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俊

《經驗良方全集》~ 卷四 (1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3)

1. 痘疹易知

黑陷並紫,百祥丸下之,不黑勿下。凡下後氣溫飲水者可治。水穀不化,或寒戰為逆,四順飲亦可。下後溫脾則參朮、茯苓等分,木香、厚朴、甘草各半,氣不虛亦不用補。痘症稠密,內陷而黑色者,急視其舌,上有黑色,服涼藥,以清其心火,倍用酒沙黃連、生地、犀角、紫草,舌不黑亦用涼藥。

白陷癢塌

痘色白者,必變為灰慘,慘必變為平伏倒塌。所謂白陷之不可救者,此固皆可言其氣虛,而不及血。然血不榮色,血亦本虛,治法補氣,亦宜補血,血活氣行,白可變為紅矣。單補氣者,血愈燥熱,欲不白陷得乎。白陷抓破,皮薄幹燥而極癢者,此蓋失於補血,致氣盛則燥然也,再用補氣之劑,速死之兆也。凡色白無分先後,皆以補中益氣湯合四物湯,內有熱者,加解毒湯藥,或利小便。

諸痛癢瘍,皆屬心火,蓋言血熱,則氣凝而作痛也。古方男用白芍,女用赤芍為末二三錢拭之,但以輕劑散之則可,用四物湯加荊芥、紫草、石膏、黃芩。六日以前多用發散,六日以後多宜活血。因干滯而病者,水揚湯洗之。

《內經》曰癢屬心火,宜用四物湯加黃芩、石膏、升麻、薄荷,大小便利。澀者,利之。六日以前,解表涼血,六日以後,重在涼血。

風寒閉塞

因風寒閉塞,致熱毒不得發越,或寒熱往來,狂搐咽乾鼻燥,或流清涕。或遍身有青塊者,俱宜發汗,用麻黃湯加石膏、柴胡、升麻。

暑熱閉塞

因暑氣壅閉,熱毒反致內攻,煩渴喘滿,昏悶如狂者,四苓散加辰砂、麥冬,或白虎湯、解毒湯。有表症亦宜發散。

穢氣所觸

氣血聞臭則逆,熱毒不得舒暢,以致昏悶沉默,或瘡欲黑爛,痛如刀割者,燒乳香薰之,噴荽酒,服惺惺散,或解毒湯。

癰毒

痘瘡已見夾而生癰者,素有積熱之毒,因痘熱而併發也,宜以升麻湯加柴胡、川芎、當歸、黃芩、黃柏,或當歸活血散。甚大,大柴胡湯下之。痘後之毒,治法見斂後。

白話文:

痘疹易知

痘瘡顏色發黑下陷且帶紫色,可用百祥丸治療,但若痘瘡不發黑則不宜服用。服用後若患者感到氣溫,可飲水治療。若水穀不化或寒戰等逆證,則可服用四順飲。服用藥物後,若脾胃溫寒,可用人參、白朮、茯苓等量,再加木香、厚朴、甘草各半量,若氣虛則用,氣不虛則不用。痘疹密集、內陷且發黑者,需觀察舌苔,若舌苔發黑,則需服用涼藥以清心火,並加倍使用酒制黃連、生地黃、犀角、紫草;若舌苔不發黑,也需服用涼藥。

白陷癢塌

痘瘡顏色發白,必然會轉變為灰暗,灰暗又會轉變為平伏塌陷。所謂白陷不可救治,是因為氣虛而血不足。但血液不足則顏色不榮,血虛也是根本,治療方法應補氣同時也要補血,血液活躍氣血運行,白色痘瘡即可轉變為紅色。單純補氣,則血液更加乾燥灼熱,白陷豈能痊癒?白陷抓破,皮膚薄弱乾燥且極度瘙癢,這是因為補血不足,導致氣盛而乾燥,再服用補氣藥物,將有迅速死亡的徵兆。所有顏色發白的痘瘡,不論先後順序,都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合四物湯,若體內有熱,則需加入解毒藥物或利尿藥物。

痘瘡疼痛、瘙癢、潰瘍,都屬於心火,主要是因為血熱,導致氣血凝滯而疼痛。古方男子用白芍藥,女子用赤芍藥研磨成粉末二三錢外敷,用輕劑散寒即可,也可服用四物湯加荊芥、紫草、石膏、黃芩。發病六日以前多用發散藥物,六日以後多宜活血藥物。因乾燥滯塞而致病者,可用水揚湯清洗。

《內經》說瘙癢屬於心火,宜服用四物湯加黃芩、石膏、升麻、薄荷,保持大小便通暢。若大便秘結,則需通便。發病六日以前,需解表涼血;六日以後,需重點涼血。

風寒閉塞

因風寒閉塞,導致熱毒無法發散,或寒熱往來,抽搐咽喉乾燥鼻燥,或流清涕,或全身出現青塊,都應該發汗,服用麻黃湯加石膏、柴胡、升麻。

暑熱閉塞

因暑熱壅閉,熱毒反而內攻,煩渴喘息,胸悶如狂,可用四苓散加辰砂、麥冬,或白虎湯、解毒湯。若有表證,也應該發散。

穢氣所觸

氣血聞到臭味就會逆亂,熱毒無法舒暢,導致昏悶沉默,或瘡瘍將要潰爛發黑,疼痛如刀割,可用乳香燃燒熏之,噴灑芫荽酒,服用惺惺散,或解毒湯。

癰毒

痘瘡出現併發癰腫者,是體內積蓄了熱毒,因痘熱而併發,宜服用升麻湯加柴胡、川芎、當歸、黃芩、黃柏,或當歸活血散。若癰腫很大,則可用大柴胡湯治療。痘後毒症,治療方法見斂瘡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