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良方全集》~ 卷一 (18)
卷一 (18)
1. 瘟疫瘴氣
瘴音帳,中山川厲氣成疾也。陸游避暑漫抄嶺南或見異物從空墜,始如彈丸,漸如車輪,遂四散,人中之即病,謂之瘴母。宋待制李燾云:嶺南瘴氣,寒熱所感,邪氣在營衛皮肉間,欲去瘴氣根本,非常山不可。但常山服之必吐,以七寶散冷飲之,不吐且驗也。又緬人嘗畜淫婦誘人,犯之必死。
謂之人瘴。純常云:吾在閩,歷官三任,隨行者,未嘗一人病瘴,惟不多食彼地時果海物耳。此亦御瘴法也。
瘴氣系山嵐蒸毒之氣,其狀血乘上焦,病欲來時令人迷困,甚則發燥狂妄,亦有啞不能言者,皆由敗血瘀心,毒涎聚於脾經所致。
瘟疫者,其病與時氣寒熱等症相類,乃天氣不正之氣,感而受之。狀若傷寒,遞相傳染,若體氣壯盛,感之淺者,輕而易療,若元氣虛弱,感之深者,重而難愈。其病自外而入,當從仲景傷寒法,變通治之,但不可大汗大下,宜從中治。
如小柴胡湯、升麻葛根湯、人參敗毒散去人參之類,大要不可克伐元氣為主,若天行時毒疫癘,初覺憎寒體重,次傳頭面腫痛,或咽喉不利,舌乾口燥,最宜用普濟消毒飲,仍當固胃氣。
辟邪丸,治一切瘟疫盛行,服此藥不傳染。
雄黃,丹參,羽箭,赤小豆(各二兩)
共研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五丸,每日飲赤小豆、綠豆湯亦良。
避瘟丹,此藥燒之,能令瘟疫不染,空房內燒之,可避穢惡。
乳香,南蒼朮,北細辛,生甘草,川芎,降真香(各一兩),一方加白檀香(一兩)
共為末,棗肉為丸,如芡實大。
治大頭瘟項腫蝦蟆瘟病
殭蠶(一兩),薑黃(二錢五分),蟬退(六錢五分),大黃(四兩)
共為細末,薑汁打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一錢,蜜水調下。
菩提丸,治時行瘟疫諸病,不服水土,山嵐瘴氣等症,極為靈驗。
陳皮,製半夏(薑汁炒),南蒼朮(炒),厚朴(薑汁炒),砂仁(炒),枳殼(炒),香附(酒炒),白茯苓,白扁豆(炒),黃芩(酒炒),藿香,南薄荷,紫蘇葉,南山楂,神麯,生甘草(各十兩)
上為末,用荷葉煎湯為丸,如彈子大,重三錢,淡薑湯下,或開水送亦可。
金不換正氣散,治四時感冒,瘟疫時氣,及山嵐瘴氣,寒熱往來,霍亂吐瀉,下痢赤白,或出遠方,不服水土等症。
白朮(炒,一錢),陳皮(一錢),厚朴(姜炒,一錢)
生薑煎服。如有別症,隨病加藥二三錢。
救瘟丹驗方
冰片(六分),牛黃(一錢五分),粉甘草(二錢五分),琥珀(一錢零五釐),麻黃(二錢零四釐)
共為極細末,清水調勻,用骨簪點男左女右眼角,半時即出汗而愈。病重者,兩眼角俱點,以汗出為度,應驗如神,收貯磁罐內,勿令泄氣。
又方:冰片(一錢三分),麝香(一錢三分),硃砂(一兩五錢),明雄黃(一兩五錢),火硝(二錢)
白話文:
瘟疫瘴氣
瘴氣,這個「瘴」字讀作「帳」,指的是山川中惡劣的氣息,會使人生病。陸游在嶺南避暑時,曾經抄錄到一些奇特的現象,看到有東西從空中掉落,起初像彈丸般大小,慢慢變大如車輪,然後四散開來,人接觸到就會生病,這種東西被稱為「瘴母」。宋朝的待制李燾說,嶺南的瘴氣是由寒熱引起的,邪氣侵入體內,停留在營衛、皮膚肌肉之間,想要徹底去除瘴氣,必須用常山這種藥材。但是服用常山容易引起嘔吐,所以可以用七寶散冷服,這樣既不會嘔吐,又能有效治療。另外,緬甸人曾飼養淫蕩的婦女來引誘他人,若犯淫就會死亡,這被稱為「人瘴」。純常說,他在福建當官三次,隨行的僕人沒有一個人得瘴病,是因為他們不常吃當地的水果和海產,這也是一種預防瘴氣的方法。
瘴氣是山中的霧氣蒸發出來的有毒氣體,它的狀況是血液往上衝到上焦,疾病發作時會使人昏迷不醒,嚴重的話會煩躁發狂,甚至會啞口無言,這些都是因為敗血瘀積在心臟,毒液積聚在脾經所導致的。
瘟疫,它的病症與一般的時氣寒熱等症狀相似,是由於天氣不正所產生的邪氣,人受到感染而發病。症狀類似傷寒,會互相傳染,如果體質強壯,感染較淺的,病情較輕,容易治癒;如果元氣虛弱,感染較深的,病情會很嚴重,難以治癒。這種病是從外部侵入體內的,應該按照張仲景的傷寒方法,變通治療,但不可使用過度發汗或瀉下的方法,應該採取溫和的治療方式。
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升麻葛根湯、人參敗毒散(去掉人參)等藥方,但主要原則是不可過度損耗元氣。如果遇到流行性的毒疫,初期會感到怕冷、身體沉重,接著會頭面腫痛,或喉嚨不舒服,口乾舌燥,這時最適合使用普濟消毒飲,並且要顧護胃氣。
辟邪丸,可以用於治療各種流行的瘟疫,服用此藥不會被傳染。
藥方:雄黃、丹參、羽箭、赤小豆各二兩,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子,如梧桐子般大小,空腹服用五丸,每日喝赤小豆、綠豆湯,效果也很好。
避瘟丹,這種藥燒起來可以避免瘟疫傳染,在空房間裡焚燒可以驅除穢氣。
藥方:乳香、南蒼朮、北細辛、生甘草、川芎、降真香各一兩,有的藥方會再加入白檀香一兩,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棗肉製成丸子,如芡實般大小。
治療大頭瘟(頭部腫大)、項腫(脖子腫脹)、蝦蟆瘟(淋巴結腫大)等疾病。
藥方:殭蠶一兩、薑黃二錢五分、蟬退六錢五分、大黃四兩,將這些藥材磨成細末,用薑汁攪拌成糊狀,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錢,用蜜水調服。
菩提丸,用於治療各種流行的瘟疫疾病,以及不適應水土、山嵐瘴氣等症狀,效果非常好。
藥方:陳皮、製半夏(用薑汁炒)、南蒼朮(炒)、厚朴(用薑汁炒)、砂仁(炒)、枳殼(炒)、香附(用酒炒)、白茯苓、白扁豆(炒)、黃芩(用酒炒)、藿香、南薄荷、紫蘇葉、南山楂、神麯、生甘草各十兩,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荷葉煎湯製成丸子,如彈子般大小,重三錢,用淡薑湯送服,或用開水送服也可以。
金不換正氣散,用於治療四季感冒、瘟疫時氣、以及山嵐瘴氣引起的寒熱往來、霍亂吐瀉、下痢赤白、或是到遠方不適應水土等症狀。
藥方:白朮(炒)一錢、陳皮一錢、厚朴(用薑炒)一錢,用生薑煎煮服用。如果有其他症狀,可以根據病情加藥二三錢。
救瘟丹驗方
藥方:冰片六分、牛黃一錢五分、粉甘草二錢五分、琥珀一錢零五釐、麻黃二錢零四釐,將這些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用清水調勻,用骨簪點在男性的左眼角,女性的右眼角,大約半個時辰就會出汗而痊癒。病情嚴重的人,可以兩眼角都點,以出汗為標準,效果非常神奇。要將藥收在瓷罐裡,不要讓藥氣散失。
另一個藥方:冰片一錢三分、麝香一錢三分、硃砂一兩五錢、明雄黃一兩五錢、火硝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