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良方全集》~ 卷二 (11)
卷二 (11)
1. 痄
痄音乍,痄疨病甚,又瘡不合也。朱氏《集驗方》云:宋仁宗在東宮時患痄腮,道士贊寧用赤小豆七七粒為末,傅之,愈。
白話文:
"痄音乍"是個疾病的名稱,"痄疨病甚"表示病情嚴重,"又瘡不合也"則是指創口無法癒合。朱氏的《集驗方》中提到,宋仁宗在太子時期曾患有"痄腮"(即腮腺炎)的疾病。當時有一位道士名叫贊寧,他使用了赤小豆(一種中藥材)共計49顆研磨成粉末,並將這粉末敷於患處,結果病症得到了痊癒。
2. 痓
痓音癡,去聲。痓證有五,秦越人《難經》曰:督脈為病,脊強而厥。張仲景《金匱》曰:脊強者,五痓之總名。其證卒口噤,背反張而瘛瘲,諸藥不己,可灸身柱大椎陶道穴。注:身柱,脊三椎下,大椎一椎下,陶道大椎下也。又曰:痓家脈築築而弦直之下行,歙程玠《醫徑》痓病屬太陽經,先中風,又感寒濕二氣,發熱惡寒,與傷寒似,但項背反強硬,口噤如癇狀,此為異耳。無汗,剛痓也。
大黃加獨活防風湯。有汗,柔痓也。桂枝加川芎防風湯。
白話文:
痓音癡,去聲。痓證有五種,秦越人《難經》說:督脈有病,就會脊背強直發僵,昏厥。張仲景《金匱》說:脊強是五痓的總稱。病症是突然口閉緊,背部反弓張開,抽搐,各種藥物都不起作用,可以用艾灸身柱、大椎、陶道穴。身柱在脊椎第三節往下,大椎在脊椎第一節往下,陶道在大椎下方。另外還說:痓病人的脈搏沉細而弦,直直地往下走,歙程玠《醫徑》說痓病屬於太陽經,先中風,又感受寒濕之氣,發熱怕冷,和傷寒症狀相似,但項背反弓僵硬,口閉緊如癇症,這是不同的地方。無汗是剛痓,可以用大黃加獨活防風湯;有汗是柔痓,可以用桂枝加川芎防風湯。
3. 痘
方書胎毒也。有終身不出者,神痘法。凡痘汁納鼻,呼吸即出。又秘法,焙白水牛耳中蝨,先三服之。即不出。又兒初生,搜去口中小血塊,啼則塊入腹中,不可得取,剪臍帶燒灰,每一分辰砂拌之,乳汁塗兒口,逾日徐結一皮終身不出痘。
白話文:
古籍記載,胎毒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有些人終身不發痘,可以試用神痘法治療。如果痘汁進入鼻腔,呼吸時就會排出。另外,還有一種秘法,將白水牛耳朵裡的蝨子焙乾,連續服用三次,就可以避免發痘。此外,嬰兒出生時,要仔細清理口中的血塊,因為嬰兒啼哭時,血塊會被吸入腹中,就無法取出。剪斷臍帶後,將燒成的灰燼與硃砂混合,用母乳塗抹在嬰兒口中,過了一天就會結出一層皮,終身不發痘。
4. 瘇
瘇音塚,脛氣足腫也。方書風腫,熱腫,水腫,濕腫,氣腫,虛腫,積腫、血腫,或面目浮腫,或通身腫滿,或手足虛浮,或腫自足起,或水腫入腹,腹堅脹滿,漸成黃病。宜逐三焦停水,去舊水,養新水,消濕熱。婦人妊娠浮腫者,謂之子氣。乃積風所致,不宜以水腫治之。
天仙藤同香附、陳皮、烏藥、紫蘇煎服,良。黃腫服藥少效。採蒼耳葉根,熬成膏服之。蒼耳子能入腦除風,通行四肢,功同豨薟,亦能補骨髓卻病。余方雜載。
白話文:
腫脹,指的是小腿有氣,導致足部腫脹。醫書中記載了許多腫脹類型,包括風腫、熱腫、水腫、濕腫、氣腫、虛腫、積腫、血腫,可能表現為面部浮腫、全身腫脹、手足虛浮,或從足部開始腫脹,甚至水腫入腹,腹部堅硬脹滿,逐漸發展成黃疸病。治療方法應著重於驅散三焦積水,排出舊水,補充新水,消解濕熱。婦女懷孕期間浮腫,稱為子氣,是由於積風所致,不可用治療水腫的方法。
天仙藤、香附、陳皮、烏藥,用紫蘇煎服,效果良好。黃疸病服用藥物療效較差,可採集蒼耳葉根熬膏服用。蒼耳子能入腦除風,通行四肢,功效與豨薟相同,也能補骨髓治病。其他藥方記載在其他地方。
5. 瘊
瘊音侯,疣小者,俗謂之瘊子。方書地膚子、白礬各等分,煎湯洗數次,瘊盡消。
白話文:
【瘊音侯,疣小者,俗謂之瘊子。】 這段文字指的是「瘊子」這種疾病,俗稱為瘊子。
【方書地膚子、白礬各等分,煎湯洗數次,瘊盡消。】 按照古方,使用地膚子和白礬兩種草藥等量混合,加水煮沸後,用此熱湯多次清洗患處,瘊子就能逐漸消失。
6. 瘍
㾬音痎。《本草》云:老瘧發作無時,名㿇瘧,俗呼妖瘧。
用山中龜燒灰,頓服二錢,當微利,用龜頭良。
白話文:
【癢音痎。《本草》記載:老瘧發作沒有固定時間,稱為瘴瘧,民間俗稱妖瘧。
使用山中的龜燒成灰,一次服用二錢,會導致輕微的排便,用龜頭效果更佳。】
7. 㿇
瘍音羊,曲禮頭有創則沐,身有瘍則沐。方書汗班謂之癰瘍,赤者名赤疵。
硫黃、附子末醋調,塗之良。余方載瘰癧門。
白話文:
"瘍"字讀作"羊",根據《曲禮》的記載,如果頭上有傷口就要洗頭,身體上有瘍就要洗身。在古代醫書中,這種病症被稱為"癰瘍",紅色的稱為"赤疵"。
硫磺和「附子」研磨後,用醋調和塗抹,效果很好。其他的療法可以在「瘰癧門」找到。
8. 喑
瘖音因,不能言也。方書暴瘖由水衰火旺,熱乘肺金,復為寒氣怫鬱,故猝啞無聲也。經言內奪而厥,則為瘖痱,此腎虛也。痱者,廢也。又小兒癇後,患瘖。
天南星濕紙裹煨,為末,雄豬膽汁調服良。
白話文:
失聲的原因,就是無法說話。醫書上說,突然失聲是由於水氣不足、火氣旺盛,熱氣侵犯肺金,又因為寒氣鬱結,所以突然啞了,無法發聲。經書上說,內虛而氣血衰竭就會導致失聲,這是腎虛所致。痱,指的是廢棄。此外,小兒患過癲癇之後也會失聲。
用天南星包濕紙煨熟,研磨成粉,用雄豬膽汁調和服用,效果很好。
9. 癌
癌音品,癌瘡,上高下深,累垂如瞽眼,其中帶青,頭上各露一舌,毒孔透里。用生井蛙皮煅存性,蜜水調服良。
白話文:
【癌症,癌症,病竈位置高且深,形狀累積垂下,如同瞎眼,其中含有青色,頭部各自露出一個舌狀物,毒孔穿透至內裡。使用生井蛙皮煅燒後保持其活性,用蜂蜜水調和服用效果良好。】
10. 𤸲
𤸲音蒸,骨蒸病。按方書本作骨蒸,謂發熱,膚如火灼。凡骨蒸煩熱,以地骨皮同防風、甘草煎服,良。
白話文:
"蒸音蒸,指的是骨蒸病。按照古籍上的描述,骨蒸病表現爲發熱,皮膚如同被火燒灼。對於各種因骨蒸導致的煩熱症狀,可以使用地骨皮、防風、甘草煎煮後服用,效果良好。"
11. 瘻
瘻音漏,頸腫也。方書蠍螻五孔交通。半夏末水調塗,良。
12. 瘤
瘤音留,腫也。與肬異,肬,贅也。與肉偕生者為肬,病而漸生者為瘤。醫人割瘤多死,從留,寓戒也。方書瘤有六:骨瘤、脂瘤、肉瘤、膿瘤、血瘤、石瘤。獨血瘤不可療,骨脂諸瘤用軟堅藥治之。又方云:腋下癭瘤狀如長瓠子,久而潰爛者,用盛茶敗瓢,燒存性,研末,塗之,水出自消。苦瓠瓢年久者良。
又《危氏得效方》用甘草煎膏,以筆塗瘤四圍,塗三次,乃用芫花、大戟、甘遂等分為末,醋調,別以筆塗其中,勿近甘草,次日瘤縮小,復以甘草膏塗小暈,仍塗前藥愈。
白話文:
瘤的讀音是「留」,指的是腫脹。它和「肬」不同,「肬」是贅生物。與肉一起生長的是「肬」,因病而逐漸長出來的是「瘤」。醫生割除瘤子,常會導致病人死亡,因此用「留」這個字,提醒人們要謹慎。醫書中將瘤分為六種:骨瘤、脂瘤、肉瘤、膿瘤、血瘤、石瘤。只有血瘤無法治療,其他骨瘤、脂瘤等,可以用軟堅藥物治療。另外,醫書中也提到腋下長出像葫蘆一樣的瘤,時間久了會潰爛,可以用盛過茶葉的陳舊葫蘆,燒成灰,研磨成粉末,塗抹在瘤上,水份就會慢慢消退。葫蘆越陳越好。
《危氏得效方》中記載,可以用甘草煎成的膏藥,用筆塗在瘤子周圍,塗三次,然後用芫花、大戟、甘遂等藥材研磨成粉,用醋調和,再用筆塗抹在瘤子中心,不要靠近甘草。隔天瘤子就會縮小,再用甘草膏塗抹在瘤子周圍,繼續塗抹之前提到的藥物,就能治癒。
又,瘤,亦有不傷人者,泰和尹直謇齋瑣綴錄,成化甲辰,徐州一婦初孕時,肋骨下生一瘤,漸長核大,及彌月,兒從瘤產,有司具聞,月給膳米,子母無恙。
白話文:
再者,關於腫瘤,也有不會傷害人的,這是泰和尹直的《謇齋瑣綴錄》中記載的事實。在成化甲辰年,徐州有一位婦女懷孕初期,在肋骨下方生了一個腫瘤,逐漸成長到像核一樣大。到了一個月時,孩子從腫瘤中誕生,官府得知此事後,每月為母子提供糧食,母子平安無事。
13. 痲
痲音麻,痲風,熱病。本作麻,方書麻是氣虛,本是濕痰死血,脈澀而芤,屬死血為木,不知癢痛,十指麻,胃有濕痰死血,感風濕,遍體麻木。治宜行經,搜風順氣。
白話文:
"痲音麻"、"痲風"和"熱病"是一些中醫學上提及的病症。在古代醫書中,"麻"通常與"氣虛"有關,意指體內氣血不足所導致的症狀。然而,這裡的"麻"實際指的是由濕痰和死血積聚所引起的症狀,這可以被理解為身體內部的不正常物質沈積。當脈象表現為既細又硬(即"脈澀而芤")時,這常常被認為是死血的存在,因為死血往往會阻礙血液的正常流通,並且使脈象表現出這種特徵。
對於這樣的症狀,特別是出現十指發麻、胃部有濕痰和死血的情況,以及在接觸風濕後全身出現麻木的現象,中醫會建議進行調理,以活絡經絡、祛風散寒、順暢氣機。這包括了對症治療,如使用草藥、針灸或按摩等方法來改善體內的氣血循環,消除阻礙,並恢復身體的正常機能。
14. 男婦痧症
唐棲痧藥方,五月五日午時置。(唐棲,地名,沈姓藥肆處)
蟬酥(二分),硃砂(一錢二分),丁香(一錢),巴豆仁(一錢),沉香(一錢),藿香(一錢),木香(一錢),麝香(三分),蒼朮(二錢),雄黃(六分),檀香(一錢)
白話文:
這是唐棲沈姓藥肆的痧藥方,要在五月初五午時(正午)使用。
藥方如下:
- 蟬酥:二分
- 硃砂:一錢二分
- 丁香:一錢
- 巴豆仁:一錢
- 沉香:一錢
- 藿香:一錢
- 木香:一錢
- 麝香:三分
- 蒼朮:二錢
- 雄黃:六分
- 檀香:一錢
加燒酒搗粽子角為丸,磁瓶貯,收貯勿冷泄氣。
上方專治陰陽反錯,冷熱交爭,受濕觸穢,中寒中暑,並山嵐毒瘴,四時不正之氣,鬱悶成痧。令人驟然腹痛,頭眩眼黑,飽脹噁心,轉筋吐瀉。手足厥冷者,服三丸。若吐瀉不出攪痛欲死,名曰絞腸痧,乾霍亂。甚至卒然昏倒,不省人事,指甲青黑,刺之無血者,用兩服,五絕等症連用三服,以箸頭搗化,用陰陽水,或冷茶調飲即醒,孕婦忌服。
急救絞腸痧痛(此症霎時肚痛,夏時更多)
用透明生白礬為末,每服一錢,不拘男婦,用陰陽水調吞,立能止痛,百發百中。存救人心者,預帶明白礬或舟車中,或深夜可當仙丹。
白話文:
將燒酒與糉子角一起研磨成丸狀,放入磁器瓶中儲存,確保其不會變冷並流失氣息。
此方藥專門用於治療陰陽失調、冷熱交錯的情況,以及因受濕氣和不潔物質影響、中暑或中寒所引起的病症。它還能應對山嵐之毒和瘴氣,以及四季非正常氣候所導致的積鬱成痧。這些痧症常引起突發性腹痛、頭暈眼花、飽脹想吐、肌肉抽搐和腹瀉。對於手腳冰涼的患者,可以服用三顆藥丸;如果出現腹瀉持續且疼痛難忍的情況,則被稱為絞腸痧、乾霍亂,甚至會突然昏迷,指甲呈青黑色,用針刺也無血液流出。在出現這種情況時,連續服用兩次,嚴重的病情連續服用三次,然後用筷子將藥丸搗碎,用陰陽水或冷茶調服,即可恢復清醒。孕婦應避免服用。
對於急性的絞腸痧疼痛(此病在夏季更常見),使用透明的生白礬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約3克),不分男女,用陰陽水調和後吞下,可以立即止痛,效果極佳。為了救濟他人,在出行前請準備好明白礬或舟車中的急救用品,甚至在夜晚也能發揮奇效,堪比仙丹。
治絞腸痧痛回生立驗方
用蠟燭(蓋紅者,約一錢五分)一枝,滾湯中烊打化,俟溫吃下即愈。或有吃香油亦愈。
治絞腸痧方
用明礬三四錢,滾水調勻,溫服即效。
又方:先將兩背抹下,其惡血聚指頭上,以針刺其十指甲下一分半處,出血即安。
又方:以苧麻繩蘸熱水,先於頸項刮之。次刮兩小臂,及手足曲彎處,務颳起紅紫泡,以針刺出紫血即愈。
治絞腸痧,其症忽然心腹脹滿,絞刺疼痛,欲吐不吐,欲利不利,頃刻之間,忽然悶絕,切不可與以粥食,即飲米湯下咽亦死。
用炒鹽童便和服之,探吐,或十指甲後刺出血愈。或刺委中穴,在大指後內側,如韭菜葉,絞出血更妙。
白話文:
絞腸痧疼痛,可以用蠟燭融化後溫服,或喝香油,都能快速止痛。也可以用明礬溶於溫水服下,或將患者背部抹下,用針刺十指尖下出血,或用熱水浸泡苧麻繩,刮拭頸項、手臂和手足曲彎處,直到刮出紅紫泡並用針刺出紫血,都能治癒。絞腸痧發作時,患者會出現心腹脹滿、絞痛、想吐吐不出、想拉拉不出,甚至昏厥,切忌給予粥食或米湯,否則會致命。可用炒鹽童便和服,或刺十指尖後出血,或刺委中穴(大拇指後內側)出血,都能治療。
治纏腰痧,腹中疼痛,眩暈昏迷,覺腰間如繩纏者。
急以真菜油一杯灌下,一吐即愈。
大凡陰痧腹痛,手足冷,身有紅點,以燈火焠之,妙。陽痧腹痛,手足暖,以針刺指出血好。
白話文:
治療腰部痧症,腹部疼痛,頭暈昏迷,感覺腰部如同被繩索纏繞的情況。
趕緊服用一杯純菜油,一吐即能痊癒。
一般來說,對於陰痧導致的腹部疼痛,若四肢發冷,身上出現紅斑,可用燈火灼燒,效果奇佳。而陽痧引發的腹部疼痛,若四肢溫暖,則需用針刺出血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