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照/南厓

《串雅補》~ 卷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

1. 治女科症引

一、月經凝滯不行,紅花酒下。

一、血熱未及信期而來,蘇木湯下。

一、血虛過期不來,益母草湯下。

一、赤白帶下,血淋不止,硫黃湯下。單白帶,胡椒湯下。

一、苦熱又吐血,烏梅、牡蠣、童便下。

一、熱淋痛甚,車前、地膚子草搗汁,和陳酒下。

一、血崩,側柏葉、山茶花、歸鬚湯下。

一、乳癰,鹿角屑焙乾焦為末,調酒下。

一、治胎衣不下,石花水澄清下。

一、產後血痛,益母丸泡薑汁下。

一、肚痛難忍,梔子湯下。

一、血毒,硫黃湯下。

一、婦人夢與鬼交,安息香湯下。

白話文:

  1. 如果月經滯留不來,可用紅花酒來促進經血流通。

  2. 若因血熱導致月經提前來臨,應服用蘇木湯來降血熱。

  3. 若因血氣虛弱導致月經延遲,可服用益母草湯來補血調經。

  4. 對於赤白帶下或血尿不止的情況,可服用硫磺湯。單純白帶則可服用胡椒湯。

  5. 若有熱病且伴隨吐血,可用烏梅、牡蠣以及孩童的尿液混合服用。

  6. 若有嚴重的熱淋疼痛,可將車前草和地膚子草搗汁,再與老酒混合服用。

  7. 若有血崩情況,可用側柏葉、山茶花和歸鬚煮湯服用。

  8. 乳癰的治療,可用鹿角屑烤至乾焦磨成粉,調酒服用。

  9. 若產後胎盤未順利排出,可服用石花水來幫助清除。

  10. 產後血痛,可服用益母丸,並以薑汁沖泡。

  11. 肚痛難忍時,可用梔子湯來緩解。

  12. 若有血毒問題,可服用硫磺湯來解毒。

  13. 婦女若在夢中與鬼交,可用安息香湯來安神鎮定。

2. 小兒科湯引

每服三、四、五、六、七釐為則。

一、啼哭無常,雄黃湯下。

一、驚風發熱,薄荷、燈芯湯下。(或加薑汁一匙。)

一、驚風危甚,抱龍丸淡薑湯下。

一、慢脾風泄瀉,蓮子、薄荷、老薑湯下。

一、發熱驚叫、銀花、硃砂湯下。

一、大頭瘟,甕菜湯下,仍研末醋調,敷腫處。(甕菜即大頭菜。)

一、咳嗽痰升喘急,貝母、知母湯下。

一、痰迷心竅,四肢冷逆,燈芯、姜皮泡麝香半釐下。

一、吐乳夜啼,薄荷、砂仁、姜皮、半夏、蟬蛻湯下。

一、疳積潮熱時劇,麥冬、黃連湯下。

一、肚腹虛脹,茯苓湯下。

一、疳病腹痛,使君子湯下。

一,傷風恐怖驚慌,茯神、琥珀湯下。

一、食積肚痛,五靈脂湯下。

一、水瀉不止,白朮湯下。

一、冷瀉,如水直出,參朮湯下。

一、小兒耳內流膿臭,用藥末和麝香少許,吹入耳內自干。

一、急驚風,硃砂、金箔湯下,再用末吹鼻。

白話文:

[小兒科藥方]

  1. 服用量標準為三至七釐。

  2. 小孩不明原因地哭泣,可用雄黃湯喂服。

  3. 發生驚風且伴隨發燒,可使用薄荷與燈芯草煮的湯喂服。(也可以加入一匙薑汁)

  4. 若驚風情況嚴重,可用淡薑湯沖服抱龍丸。

  5. 若是慢脾風引起腹瀉,可使用蓮子、薄荷和老薑煮的湯喂服。

  6. 發燒並驚叫的情況,可用銀花和硃砂煮的湯喂服。

  7. 大頭瘟的情況,可用甕菜(即大頭菜)煮的湯喂服,同時將藥末與醋混合,塗抹在腫脹處。

  8. 咳嗽且痰多喘息急促,可用貝母和知母煮的湯喂服。

  9. 若有痰堵塞心臟通道導致四肢冰冷,可用燈芯和薑皮泡的麝香喂服半釐。

  10. 吐奶且夜晚啼哭,可用薄荷、砂仁、薑皮、半夏和蟬蛻煮的湯喂服。

  11. 疳積導致潮熱且症狀時好時壞,可用麥冬和黃連煮的湯喂服。

  12. 肚腹虛弱且膨脹,可用茯苓煮的湯喂服。

  13. 疳病導致腹部疼痛,可用使君子煮的湯喂服。

  14. 風寒引起的恐慌驚嚇,可用茯神和琥珀煮的湯喂服。

  15. 食物積滯導致的腹部疼痛,可用五靈脂煮的湯喂服。

  16. 水瀉不停,可用白朮煮的湯喂服。

  17. 若是冷瀉,如水般直泄,可用人參和白朮煮的湯喂服。

  18. 若小孩耳朵流出惡臭的膿,可用藥末混少量麝香,吹入耳朵中使其自然乾燥。

  19. 急性驚風,可用硃砂和金箔煮的湯喂服,再用藥末吹入鼻孔。

3. 外科湯引

一、無名腫毒,銀花湯下。

一、結核走竄,防風湯下。

一、跌僕頭面身黑、腫痛,用燒酒調敷,仍用酒送服。

一、腫毒,背腫毒,皂角湯下。

一、癰疽勢危,角刺湯下。

一、背瘡疔毒流注,山茶花、銀花湯下。

一、楊梅、天泡等瘡,銀花湯下。

一、痰注癧串結核,彌勒草浸酒下。

一、癧瘡結核,並穢爛不堪,土茯苓湯下。

一、癧疽臭爛、不生肌肉,土茯苓湯下。

一、喉癬等瘡,銀花湯下,再用末吹喉立除。

一、雙單喉鵝,明礬湯下。喉黃,生草湯下。

一、治五蠱脹腫,不論久近,五加皮湯下。

一、治五淋痛甚,生車前草搗汁下。

一、治通腸痔漏,膿血滴瀝,穢疼難忍,土茯苓湯下。

一、四肢浮腫,木瓜湯下。

一、食蠱,石燕湯下。

白話文:

[外科湯引]

一、對於原因不明的腫脹中毒,應服用銀花湯。

一、如果出現淋巴結核且疼痛移動的情況,應服用防風湯。

一、跌打損傷導致頭面部及身體出現黑色瘀青和腫痛時,可用燒酒調製藥膏外敷,同時內服燒酒。

一、針對各種腫毒,尤其是背部的腫毒,應服用皁角湯。

一、對於病情危急的膿腫,應服用角刺湯。

一、背瘡、疔毒或流注類病症,應服用山茶花與銀花熬製的湯。

一、楊梅瘡、天泡瘡等疾病,應服用銀花湯。

一、對於由痰引起的串連結核,應服用彌勒草浸泡的酒。

一、對於結核性癧瘡,尤其在嚴重腐爛情況下,應服用土茯苓湯。

一、對於癧疽,其臭味濃烈且難以長出新肉的情況,也應服用土茯苓湯。

一、喉部瘡瘍,如喉癬等,應服用銀花湯,並用藥粉吹入喉部,立即可見效。

一、對於雙單喉鵝、喉黃等病,應分別服用明礬湯和生草湯。

一、對於五種不同類型的脹腫病症,無論病情持續時間長短,都應服用五加皮湯。

一、對於劇烈疼痛的五淋病,應服用生車前草搗汁。

一、對於通腸痔漏,即有膿血滴瀝,異常疼痛難忍的症狀,應服用土茯苓湯。

一、四肢出現浮腫的情況,應服用木瓜湯。

一、對於食蠱,即因食物中毒而致的脹腫,應服用石燕湯。

4. 九仙頂(主治湯引如前方)

川木鱉(一斤),水浸一日,用陳酒四吊,煎百沸,脫去皮毛,用真麻油(一斤),放入鍋內同煎至黃色,勿令焦枯。取起,放瓦上草灰拌干,曬燥,為細末,分作九包,包好候用。九味藥汁配上九包木鱉,將九味藥各煎汁一盅,每一盅放末一包,須要浸一宿,曬乾,炒燥,再研細末用之。

花椒,石菖蒲,川烏,草烏,皂角,麻黃,生老薑,地蔥,生甘草(各二兩)

上九味各煎汁九盅,浸藥九包。各制燥為末,和勻收藏。每服一、二、三分,小兒減半。

第九次用天花粉(一兩),如前制,曬乾為末。每服二三分。湯引均如前所列。前方為丸服,此方為末服。

按:此藥性冷,不宜輕用。須辨陰陽、強弱,虛實,酌而用之。服藥後,須避風半日。若冒風則寒戰嘔吐,用黑豆或泥漿水煎滾,飲之即止。

白話文:

【九仙頂(主治湯引如前方)】

內容如下:

取川木鱉(約500公克),先用水浸泡一天,然後加入陳年米酒(大約四瓶的量),煮沸一百次,去除外皮與細毛,再加入純正麻油(約500公克),一同在鍋內煎至呈黃色,注意不要煎焦。取出後,放在鋪有草灰的瓦片上拌勻晾乾,待完全乾燥後,研磨成細粉末,平均分成九份,分別包裝好備用。將九種藥材的汁液各自煎出,每種藥材煎成一小杯的汁液,每一杯汁液搭配一份木鱉粉末,需浸泡一夜,隔天晾乾,再炒至乾燥,最後再次研磨成細粉末使用。

花椒、石菖蒲、川烏、草烏、皁角、麻黃、生薑、地蔥、生甘草(每樣各60公克)

上述九種藥材各自煎出九杯汁液,每杯汁液浸泡一份藥包。處理完畢後,分別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後妥善保存。成人每次服用1/3到2/3包,兒童則減半。

第九次使用時,改用天花粉(約30公克),按照前述方法處理,晾乾後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2/3包。湯劑的製作方式依先前所述,先前的配方做成丸狀服用,此配方則是粉末形式服用。

說明:此藥物性質偏寒,不應隨意使用。必須判斷病人的體質屬性(陰或陽)、體力強弱以及病情虛實,再酌情使用。服用藥物後,需避免吹風半天。若不慎吹風,可能會引起寒戰和嘔吐,可用黑豆或泥漿水煎煮,飲用後即可緩解症狀。