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俊

《經驗良方全集》~ 卷四 (27)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7)

1. 痘疹易知藥性

蟬退,味甘,性溫。散風熱而疏邪氣,故能解痘瘡之毒風。

殭蠶,咸、辛,微溫。散風痰,解痘毒,尤利咽喉。

犀角,味苦、酸、咸。解心火而清肝脾。凡痘中血熱吐衄,焦黑煩躁,皆可用之,以解熱毒。

蜂蜜,味甘,性溫。益脾生津,可結痂,亦可落痂。

硃砂,味甘,微寒。鎮心氣而除熱毒,墜痰涎而安驚悸。

琥珀,甘,平,微溫。利水除煩,安神散血。

黃連,味苦,性寒。瀉諸火而解熱毒,乾嘔聖藥。

元參,酸、苦,微寒。去浮游之火,解咽痛而快癍。

滑石,味甘,大寒。利六腑之塞結,溺赤尤宜。

羌活,苦、甘,微溫。利筋骨,走經絡,散肌表之毒風,故能止周身之痛。

薄荷,味辛,性涼。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解熱毒。

肉桂,味辛,性熱。氣薄者桂枝,氣厚者肉桂。氣薄則發泄,桂枝上行而發表,氣厚則發熱,肉桂下行而補腎。

官桂,味辛,性溫。能養榮而解表,亦暖血而行經。凡痘瘡營衛不充,而見寒滯者,必用此以導達血氣,且善行參、耆、熟地之功。

附子,味辛,性熱。脾腎虛寒,元陽大虧,凡泄瀉嘔吐不能止,寒戰厥逆不能除者,非此不可以益火之源。

生薑,味辛,性溫。避惡氣而散寒氣,溫中氣而開脾胃,止嘔吐之要藥,製半夏有解毒之功,佐大棗有厚腸之益。

陳皮,辛苦,性溫。和脾胃,達陰陽,開痰行氣而消脹。

山楂,味甘,性溫。寬氣道而鬆痘,消食亦宜。

木香,苦、辛,微溫。理滯氣而溫脾胃,乾紅色滯者不可少。

丁香,味辛,性熱。暖胃逐寒,順氣止嘔,腹痛寒滯者尤宜。

肉蔻,味辛,性溫。固腸而溫中,行滯而止瀉,中寒滑瀉者最宜。

白茯苓,甘淡,性溫。利竅而除濕,益氣而和中。小便多而能止,大便結而能通。心驚悸而能保,津液少而能生。白者入壬癸,赤者入丙丁。

石膏,辛、苦,大寒。解煩渴之如煙,退炎炎之火烈,不使焦黑。

連翹,味苦,微寒。清三焦浮游之火,解痘疹癰瘍之毒。

枳殼,苦、酸,微寒。消心下痞塞之痰,泄腹中滯寒之氣。推胃中隔宿之食,削腹內連年之積。

梔子,味苦,性寒。利小水,降脾、肺、膀胱之火,使從小便而出。

龍膽草,味苦,性寒。大清肝腎之火,上退眼目之赤痛,下清足膝之熱腫。

生大黃,味苦,性寒。驅鳧毒而不留,破惡瘀而不守。不令內潰,須佐生草,用在傳於心經。

酒炒生軍,去口臭口爛等症,用在傳於肺經。

九軍塊,去久滯之積膩,用在傳於肝經。

九軍片,補痘後之虛熱,用在傳於脾經。

黃芩,味苦,性寒。瀉肺火而涼大腸,失血亦宜。

黃柏,味苦,性寒。補腎虛,降龍雷之火,安上除虛噦之蛔蟲。

桑白皮,味甘,性寒。瀉肺火而治氣逆。

白話文:

痘疹易知藥性

蟬蛻:味甘性溫,能散風熱、疏解邪氣,因此可以解痘瘡的毒風。

殭蠶:味鹹辛微溫,能散風痰、解痘毒,尤其對咽喉有效。

犀角:味苦酸鹹,能解心火、清肝脾。痘瘡患者若出現血熱、吐血、衄血、焦黑煩躁等症狀,皆可用犀角來解熱毒。

蜂蜜:味甘性溫,能益脾生津,有助於痘瘡結痂和脫痂。

硃砂:味甘微寒,能鎮定心氣、去除熱毒,能降痰涎、安神定驚。

琥珀:味甘性平微溫,能利水、除煩、安神、散血。

黃連:味苦性寒,能瀉火、解熱毒,是治療乾嘔的良藥。

元參:味酸苦微寒,能清瀉浮熱,治療咽痛、加速痘疹消退。

滑石:味甘性大寒,能通利六腑阻塞,尤其適用於小便赤澀。

羌活:味苦甘微溫,能通利筋骨、行經絡,散發肌表毒風,因此能止全身疼痛。

薄荷:味辛性涼,能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解熱毒。

肉桂:味辛性熱,氣味輕薄者為桂枝,氣味濃厚者為肉桂。氣薄則發散,桂枝上行發汗;氣厚則溫補,肉桂下行溫補腎陽。

官桂:味辛性溫,能養血、解表,溫暖血液、促進經絡運行。痘瘡患者若營衛不充,出現寒滯症狀,則需用官桂來疏通血氣,並能增強人參、黃耆、熟地黃的功效。

附子:味辛性熱,適用於脾腎陽虛、元陽大虧、泄瀉嘔吐不止、寒戰厥逆等症狀,能溫補陽氣。

生薑:味辛性溫,能避邪氣、散寒氣,溫中氣、開脾胃,是止嘔吐的重要藥物;與半夏配伍能解毒,與大棗配伍能養護腸胃。

陳皮:味辛苦性溫,能和脾胃、調和陰陽,理氣化痰、消脹。

山楂:味甘性溫,能寬胸理氣,使痘疹消散,亦能消食。

木香:味苦辛微溫,能行氣理氣、溫脾胃,治療痘疹顏色暗紅滯澀者不可缺少。

丁香:味辛性熱,能溫胃散寒、順氣止嘔,腹痛寒滯者尤其適用。

肉蔻:味辛性溫,能固腸溫中、行氣止瀉,中寒滑瀉者最宜。

白茯苓:味甘淡性溫,能利水滲濕、益氣和中。小便多者能止,大便秘結者能通;心驚悸者能安神,津液不足者能生津。白茯苓入腎經,赤茯苓入心經。

石膏:味辛苦性大寒,能解煩渴、清熱瀉火,防止痘疹病情加劇。

連翹:味苦微寒,能清三焦之火,解痘疹癰瘍之毒。

枳殼:味苦酸微寒,能消散心下痞塞之痰,泄除腹中滯寒之氣,能通利胃腸積滯。

梔子:味苦性寒,能利尿,清瀉脾、肺、膀胱之火,使火從小便排出。

龍膽草:味苦性寒,能大清肝腎之火,治療目赤腫痛、足膝熱腫。

生大黃:味苦性寒,能迅速驅除毒邪而不留邪,攻破瘀血而不傷正氣。使用時需佐以其他藥物,避免內臟潰瘍,傳心經時使用。

酒炒生軍:能治療口臭、口爛等症,傳肺經時使用。

九軍塊:能治療久滯的積食,傳肝經時使用。

九軍片:能補益痘後虛熱,傳脾經時使用。

黃芩:味苦性寒,能清瀉肺火、涼血止血,適用於痘瘡出血者。

黃柏:味苦性寒,能滋補腎虛,清瀉肝膽之火,能安蛔蟲。

桑白皮:味甘性寒,能清瀉肺火,治療氣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