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良方全集》~ 卷四 (8)
卷四 (8)
1. 痘疹易知
灌膿時,塌陷身大熱,以芩連四物湯治之,此毒火太盛,熏蒸五臟而乾枯也,凶。身不大熱,薑桂湯主之,此寒致毒凝於內也。反復不寧而大渴者,加味大黃湯治之,此毒盛內外結滯也,凶。忽然泄瀉不止者,或白膿,或血膿勿慮,如水瀉以異功散加訶子肉、豆蔻之類治之,此虛極火盡,故成水也。如黑屎乾枯,此臟壞也,只在朝夕必死。
灌膿時,瘡腫肉不腫者吉,瘡肉俱腫者險,肉腫瘡不腫者凶。
灌膿時,唇齒破,口臭氣者,乃胃爛也。舌心黑爛者,乃心絕也。目不轉睛者,乃肝絕也。痰涎無聲者,乃肺絕也。腎囊不展者,乃腎絕也。俱不治。如齒落者,腎虛也,當以補腎為主,六味湯主之。齒落而牙齦黑陷者,乃腎絕也,不治。
灌膿時,如膿未升足,出毒未盡者,當以鹿血、升麻、當歸、川芎養血提氣藥發之,補空方可,再看何經毒重,即加何經藥專治之。
灌膿時,忽然腹鳴不止,此脾虛也,當以平胃湯主之。
收斂證治二條
收斂時,手足先斂者,額角先斂者,兩鬢先斂者,唇下先斂者,俱屬凶。口角先斂者大吉,鼻冷者大凶,手足心涼者凶,耳尖涼者凶。斂至第二日,心前斂出者吉。如心不斂,四五日必死。
每驗如心不斂,用連翹飲重加連翹酒洗。
收斂時,忽然身熱者吉,此欲斂之象也。
斂後證治七條
斂後大熱,大渴,大燥,狂言亂語,反亂不寧,不思飲食,大便秘結,小便赤澀,俱以大敗毒為主,此皆毒留未盡也。
斂後身溫青白色,神倦不食,大便泄瀉,小便青白,煩悶,以參苓白朮散主之。或以六君子湯主之。
斂後第三日,頭面高腫者吉,此毒氣上攻而出也。如目不開者,當以瀉肝散治之,外以土大黃葉敷眼上,此肝經有毒也。
斂後頭上有節者,愈多愈好,不必藥。待四五日膿成,用銀針刺破,上敷膏藥即愈。如膝以下,或腿或足腫者俱凶,此骨蒸之毒,發於下原,不能升提也。如小腿黃腫者,乃痘露也,必死。設使腫脹而色尚未黃者,急宜內服黃連地骨皮,外以地骨皮熬水洗之,可愈,如黃則不治矣。
斂後足之左右有高腫處如栗子大,核桃大,此名痘龜也。塌陷必死,不塌陷,外以地骨皮洗之,內以地骨皮、牛膝服之。如產破,四五日後,銀針刺破,上敷黃連珍珠散,以白蠟護之,不可見膏藥,內以八珍湯加牛膝治之,百日自愈。
斂後兩肘有癰者,形如雞卵大,色紅,此陽症也,治法同上。迨至八九日成膿,刺破,上敷膏藥,內以八珍湯治之。倘若其癰色青白無紅者,此陰疽也,以薑桂湯治之,貼藥同上,此症甚凶,如周身有者,俱屬節也。成膿刺破,上敷膏藥即愈。斂後底發者吉。
發熱三日順證
治痘全在發熱之初,看其熱勢微甚,微者不必治,甚者當解則解,當汗則汗,當下則下,使毒氣得以發泄,而後來不能為害。痘亦稀少平順,失此不治,則毒漸盛,難以收救。大抵非汗,則表不解,非下,則里不解。初發熱和緩,三四日不變,或熱,或熱退過二三度不出,能食,二便如常,無雜症,或驚搐,或吐瀉不甚俱吉。胡氏曰:痘症發熱,疑似之間,只宜表散,痘症方來。
白話文:
痘疹易知
膿液分泌時,如果身體塌陷且高燒,用芩連四物湯治療,這是毒火太盛,薰蒸五臟導致身體枯竭,預後不良。如果身體沒有高燒,則用薑桂湯治療,這是寒邪導致毒素凝滯於內。如果病情反复不定且非常口渴,用加味大黃湯治療,這是毒邪盛於內外,導致阻塞,預後不良。如果突然腹瀉不止,無論膿液是白色或血色,都不要擔心,如果像是清水樣瀉痢,用異功散加訶子肉、豆蔻等藥物治療,這是因為身體虛弱,火氣已盡,所以變成水瀉。如果大便黑而乾燥,這是臟器損壞,很快就會死亡。
膿液分泌時,如果瘡腫只有膿皰腫脹,肉體沒有腫脹是吉兆;如果瘡腫和肉體都腫脹則危險;如果肉體腫脹而瘡腫不腫則預後不良。
膿液分泌時,如果嘴唇、牙齒破損,口臭,這是胃部潰爛;舌頭中央發黑潰爛,這是心臟衰竭;眼睛不能轉動,這是肝臟衰竭;痰液沒有聲音,這是肺臟衰竭;陰囊不舒展,這是腎臟衰竭。以上這些情況都無法治癒。如果牙齒脫落,這是腎虛,應該以補腎為主,用六味地黃湯治療。如果牙齒脫落且牙齦發黑塌陷,這是腎臟衰竭,無法治癒。
膿液分泌時,如果膿液尚未完全排出,毒素尚未完全清除,應該用鹿血、升麻、當歸、川芎等養血提氣的藥物促使毒素排出,再根據受損的臟腑,服用針對性的藥物治療。
膿液分泌時,如果突然腹鳴不止,這是脾虛,應該用平胃散治療。
收斂期的診斷和治療
收斂期,如果手腳先收斂,額角先收斂,兩鬢先收斂,下唇先收斂,這些都是凶兆。嘴角先收斂是大吉之兆;鼻子冰冷是大凶之兆;手腳心冰冷是凶兆;耳朵尖冰冷是凶兆。收斂到第二天,如果心臟部位也收斂是吉兆。如果心臟部位不收斂,四五天內必死。
如果驗證心臟部位不收斂,應用連翹飲,再用連翹酒清洗。
收斂期,如果突然發熱是吉兆,這是將要收斂的徵兆。
收斂後期的診斷和治療
收斂後高燒、口渴、乾燥、胡言亂語、躁動不安、不想吃東西、便秘、小便赤澀,都應該用大敗毒湯治療,這些都是毒素未盡的表現。
收斂後身體溫熱,膚色青白,精神倦怠,不想吃東西,大便稀瀉,小便清白,煩悶,用參苓白朮散或六君子湯治療。
收斂後第三天,頭面腫脹是吉兆,這是毒氣上攻排出。如果眼睛睜不開,應用瀉肝散治療,並用土大黃葉敷在眼睛上,這是肝經有毒。
收斂後頭上出現結節,越多越好,不需要藥物治療。等四五天膿液形成後,用銀針刺破,敷上膏藥即可痊癒。如果膝蓋以下,腿或腳腫脹都是凶兆,這是骨蒸的毒邪,發於下焦,不能上升排出。如果小腿黃腫,這是痘疹外露的表現,必死無疑。如果腫脹但顏色還未變黃,應立即內服黃連、地骨皮,外用地骨皮熬水清洗,可以痊癒,如果已經變黃則無法治癒。
收斂後左右腳上出現像栗子或核桃大小的腫塊,叫做痘龜。如果腫塊塌陷則必死,如果不塌陷,外用地骨皮清洗,內服地骨皮、牛膝。如果腫塊破裂,四五天后用銀針刺破,敷上黃連珍珠散,用白蠟保護,不要使用膏藥,內服八珍湯加牛膝治療,一百天自愈。
收斂後兩肘出現癰腫,像雞蛋大小,顏色發紅,這是陽症,治療方法同上。等到八九天形成膿液後,刺破,敷上膏藥,內服八珍湯治療。如果癰腫顏色青白不發紅,這是陰疽,用薑桂湯治療,貼藥同上,這種情況非常危險,如果周身都有這種情況,都屬於結節。形成膿液後刺破,敷上膏藥即可痊癒。收斂後頭髮脫落是吉兆。
發熱三天的順利病程
治療痘疹關鍵在於發熱初期,觀察發熱的程度,輕微者不必治療,嚴重者應該根據情況解表、發汗或瀉下,使毒氣得以排出,以免日後造成危害。痘疹也相對稀少平順,如果錯過這個時機不治療,毒邪就會加重,難以挽救。總的來說,不發汗則表邪不解,不瀉下則裡邪不解。初期發熱緩和,三四天沒有變化,或者發熱,或者退熱兩三次後不再發熱,能吃東西,大小便正常,沒有其他併發症,或者驚厥、嘔吐、腹瀉不嚴重,都是吉兆。胡氏說:痘疹發熱,處於疑似階段,只宜解表散邪,痘疹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