃末,挫成圓安蒜上灸之,名藥艾圓。

金刀散,治癰疽發背,諸般潰爛,棒毒金瘡等症。脫腐生新,外科收斂之神藥也。

煉過鬆香淨末(七兩),枯白礬(一兩五錢),生白礬(一兩五錢)

共為極細末,磁罐收貯,摻傷處立愈。

治癰疽發背方

忍冬嫩苗一把(即金銀花之藤),甘草五錢,同入酒一斤半,砂瓶塞口,煮兩頓飯時候溫服神效。如無嫩苗,用干葉為末亦可。(然力少遜)

遠志膏,凡一切癰疽腫毒,初起之時,隨用遠志肉二兩去心,清酒煮爛,搗如泥,敷患處,用油紙隔布扎定,越一宿其毒立消,屢驗神效。

凡治癰疽瘡毒,宜用芙蓉膏為第一妙方。

芙蓉膏,遇冬天氣寒冷,不便解衣冒寒,宜用芙蓉膏末藥。

赤小豆(四兩),芙蓉葉(四兩),香附(四兩),菊花葉或菊花(四兩),白芨(四兩)

上為細末,每末一兩,加麝香一分,用醋調勻,圍四腳跟,雞蛋清調亦可。

如遇春夏秋天,時候溫和不妨解衣裸體,竟用芙蓉或花或葉,或根或皮,同赤小豆搗爛,圍敷患處。清涼止痛,排膿生肌,不論大毒惡瘡,立奏奇功,真神品靈藥也。用花根皮不若用葉更妙,用前方末藥不若後方之單用芙蓉葉、赤小豆為更妙。

透膿散,凡癰毒已成,膿不穿破者,服此即破。

黃耆(四錢,生),皂角刺,白芷,川芎,牛蒡子,穿山甲(炒研,各一錢),金銀花,當歸(各五錢)

酒水各半煎服。

治癰疽紅腫

蒲公英(一兩),忍冬藤(二兩搗爛)

水二鍾,煎一鍾,食前服。渣敷,睡覺即消。

附骨疽,內里漫腫,而皮色不變也。宜用艾團灸之,俾其轉陰為陽乃吉。若生於膝上三寸,名曰伏兔疽,法在不治。

脫疽,生於足指,宜用艾灸之。若肺腐潰爛,摻以海浮散,貼以萬全膏。(方見諸瘡門)

腸癰,有生於腸內者,腹內脹急,大小便牽痛如淋,轉側搖之如水聲。潰後則膿從大便出,有生腸外者,當臍腫痛,腹皮脹急。潰後則膿自臍出,甚則穿潰大腸,食蟲亦自臍出。勢難為計。初起宜用千金牡丹皮散以消之,既潰則用參耆內托之劑。

千金牡丹皮散

丹皮(五錢),苡仁(一兩),瓜蔞仁(去油,二錢),桃仁(去皮尖研,二十粒)

水煎服。

懸癰,生於腎囊之後,肛門之前,又名海底漏,最難收功。臟毒生於肛門之兩旁,初起時腫痛,繼則潰膿,總由濕熱相火內灼庚金而然也。宜服國老散,加減地黃丸,並敷海浮散,貼膏藥,此一定之治法也。內痔、外痔並可服前藥,洗以忍冬藤、菖蒲草,兼用田螺水搽之,可以立消。脫肛屬氣虛,補中益氣湯,亦有血虛火旺者,四物加升麻。

國老散

甘草七段,用急流水一碗浸之,炙乾又炙,以盡為度,細研末,每日空心開水調下二錢。忌煎、炒、油、酒、炙煿、辛辣發氣等物。

治一切癰疽發背流注諸腫毒冷熱不明者

紫荊皮(炒,三兩),獨活(去節炒,三兩),赤芍藥(炒,二兩),生白芷(一兩),木蠟(炒,一兩)

為末,用蔥湯調,熱敷。血得熱則行,蔥能散氣也。瘡不甚熱者,酒調之。痛甚及筋不伸者,加乳香。大抵癰疽流注皆氣血凝滯,氣血遇溫則散,遇冷則凝。此方溫平,紫荊皮破血消腫;獨活止風動血,拔骨中毒,去痹濕氣;芍藥生血止痛,木蠟消腫散血,同獨活能破石腫堅硬;白芷去風止痛;蓋血生則不死,血動則流通,肌生則不爛,痛止則不焮,風出則血自散,氣破則硬可消,毒自除,五者交治,病安有不愈者乎。

發背初生,一切癰疽皆治。

單用紫荊皮為末,酒調,箍住,自然撮小不開,內服柞木飲子,乃救貧民良劑也。

癰疽未成

用白芷、紫荊皮等分為末,酒調服。外用紫荊皮、木蠟葉、赤芍藥等分為末,酒調作箍藥。

治肺癰唾濁心胸填錯

取夜合皮一掌大小三升,煮取一半,分二服。

治癰疽腮腫

取扶桑葉或花,同牛蒡葉、白芙蓉葉、白蜜研膏,敷之即散。

治癰疽發背

菖蒲搗貼之,瘡乾者為末,水調塗。

治發背欲死

芭蕉搗爛塗之。

治一切癰疽

蒪菜搗爛敷之,未成即消,已成即毒散。春夏用莖,冬用子葉亦可。

治發背初起腫焮赤熱

浮萍搗,和雞子清貼之。

治癰口不斂

經霜桑葉為末敷之。

治癰疽發背

苧麻葉熟搗敷之,數次愈。或髮乳房,初發微赤,不急治則死,治如上。

治癰疽發背一切腫毒

蕎麵、硫黃(各二兩)

為末,井華水和作餅,曬乾,每用一餅磨敷之,痛則令不痛,不痛則令痛即愈。

護心散,患並口疽者,宜多用。他症亦宜用此。

遠志肉(一兩四錢,甘草水泡,去心,炒),綠豆粉(二兩),甘草(五分,炒),明乳香(箬土炙,一兩),辰砂(二錢,研細水飛)

為細末,每服三錢,開水下。

治療一切癰疽發背惡瘡

遠志一味,用米泔水浸洗,去骨,為末,每服三錢,溫酒調和,澄少頃,飲其清酒,以渣敷患處立效。

治背疽大潰爛見五臟,用此可愈。

鯽魚去腸,實以羯羊糞烘焦為末,乾摻之。瘡口自收,須候膿少,欲長肌肉時用之。

又治背瘡

用白玉簪花搗爛,黃酒沖服。又用白玉簪根葉搗爛貼上極妙。

治發背

鮮王瓜切薄片貼上,周時一換。若破爛,用花椒湯洗淨,王瓜貼上,二三日即收口。

又方:蜣螂所拱之土,用水調搽周圍,中間干則再揸即愈。

治搭手

全蠍去毒三五枚,核桃肉研末,好酒沖服,一二次即消。

治囊癰方

野紫蘇葉(面青背紅者是也),焙乾為末,敷。如燥,以香油調敷。

治陰症癰發

用艾葉一斤,硫黃、雄黃各五錢,以水同煮半日,搗爛,候溫敷上,再煮易,十餘次知疼者可生。

又方:豬膽汁炒紫色,研末,醋調,敷四圍,留頭泄氣。

治肺癰

用綠橘葉洗淨搗爛,絞汁一盞服之,吐出膿血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