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良方全集》~ 卷四 (3)
卷四 (3)
1. 痘疹易知
內白外黑者,升麻湯主之。大抵紫黑者,加紫草、紅花可以活血,血活則氣行。
雜症要方
治痘須看表里,以分寒熱,下藥方有條理。如表熱,用升麻湯(柴胡、葛根、石膏、連翹、黃芩、紫蘇、荊芥、麻黃)之類。裡熱,用黃連、黃柏、梔子、麥冬、知母、白芍、木通、大黃、牛子、車前、桔梗、硃砂、滑石、澤瀉、生地之類。表寒,用黃耆、桂枝、生薑、川芎、防風之類。
裡寒,用人參、白朮、陳皮、厚朴、甘草、乾薑、附子、肉桂、木香之類。故表熱以升麻湯為主,裡熱以解毒湯為主,表寒以保元湯為主,裡寒以白朮散為主。表裡俱實,和解湯、連翹飲、小柴胡湯。表裡俱虛,以補中益氣湯,或理中湯。數者治痘之要方。潔古曰:痘一發便密,若針頭形勢,重者當輕。
其表而涼其內,連翹升麻湯。若一發密重,微喘飲水者,有熱症,當以風藥下之。若出不快,便清自調,知其在表不在裡,宜微風散,用升麻湯。若青乾黑陷,身不大熱,大小便秘澀,則是熱在內,煎大黃湯下宣風散。若身表大熱,為表症,不可下。若痘已出,見小熱,小便不利,當利之。
已斂後餘毒未盡,復有身熱瘡腫之類,當用茶下解毒丸。已出未出,若聲不出者,當清其肺,用八物湯並涼膈散,或清肺散之類。丹溪云:已發未發,並宜紫蘇飲。又云:大小二便,不可不利,其有大便自利,所下黃黑,則毒氣已行,不必服藥,或少加化毒湯可也。若二便不通,則腹脹壅塞,毒難發泄,後必目閉聲啞,肌肉黍黑而危矣。
痘陷入者,加四聖散,更以胡荽酒薄敷其身,厚敷其足,噴其衣被,復以厚綿蓋之。若猶未起,以獨聖散入老酒調服。或不用酒,則木香煎湯。若瘡已黑乃可用錢氏宣風散加青皮服之。
看耳後筋紋法八條
紅和一條者,吉也。如兩三條青紅紫赤者,險也。如青紅紫赤又亂紛紛,若魚刺形者,凶也。
每驗耳後筋紋,有根稍者吉,有根稍而中斷者險,有稍無根者逆。總之色貴紅和,而忌青紅紫赤,倘如有魚刺等形,若純赤紫色而無青色者,調治得宜,亦能逢凶化吉。
耳上屬心,中屬脾,外屬肝,里屬肺,下屬腎,俱看背後。凡熱耳筋出現,紫赤黑白皆凶,只宜稀少,不宜叢密。耳上涼者無事,耳下涼者多凶。通耳熱者為大吉,上下涼者歸冥。
耳後筋紋淡淡紅,疏疏落落決無凶。若還紫黑青紅色,任是軒岐枉用功。
耳後筋紋赤一條,又無枝葉上而高。將來必主心經痘,頭面稀少最易調。
筋紋紫黑魚刺形,紛紛都向裡邊行。將來必主肝經痘,滿身赤斑入朝冥。
耳筋蒼蠟痘主稀,頭大尾尖人不知。將來必主脾經痘,向外排行法更奇。
耳筋亂髮紫黑青,腰間定有黑痘疔。將來必主腎經痘,滿耳紛紛九日傾。
白話文:
痘疹易知
痘疹發病,內白外黑,可用升麻湯治療。大多數紫黑色痘疹,可以加紫草、紅花來活血,血液流通則氣血運行順暢。
治療痘疹要觀察表裡症狀,區分寒熱,才能有條理地用藥。例如表熱,用升麻湯(柴胡、葛根、石膏、連翹、黃芩、紫蘇、荊芥、麻黃)等。裡熱,用黃連、黃柏、梔子、麥冬、知母、白芍、木通、大黃、牛膝、車前子、桔梗、硃砂、滑石、澤瀉、生地黃等。表寒,用黃耆、桂枝、生薑、川芎、防風等。裡寒,用人參、白朮、陳皮、厚朴、甘草、乾薑、附子、肉桂、木香等。因此,表熱以升麻湯為主,裡熱以解毒湯為主,表寒以保元湯為主,裡寒以白朮散為主。表裡俱實,用和解湯、連翹飲、小柴胡湯。表裡俱虛,用補中益氣湯或理中湯。以上幾種方劑是治療痘疹的主要方劑。古人說:痘疹初發密集,如針頭大小,病情重的要輕治。
痘疹表面涼而內熱,用連翹升麻湯。如果初發密集且嚴重,略微氣喘,想喝水,屬於熱症,應使用發汗藥。如果痘疹發出不暢,自行消退,知道是表症而非裡症,宜用輕微發散風寒的藥物,例如升麻湯。如果痘疹青色乾燥、黑色下陷,身體不太發熱,大小便不通,這是熱在裡面的症狀,可用大黃湯瀉下,再用宣風散。如果身體表面發熱,是表證,不可使用瀉下藥。如果痘疹已發出,略微發熱,小便不利,應利尿。
痘疹已收斂,但餘毒未清,仍有發熱、瘡腫等症狀,應服用茶下解毒丸。痘疹尚未完全發出,如果聲音沙啞,應清肺,用八物湯和涼膈散或清肺散等。丹溪翁說:痘疹已發未發,都應該服用紫蘇飲。又說:大小便一定要通暢,如果大便自行通暢,排出黃黑色糞便,則毒氣已排出,不必服藥,或者少量服用化毒湯即可。如果大小便不通,則腹脹阻塞,毒氣難以排出,將來必然會出現目閉、聲啞、肌肉黑紫等危重症狀。
痘疹陷下去的,加四聖散,再用芫荽酒少量塗抹身體,大量塗抹腳部,噴灑衣被,再用厚棉被蓋住。如果痘疹仍然未發,用獨聖散用老酒調服。或者不用酒,用木香煎湯。如果痘疹已經發黑,可用錢氏宣風散加青皮服用。
看耳後筋紋法八條
耳後筋紋只有一條紅色,是吉兆。如果出現兩三條青紅紫赤的筋紋,則凶險。如果青紅紫赤混雜,像魚刺狀,則凶多吉少。
觀察耳後筋紋,有根有梢者吉利,有根有梢但中間斷裂者凶險,只有梢而無根者逆。總之,顏色以紅潤和諧為貴,忌諱青紅紫赤混雜,如果有魚刺等形狀,如果顏色純粹是赤紫色而無青色,只要治療得當,也能逢凶化吉。
耳上屬心,耳中部屬脾,耳外屬肝,耳內屬肺,耳下屬腎,都要觀察其背後的筋紋。凡是耳後筋紋出現紫赤黑白等顏色,都是凶兆,只宜稀疏,不宜密集。耳上涼者無事,耳下涼者多凶。通耳熱者為大吉,上下都涼者則凶多吉少。
耳後筋紋淡淡紅色,疏疏落落,決無凶兆。如果出現紫黑青紅色,即使是名醫也無能為力。
耳後筋紋一條紅色,沒有分支向上延伸。將來痘疹必主心經,頭面痘疹稀少,容易治療。
筋紋紫黑像魚刺,紛紛都向裡邊延伸。將來必主肝經痘疹,全身赤斑,凶多吉少。
耳筋蒼白蠟黃,痘疹稀疏,頭大尾尖,不易察覺。將來必主脾經痘疹,向外延伸,治療方法更為特殊。
耳筋混亂,紫黑青色,腰間定有黑痘疔瘡。將來必主腎經痘疹,滿耳筋紋,九日內病情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